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度莫迪:操之過急

印度莫迪:操之過急

農民作為最弱勢群體,利益最不應該被漠視。

正解局原創

印度的防暴警察,最近在通往首都新德里的幾條主幹道上,部署起帶有鐵釘的鐵絲網、路障,牢固和兇險程度都能和戰爭防禦工事相比了。

還搗毀通往新德里的高速公路。

只是,這些行動針對的對象,不是什麼敵人,而是印度本國農民。

像敵人一樣對待農民,背後卻只是因為莫迪的強國夢。

不光毀路,印度政府還直接對不少地區「斷網」。

而背後,只是為了阻止這場持續了將近半年的印度農民大抗議。

去年8月9日起,印度農民就掀起大抗議活動。

在2020年9月下旬,旁遮普的農民還直接發起「攔截火車」(Rail Roko)運動,癱瘓交通。

11月25日,抗議又上升為「向德里進軍」(Dilli Chalo),抗議活動開始向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地區迅速蔓延。

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國日,相當於是印度國慶日。

成千上萬農民在這一天步行或者趕著牛車到新德里。其中,還有20萬台拖拉機也被農民開到新德里。

當天,抗議農民攻佔印度的象徵——紅堡(莫卧兒帝國時期的皇宮),還把抗議大旗插在了紅堡上。

連莫迪都怒罵:這是對印度的侮辱。

在這樣重要的日子發生抗議,總是不光彩。

所以,印度派出警察鎮壓,還向抗議農民投擲催淚瓦斯。

印度政府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高壓水槍加警棍暴力驅趕,能用的都用了。

不光挖路、「斷網」,甚至還逮捕支持農民抗議的記者。

曠日持久的大騷亂,已經造成約160人死亡。

可實際上,誰沒事願意去拚命呢?

印度農民可能是世界最苦難的農民群體:1995年以來,已經有至少30萬名印度農民自殺死亡。

這還只是官方的統計數字。

因為印度的國家行政系統十分鬆散無力,這個數字實際上可能要大得多。

直到現在,印度每天還有10多個農民自殺。

而這次,印度農民感覺日子更加沒法過了。

用農民的話說就是,「如果我們現在不抗議,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就會餓死!」

直接導火索,是?????2020年9月20日印度聯邦院(上院)通過《2020農產品貿易和商業(促進和便利)法案》《2020農民(授權和保護)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案》,先前還通過了《2020基本商品(修正)法案》。

這三部法案,被抗議者叫作「反農民法」。

為什麼這麼說?

這裡就要簡單說下一個很有印度特色的組織——「農產品市場委員會」(APMC)。

這個委員會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就是統購統銷。

比如,該委員會每年會對大米、小麥、豆類、洋蔥等必需品做出一個最低價格的限定(MSP),本意也是保護農民利益,一般農民得到的價格會是生產成本的1.5倍左右。

但這次,那三個法案的核心就是要幹掉這個委員會。

農民想把商品賣給誰,就賣給誰。

隨之而來的就是,政府也不再保護價格,讓其自由浮動。

同時,還允許企業儲存農產品,收購土地。

簡單來說,三部法案就是要把農業生產交給市場。

實際上,「農產品市場委員會」並不是沒問題。

比如,它行動遲緩,本來甘蔗在田裡11個月就能賣,但收購往往要多等三四個月。

而且,政府雖然規定了最低保護價,但是通過這個委員會常常還要打折扣。

還有調查發現,目前這項制度真正受益的農民只有6%左右。

從理論上來說,印度農民種的糧食想賣給誰就賣給誰,不是很好嗎?

但印度農民卻不這麼想:沒有了「農產品市場委員會」,日子會更糟糕。

道理也很簡單。

政府全面放手後,農民面臨的將是資本巨鱷。

和大資本相比,印度農民顯得太渺小了。

這樣的事情,其實早已經在印度發生。

????????????????????百事公司就曾經把4個農民告上法庭,指控這些農民未經許可,擅自種植擁有他們公司專利的種子,並且要求每人賠1000萬盧比(約合100萬元人民幣)。

而印度一半以上地區農民家庭的平均年收入還不到人民幣2000元。

農民就是賠到傾家蕩產,也賠不起。

如果政府徹底放開,這樣的事情肯定會越來越多。

諷刺印度新法案的漫畫

實際上,大資本還可以幹得更多:囤積居奇,還有兼并土地。

這些沒有一樣不讓人毛骨悚然。

印度農民不怕,才怪。

新法案會掀起這樣的軒然大波,莫迪其實早就知道。

在議會審議法案時,莫迪所在的執政黨和反對黨就大打出手,最後靠著人數優勢強行通過法案。

農民抗議將近半年,但是莫迪只是說會把新法暫時凍結一年半過渡。

要廢除法律,那是不可能的!

印度學生團體支持印度農民

莫迪為什麼這麼固執?

其實還是莫迪的強國夢。

建設一個強大的印度,是莫迪的政治宣言,也是他的追求。

但農業正好是印度成為強國的軟肋。

印度的農業條件其實非常好:擁有世界1/10的可耕地。

印度72%的人口生活在農村,40%以上的勞動力在種地。

可是,印度農業競爭力非常差,農業只貢獻了GDP的15%。

而且,這些年農民收入增長非常緩慢,農民債務不斷攀升。

加上莫迪上台後主推「印度製造」,對農業的投資也一直在下降。

印度的農產品市場

李光耀生前曾經說過:自工業革命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成為工業強國之前就變成了經濟大國。

這恰恰也是印度解決農業問題的關鍵所在,實際上,印度本來不需要那麼多人去種地(印度的農業生產率實際上非常低)。

但是,印度製造業、工業根本提供不了那麼多的就業崗位。

這個問題,我先前結合中國情況寫過一篇文章(《6億人「消失」後,中國農村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之所以農業發展,其實關鍵靠的是工業化、城鎮化。

莫迪顯然等不及了。

這次乾脆一股腦把農民推向市場,讓殘酷的市場完成篩選。

印度農民的抗議一段時間內很可能還不會結束。

他們的抗爭,也在警醒世界:農民作為最弱勢群體,利益最不應該被漠視。

莫迪操之過急的強國夢,也許註定只是夢一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解局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認輸背後:總統人選,只是影子政府的一項內部決定?
扎克伯格人設崩塌:捐了10億美元,卻被罵「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