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諸佛所教之真諦】究竟諦-四界差別、法和非法

【諸佛所教之真諦】究竟諦-四界差別、法和非法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四界差別

現在重述四界的特相。地界有六種特相:硬、粗、重、軟、滑和輕。水界有兩種特相:流動和黏結。火界也有兩種特相:熱和冷。最後,風界也是有兩種特相:推動和支持。總共有十二個特相是禪修者需要系統地辨識的。

當我們教導四界差別時,我們教導禪修者從比較容易辨識的特相開始,接著再繼續辨識比較困難的。之後,再改換成佛陀教導的次序,即剛剛列舉出來的:地、水、火、風。這是佛陀教導的次序。我不會在這裡講解修習四界差別的細節,當你實際修習時再解釋會更有利益。

如果禪修者系統地辨識四界,將會見到個人的定力在提升。當定力提升時,[禪修者感覺]身體消失了,所見到的只是一個四界的體塊,不再見到臉、手或腳。在這時候,有情想會消失。這意味著禪修者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證得正見。

如果禪修者繼續在那四界的體塊里辨識這十二個特相,定力將進一步提升,身體會散發光芒——從灰色的光開始,它逐漸變白,直至最後全身成為一個光亮的體塊。那光亮的體塊其實只是由許多色聚聚集而成。在它還沒有粉碎成細小的色聚前,禪修者會見到它們是一組聚合;因為每一粒色聚都有顏色,所以它們看來是一個光亮的體塊。

禪修者需要繼續辨識那個光亮體塊里的四界,以便將它粉碎成極微的色聚。如果他持續辨識那個光亮體塊里的四界,最後它會粉碎成非常小的微粒——色聚。在嘗試將光亮體塊粉碎成非常小的色聚時,有些禪修者可能會遇到困難,在那種情況下,導師會指導他們去注意空界。空界的作用是作為一種界限,它是色聚與色聚之間的空間。當禪修者見到空界時,光亮的體塊即分解,之後就會見到非常細小的色聚。

佛陀說,這整個世界是由極微的色聚組成。當光亮的體塊分解而見到色聚後,如果禪修者正和許多其他人一起禪修,他可以辨識坐在附近或遠處的人的四界,他將見到每個人就只是色聚。他不再見到男人、女人或其他任何事物,一切都變得一樣——只是極微的色聚一直在非常迅速地生起和滅去。若去辨識地板、自己坐的坐墊、佛像或任何其他所緣,一切都變成極微的色聚。一切皆如是。

禪修者所見的一切,無論高山、樹木、花朵、有情或是非有情,都變得一樣——只是不斷生滅的色聚,別無其他。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就會同意佛陀所說的,停止和佛陀爭論或懷疑佛陀。有時我們會傾向於要和佛陀爭論:這裡我們見到男人,這裡我們見到女人,為什麼佛陀說沒有男人、沒有女人呢?有啊!為什麼佛陀說男人和女人並不真的存在,只有究竟法?有時我們會這樣想。無論如何,證得正定和觀智的人可親自照見沒有男人、沒有女人、沒有樹木、沒有高山、沒有佛像;反之,只有非常小的色聚。當見到這一點時,人們就會和佛陀持相同見解了。

這些不是我所說的話,是佛陀自己親口所說:「我不與世間爭;只是世間與我爭。」?3?世人敢於和佛陀爭論只因世人的盲目。唯有當人們達到真實的知見時,他們就不再敢和佛陀爭論了。佛陀能了知超越肉眼所及之現象。如果你培育起定力,然後系統地修習四界差別,你將能知見佛陀的教導。

無論如何,這些色聚還不是究竟色法。它們仍然只是最小的概念,它們是色聚——色法的組合。究竟色法是組成每一粒色聚的色法,它們包括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命根和凈色等等。為了了解究竟色法,禪修者需要在個別的色聚中分析這些色法。

譬如,以我曾經敘述的方式辨識眼睛裡的色法,禪修者將會發現時節生色聚、食生色聚和心生色聚,只有八種究竟色法直至食素,它們是八法聚。???可是,眼十法聚有十種色法。禪修者需要一一地辨識它們。他們也需要辨識身十法聚和性根十法聚里的十種究竟色法,因為它們是眼睛裡七類色聚中的兩類。

正如佛陀所說:「諸比庫,培育定力。具有定力者能如實知見諸法。」培育起定力後,你就有能力辨識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和心臟里的這些色法。????根據每一處門所出現的色聚種類,禪修者需要去辨識它們,也要辨識存在於色聚中的究竟色法。以這種方式證得的究竟法智慧,遠比世俗智慧殊勝。雖然科學家以許多方式分析物質現象而作出結論,例如,水的方程式是 H2O(一氧化二氫),並含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礦物質;可是,他們研究的水和礦物質,從究竟觀點而言,就只是八種究竟色法。這是更加深奧的智慧。

我們見到許多有情和非有情,有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有美和不美的,有乾淨和不凈的。見到這不同類的有情和非有情,我們在不同時間裡經歷著喜歡和厭惡,鍾愛和怨恨,想要和不要。有時我們接受,有時我們否認和對抗。所有這些不同的感受令我們受苦,它們之所以生起,是因為我們見到一切所見的都是「不同」的事物。見到實相,意味著見到的一切有情和非有情,所存在的一切數不盡的事物,都成為「一體」。無論我們所見所知的,毫無例外,只是這樣——以色聚的形式一直在迅速生滅。因此,我們不再混淆,無論所喜歡或厭惡的,所鍾愛或怨恨的,一切都是一樣,我們的見開始變得清晰。這是可以證得的。

換句話說,我們開始領悟到,色身的真實本質就是以色聚形式一直在生滅的究竟色法。由於它們不停地迅速生滅,是無常的,所以不值得也不可能執著它們。就此,一個人可以去除執著。任何一直生滅的都蒙受苦。它之所以生起只是由於它的因,生起之後它就滅去。生起之前,它沒有在一個地方等著生起;滅去之後,它也沒有在一個地方堆積起來。它生起是依於它的因,而後滅去也是自然法則。沒有人能叫它生起或不要生起,也沒有人能叫它滅去或不要滅去,它不受任何人控制,因此,它是無我的。有著這樣的知見,一個人將走上究竟滅苦之道,因為他了解了實相。

此法甚深,這是超越肉眼所能見的。這是新視見,深奧的視見。這是可以透過系統地禪修而證得的,這是給那些想要證得解脫的人,這是給那些想要去除疑惑和混淆的人,這是讓自己免於墮入四惡道的途徑。願你能夠在有生之年投入修習這甚深之道!

現今,有很多教導觀禪的導師在教導許多不同的「法門」。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包括我本身在內,曾經在過去修觀。可是,我們沒有人被教導以四界差別作為修觀的開始。

從上面所說的已能清楚地了解,如果一個人是止觀行者,他需要培育安止定,然後以四界差別,即色業處開始繼續前進修觀。如果一個人沒有培育起安止定而想成為純觀行者,他必須直接修觀;對於這種行者,佛陀也教導應該以修習四界差別為色業處,作為觀禪的起點。

如果一個人想要打開通往涅槃的大門,去除煩惱這個苦之因並獲得解脫,他就必須追隨佛陀而不是任何別的導師。人們不應該追隨沒有教導佛陀教法的導師;反之,一定要修習法。我們一定要依靠法而不是人,因為人會改變、不可靠。

之前我們談過,佛陀曾經舉出一個例子,一個出家人聲稱自己在教導從佛陀那裡親耳聽聞的法,對此佛陀也作出這樣的忠告:不要急著接受或拒絕某種教法;相反的,將之與佛陀在律、經和論(阿毗達摩)中的教法相比較。如果發現是符合佛陀所教的,應該接受它;如果是與佛陀所教的有衝突,就應該捨棄它。我們一定要勇敢地追隨佛陀真正的教法。

當遇到一些導師教導的觀禪與佛陀教導的方法不同時,我們不應批評他們本人;反之,應歸咎於人的天性。這些導師在遵循著名大師而不是佛陀的話。由於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也就遵循名聲響亮的導師,沒有將他們的教法與佛陀的教法相比較。這些導師也如此給他們的弟子指導。

當你知道了佛陀所教導的,你就應當為自己的善益而行動,不需要批評他人。批評和抱怨是不善;選擇正道才是善。爭辯是不善;靜靜地跟隨佛陀的話語才是善。

如果別人沒準備要聽,但卻嘗試跟他們講,那是沒有意義的。給予是針對那些願意接受而非不願接受的人,我們只可以將禮物給予那些能接納它的人。佛陀本身也只是說法給準備要聽的人,這是我們應該效仿之處。堅持要給,以及強調自己的個人慾望而給,都不是智者的行為表現。反之,我們應該觀察他人是否願意聽,如果有人願意聽,我們就應該為他們講解。應當儘可能避免爭論和抱怨,在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應該這樣做,以便能夠培養善行和避免不善行。

53 《花經》(Pupphasutta?) [SN.III.1.10.2(SN 22.94)]:「諸比庫,我不與世間爭,只是世間與我爭。說法語者不與世間任何人爭。」(Nāha?, bhikkhave, lokena vivadāmi, lokova mayā vivadati. na,bhikkhave, dhammavādī kenaci lokasmi? vivadati.)

54 除了八法聚以外,也可以有其他種類的色聚。例如,色輕快性等十一法聚(lahutādekādasaka kalāpa) 包括了八不離色加上輕快性、柔軟性和適業性的三種非真實色法。在身體舒適、天氣晴朗、身體健康,等等情況下,它們只是偶爾生起。另一種非八法聚是時節生聲九法聚,這個曾經在上面提過的。它也是同樣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生起。除了這兩種還有其他的。

55 在此,心臟作為感覺器官只是從世俗角度而言。在世俗觀點上,心色十法聚就在心室中一堆血聚集的一個小地方里生起和滅去。有分(意門)依靠這些心色十法聚中的心色而生起。可是當禪修者修色業處辨識色法時,他們必須忽視世俗觀點而從究竟觀點上練習。他們不會以注意心臟作為開始。反之,禪修者首先被教導去辨識有分意門,然後注意在有分下方生滅的色聚。當他們動其中一根手指時,在有分里可以見到想動手指的心念。由於有分的生起是依靠心色,所以動手指的意欲也是依靠心色而生起。由於這個意欲是在有分里生起,禪修者將能夠辨識到眾多色聚中顯著的心色十法聚。他們也需要辨識在有分下方生滅的其他種類之色聚。

法和非法

在這課題上,佛陀說:???

「諸比庫,若有比庫把非法說為非法,諸比庫,那些比庫之所行,為眾人之利,為眾人之樂,為眾人、諸天與人之利益、福利、快樂。諸比庫,那些比庫能生多福,他們使此正法住立。」

佛陀繼續說:

「諸比庫,若有比庫把法說為法,諸比庫,那些比庫之所行,為眾人之利,為眾人之樂,為眾人、諸天與人之利益、福利、快樂。諸比庫,那些比庫能生多福,他們使此正法住立。」

佛陀也講解了相反的一面:??

「諸比庫,若有比庫把非法說為法,諸比庫,那些比庫之所行,使眾人不利,使眾人不樂,使眾人、諸天與人無益、不利、痛苦。諸比庫,那些比庫滋生許多非福,他們使此正法隱沒。」

同樣的,佛陀說:

「諸比庫,若有比庫把法說為非法,諸比庫,那些比庫之所行,使眾人不利,使眾人不樂,使眾人、諸天與人無益、不利、痛苦。諸比庫,那些比庫滋生許多非福,他們使此正法隱沒。」

因此,無論我們是出家人或在家人,假如我們有意願、有因緣做弘法工作,真正的法是我們應該弘揚和教授給他人的。這是我們的責任,是為了饒益自己、饒益他人,包括後代。

就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想成為純觀行者,就需要以四界差別作為開始,這是法。我不能教導想修觀的人不以四界差別開始,因為這將是非法。這會摧毀很多人,不利於很多人,我會因而累積很多不善業,也會令佛陀的教法消失。因此,我們大家都有責任維護佛陀真正的教法。佛陀真正的教法很偉大,可是如果我們沒有維護它,很快它就會消失、隱沒了。

正法的課題也和定的問題相關。正如佛陀所說的:「諸比庫,培育定力。具有定力者能如實知見四聖諦。」從相反的一面來說,沒有定力者就不能如實知見四聖諦。

現今有許多導師說,不需要定力也可以證悟涅槃。這不是法。如果追隨說這些話的導師,你會發現自己和愚人為伴。正如阿吉帝菩薩所說的:「願我不遇到愚人,願我不聽到愚人所說,願我不和愚人交往。如果我必須和愚人交談,願我不以和他交談為樂,願我不隨順他的意見。」請回想,在回答沙咖天王提出的問題時,他說:「愚人引導他人走向歧途。」換言之,愚人教授他人非法。否認定力必要性的導師,就是阿吉帝希望遠離的一種愚人。如果遵循這些導師的教導,就沒有機會如實知見正法。這會為許多人帶來不利。

我遇見很多曾經在其他傳承下禪修的人。我不是在批評或譴責,只是在說事實。他們有好的巴拉密,只有當聽到佛陀真正教法時,他們才有機會修習止禪,才看到自己能夠培育起定力,之後可以進一步修習以如實知見法。在還沒有聽聞佛陀真正教法之前,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非常幸運,雖然之前並沒有修習佛陀所教導的,他們的業使他們能夠聽聞到佛陀真正的教法,而因此可以培育起定力。他們能夠依循佛陀教導的方法繼續前進,並且能夠如實知見法。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修習佛陀教導的方法,他就沒有機會培育定力,無論他有多強的巴拉密,也會失去這一切。就是如此,非法為許多人帶來不利。

56 《非法品》(Adhammavaggo) [AN.I.11.140(AN 1.140)]

57 《第二放逸等品》(Dutiyapamādādivaggo) [AN.I.10.130(AN 1.130)]

若人活百歲,

無戒無定力,

不如活一日,

持戒有禪定!

文源:一日佛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育萬物 的精彩文章:

修行本質究竟是什麼?就是自身積聚「能量」
瑪欣德尊者《阿毗達摩講要》第二十三講: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嫉、慳、惡作(追悔)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