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業下半年策略:關注新基建和高成長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金證券,羅露、邵藝開、金晶)
一、關注新基建和高成長
展望 2022 年下半年,通信板塊的投資機遇將圍繞兩條主線展開:數字新基建 和高成長。
一方面,ICT 產業鏈「端-管-雲」價值輪動,以算力和傳輸為基礎的新型 ICT 商 業基礎設施機會已經出現。隨著下半年穩增長舉措的不斷落地和推進,數字新 基建板塊景氣度有望逐步提升,5G、雲、光網路、物聯感知、衛星互聯網等新 型 ICT 基礎設施供應鏈中市場格局好、具備規模效應的頭部公司將重點受益。 另一方面,從下游場景看,高景氣賽道主要集中在通信和垂直行業相融合的 AIoT、數字能源、智能汽車等新興細分領域,在疫情反覆、供應鏈波動等諸多 不確定下,相關領域的部分頭部公司年穩態增長預期仍將保持在 30%左右的水 平。 從中觀產業的發展邏輯看,在 2020 年的通信行業年度策略報告中,我們提出 科技產業的發展可概括為三階段:「技術驅動—產能驅動—品牌驅動」,對應企 業發展的推動力基本遵從「行業滲透率提升—集中度提升—業務覆蓋廣度及深 度提升」的發展路徑。
站在當前節點,我們對 5G、雲、物聯網、智能汽車這四個賽道所處的位置進 行了判斷和展望。2022 年是中國 5G 規模建網的第三年,截至 2022 年 4 月 5G 行動電話用戶佔比已達到 20%左右,理論上已到達加速滲透的甜區。考慮 到基於 5G 的殺手級應用和場景仍在孵化之中,我們認為未來 5G、4G 在相當 長一段時間將長期共存,5G 的規模拓展將更多依賴於應用驅動。雲計算市場, 以公有雲收入占 IT 支出佔比的視角看,2021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滲透率處於 10%-15%的位置,仍屬發展早期。物聯網領域,以全球潛在 1000 億連接作為 分母,截至 2021 年底的全球滲透率剛超過 10%的水平。智能汽車方面,2021 年中國 L2 及以上智能汽車滲透率超過 20%,預計 25 年將達到 50%。 展望後市,5G 領域的投資機會將更多的來自國產化替代和市場份額提升,長 期則依賴於殺手級應用和服務的成熟。物聯網、雲、智能汽車等賽道仍處於高 速成長期,未來更大的成長性投資機會將更多地來自於這些細分板塊。
二、5G 投資轉向漫長需求驅動期,更多關注結構性機會
2022 年是 5G 三年規模建網期的第三年,下半年完成大規模覆蓋後產業發展核 心將從投資驅動轉向需求驅動。第一波運營商投資驅動的主流行情已經結束, 第二波消費者消費驅動的應用和服務行情仍在孕育。對於大多數設備商供應鏈 公司來說,在出現殺手級的應用和服務之前,更多是結構性行情,可以從全球 化市場擴張和國產化替代兩個維度重點把握。
5G 時代運營商資本開支周期已明顯減弱。反應到投資強度(Capex/Revenue) 指標上 ,在 5G 時代曲線開始走平,不再像 3/4G 時代存在明顯的波峰波谷。
2.1 運營商板塊基本面呈現趨勢性好轉
政策和環境變化:作為政府監管下的壟斷行業,運營商具備定價權和議價權。 5G 時代管制政策放鬆,從 2011 年開始的強監管周期已接近尾聲;寡頭競爭壓 力減弱,5G 時代進入存量經營時代,類似 4G 時期的「不限流量套餐」價格戰 失去了商業基礎;隨著央企要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新定位以及運營商新 一批混改的深入,政策上限空間有望打開。
行業變化:5G 時代行業周期減弱,資本開支將長期保持平穩,投資強度 (Capex/Revenue)峰值從 3G 41%、4G 34% 下降到 5G 2021 年不到 22%, 折舊壓力逐步下行。未來,我們預計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強度將小幅回落維持 在 20%左右水平。
C 端收入 ARPU 下行趨勢扭轉,B 端成為新增長點。三大運營商業務發展加快 從通信服務向信息服務轉型,以中移動為例,未來五年,中移動收入結構 C 端: 非 C 端 7:3(2020)走向 5:5(2025)。預計至 2025 年,中移動僅公有雲/IDC 收入可達千億水平。即使短期內沒有出現殺手級 5G 2C 業務,ARPU 值下滑趨 勢已得到逆轉。 核心經營指標顯示運營商基本面呈現趨勢性向好。三大運營商 2022Q1 移動用 戶數、固網寬頻接入數均有增長,營收和凈利潤都出現較快增長。截至 2021 年底,根據三大運營商年報數據統計 5G 基站已有 142.5 萬,4G 基站已有 590 萬。5G 用戶數 Q1 為 8.49 億戶,5G 滲透率為 50.92%。同時 IPTV、互聯網數 據中心、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業務,業務逐漸回暖放量。
無論何種估值(PE、PB、EV/EBITDA),目前三大運營商尤其是 H 股仍處於 全球窪地,建議投資者積極布局。
2.2 主設備商市場份額提升、盈利能力改善
全球運營商資本開支 2022 年仍將是溫和增長,關注設備商結構性市場機會。 根據 Dell"Oro Group 的預測,全球整體電信設備市場在 2022 年將增長 2%。我 們認為,在行業溫和增長的大背景下,更多應關注結構性成長機會。主設備商 市場來看,無論華為禁運解除與否,中興全球市場份額向上趨勢不會改變。華 為運營商業務不會出現大的斷供風險,禁運長期存在假設下,市場份額將從 40% 逐漸回落至 30%左右水平。華為在海外丟失的市場份額將主要由愛立信和諾基 亞填補,預計愛立信未來三年市場份額將穩定在 27%左右。由於在中國市場表 現不佳,諾基亞的市場份額預計將回落至 15%左右。
預計中興將是未來三年市場份額增長最為確定的主設備商。目前中國 5G 基站 建設總量在全球 5G 市場份額已佔到約 70%,中興在中國市場份額將穩中有升。 我們同時看好公司在 22 年疫情逐步恢復後海外 5G 市場逐漸放量後的份額擴張, 預計未來三年(22-24)公司在全球市場份額每年將會有 1-3PP 的上升。同時 從產業規律看,隨著 5G 建設度過導入期,公司盈利水平將逐步向上。
2.3 光通信市場探底回升,建議關注數通光模塊龍頭
電信和數通光通信市場自 21 年 Q3 已出現趨勢性好轉,2022 年光通信市場將 維持在較高景氣度水平。展望 2022,電信市場光模塊增長將相對溫和,主要增 量仍將來自數據中心市場尤其是海外市場。 受益於元宇宙建設推動及供應鏈緩解,根據 Dell"Oro 預測,2022 年全球數據中 心的資本支出預計將增長 17%;Top 4 雲服務提供商(亞馬遜、谷歌、Meta 和 微軟)的數據中心資本支出預計將在 2022 年超過 200 億美元。
2.4 應用端關注 VR/AR 產業鏈進展
VR 快速發展,AR 仍需時間。我們認為 AR/VR 類業務將成為 5G 時代的殺手 級業務,成為繼手機、平板電腦之後的下一代通用計算平台,帶動整個 5G 產業鏈的發展。2021 年 Oculus Quest 2 出貨量達到 1000 萬級別水平,這將是對 產業有重大意義的節點性事件。千萬規模意味著內容和生態系統將會實現跨越 式發展,未來五年,我們樂觀預測 VR 將保持快速增長。 長期來看,VR 設備的天花板應對標平板,AR 設備的天花板對標智能手機。由 於 AR 發展所遇到的顯示、功耗、演算法、雲端通訊等問題的解決仍需時間,我 們預計 AR 設備的成熟仍需 3-5 年的時間。
三、雲計算:景氣度邊際改善,關注新應用和結構性投資機會
谷歌、Meta 等海外科技巨頭加碼 AR/VR 布局與 AI 演算法應用,國內互聯網企業 在數字經濟中發揮的平台作用獲得認可,雲計算產業鏈景氣度出現邊際改善。
3.1 雲計算行業總體長期景氣,第二梯隊廠商持續發力
上游與伺服器出貨量增長回暖,雲計算產業鏈整體景氣度有所恢復。信驊科 技營收自 21 年 10 月起增速提升,22 年 4 月收入達 4.54 億新台幣,已連續兩 月同比增長 60%以上。伺服器市場受益於全球經濟的快速復甦,2021 年用戶 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投資持續上漲,全球伺服器市場出貨量和銷售額分別為 1353.9 萬台和 992.2 億美元,Y/Y 6.9%和 6.4%。海外 FAMGA 資本開支增速 21 年放緩,22Q1 小幅上升,合計開支 368.23 億美元,Y/Y 28%,其中 Alphabet(Google)資本開支投入顯著增加,Y/Y 65%,主要為前期採購大型 辦公設施,預計 2022 年資本支出將比去年顯著增加,主要投向以伺服器為主 的技術基礎設施。
國內 BAT 資本開支 21Q4 恢復高速增長,Y/Y 70%,其中百度資本開支同比增 長 95%,全年增長 114.32%,主要由增加購買伺服器、網路設備和其他計算機 硬體以增加網路基礎設施容量所致。預計二季度海內外將持續增加資本開支用 於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梯隊雲計算廠商和新興互聯網公司持續發力,資本開支隨業務發展快速增 加。京東、拼多多和快手 2021 資本開支增速分別為 141.56%,7544.19%, 31.42%, 較 BAT 資本開支增速更快,2021 年騰訊資本開支同比減少-1.67%, 22Q1 資本開支 69.71 億元,同比下滑 9.87%,我們推測主要因公司主動縮減 部分虧損業務。京東 2021 資本支出 186 億元,超過百度資本支出規模。另有 增速較快的雲計算和互聯網公司(如:滴滴、中國移動、華為雲、位元組跳動、 OPPO、VIVO 等)。
3.2 IaaS:頭部雲巨頭增速放緩,第二梯隊廠商產品矩陣持續完善
以中國公有雲 IaaS 市場份額來看,非 BAT 雲業務增長迅速。21Q3 頭部廠商 BAT 份額為 60.95%,較 20 年同期 62.47%減少 1.52 PP;華為雲取代騰訊雲 成為排名第二,且份額持續提升;運營商雲業務增速較快,中國電信市場份額 同比增長 1.2 PP,中國移動增長至 3.16%,且排名首次進入前十;亞馬遜雲和 京東雲份額分別同比增加 0.18 PP 和 0.19 PP。中國公有雲與行業雲市場快速 發展,且 14 億人口構成超大規模消費市場,視頻、直播、新零售等行業發 展迅速,工業互聯網、AR/VR 等新應用持續孵化。伴隨國內互聯網企業出 海等現象,我們判斷國內雲服務廠商在全球市場份額仍具備廣闊提升空間。
金山雲等第二梯隊雲計算廠商持續完善產品矩陣,大力發展行業雲。金山雲 Q4 行業雲實現營收 11.29 億元,Y/Y 110.6%,遠超公有雲(Y/Y 12.4%)。公 有雲核心客群穩中有升,客戶矩陣不斷完善,2021 年度公有雲續費率 114%。 公司提升雲產品的深度與廣度,覆蓋更多傳統企業與公共服務領域客戶。疫情 反覆對雲計算廠商帶來雙面影響:一方面交通、物流限制項目部署交付、企業 客戶或削減 IT 支出預算;另一方面疫情加速線上協同與雲計算滲透率提升,醫 療等行業雲需求快速上升。總體而言,疫情等外部因素對雲計算產業鏈影響有 限,中立雲服務商享受數字經濟發展紅利,雲原生、分散式雲、邊緣雲有望成 為新增長驅動力,第二梯隊雲計算廠商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據 IDC 數據顯示, 2021H2 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達 39.0 億美元,Y/Y 39.3%。基礎設施金融雲基 礎設施市場規模達 27.8 億美元,Y/Y 38.4%,其中公有雲與私有雲基礎設施市 場增速分別達到 45.6%與 34.8%,華為、阿里巴巴、新華三、浪潮、騰訊依次 位列前五,合計市場份額達 71.7%。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 11.3 億美元, Y/Y 41.4%。金融雲平台市場增速 42.9%,市場競爭格局基本穩定,阿里巴巴、 騰訊、華為、百度智能雲、京東雲合計份額超 80%。應用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 6.6 億美元。隨著全行級數據中台與分散式中間件、雲資料庫、融合數據湖、 AI 中台與 AI 機具解決方案、場景化金融雲平台推出,金融機構普遍將分散式 新核心、互聯網銀行核心、信貸系統、證券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等系統構建或迭 代在雲計算架構之上,預計可推動雲應用市場增速維持在 40%以上。
3.3 IDC:行業供給側格局改善,「東數西算」算力網路樞紐建設市場空間廣闊
能耗政策趨嚴,行業分化加劇,IDC 供給側格局改善,龍頭廠商有望把握市場 出清機會。國內一線地區電力緊缺,國家推行能耗雙控政策,提前布局新能源 及提升能控運維能力是企業增收的關鍵。下遊客戶對 IDC 運維質量要求提升, 行業分化加劇,去年「雙碳」政策背景下達到頂峰。我國數據中心耗電量佔總 耗電量比例持續增高,第三方機構「IDC 圈」預計 2025 年數據中心耗電量可 達中國全社會耗電量 4%,2018 年該比例僅為 2.19%。 高耗能、低效率、綜合 實力不足的 IDC 廠商將被市場出清,供給側格局改善。
3.4 伺服器:中國伺服器市場領跑全球,龍頭企業受益智慧新基建產業機遇
中國伺服器市場表現強勁,行業增速超過全球平均,英特爾、AMD 新平台發 布有望推動伺服器換機潮。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2021 年用戶對數據中心基礎 設施的投資持續上漲。據 IDC 統計,2021 年全球伺服器市場出貨量和銷售額 分別為 1353.9 萬台和 992.2 億美元,Y/Y 6.9%和 6.4%。中國市場銷售額 250.9 億美元,Y/Y 12.7%,全球佔比 25.3%,同比提升 1.4PP,出貨量 391.1 萬台,Y/Y 8.4%。其中浪潮伺服器以 31.4%的市佔率,繼續保持中國市場第一, 新華三市佔率 17.5%中國第二。根據 IDC 數據,2020-2025 年中國伺服器市場 CAGR12.5%,2025 年將達到 410 億美元。
高端伺服器市場迎來結構性投資機會。2021 年加速伺服器市場規模達到 53.9 億美元,同比增長 68.6%。其中 GPU 伺服器依然是主導地位,佔據近 90%的 市場份額。同時 NPU、ASIC 和 FPGA 等非 GPU 加速伺服器以 43.8%的增速 佔有 11.6%的市場份額,達到 6.3 億美元。IDC 預測,到 2026 年,中國加速計 算伺服器市場將達到 103.4 億美元。2021 年用於推理工作負載的加速伺服器已 經達到 57.6%,預計到 2026 年將超過 60%。
伺服器廠商緊抓新基建和產業智慧化機遇,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隨數據中心新 基建展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明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目標,發改 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先後發布多個文件,將加快構建算力、演算法、數據、應 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引導全國數據中心適度集聚、集約、 綠色發展。浪潮信息持續推進智慧計算戰略,穩抓智慧新基建產業機遇,憑藉 全棧技術開發能力,引領前沿應用,在雲、AI、開放計算和邊緣計算等領域處 於領先地位,在「雙碳」背景下布局液冷,將受益於新基建等行業機遇。紫光 股份業務拓展順利,重點布局 18 個行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新增落地近 30 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項目。深入貫徹「三雲兩網」,運營商集采持續突破,並 在海外拓展業務成效顯著,受益全球數字化。(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5 SaaS:國產化替代與雲轉型加速,把握信創與數字經濟行業機會
通用型 ERP 廠商加快雲轉型,提升產品力,增強雲訂閱業務,建議關注下半 年新產品發布與客戶訂單交付情況。用友網路與金蝶國際聚焦雲業務,大力發 展雲訂閱,並持續突破央企和標杆企業,訂閱收入 ARR 高增,未來收入確定 性強。雲業務已構成用友與金蝶的營收主要來源,佔比超 60%。用友網路的大 客戶優勢顯著,22Q1 央企客戶訂單增長超 60%,突破三峽集團、中國鹽業、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標杆客戶,新一代司庫產品在多家央企交付,掀起 新司庫建設浪潮。7 月 30 日公司將發布基於 YonBIP 架構的新版會計產品,新 增費控、報銷、採購等涉及外部連接、高頻、高迭代的敏態應用,有望把握大 型企業數字化轉型 國產化替代需求。金蝶國際蒼穹、星瀚雲收入快速增長, 與建信金科、物產中大、沙鋼集團、華大基因、中軟國際等行業標杆簽署長期 戰略合作,蒼穹應用市場已在 13 大行業、10 大業務領域上架超 1000 個應用, 覆蓋製造、金融、教育、醫療、新零售、建築等行業。Q2 如期發布星瀚版本 人力產品,是標杆項目進一步沉澱為產品力的典型實踐。隨著信創產業加快推 進,公司不斷突破各行業標杆企業,並加速戰略生態布局,SaaS 雲業務可持 續增長。
工業互聯網軟體國產化進程加快,垂直賽道雲化、智慧化加速。根據工信部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到 2025 年信息化和工業化 融合發展指數提高至 105,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到 80%,數字化研發 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 85%,工業互聯網平台普及率達到 45%。寶信軟體持續推 進工業互聯網平台組件開發,研發節能減排技術智慧化助力「雙碳」戰略,利 好工業互聯網平台及軟體企業。此外,稅務系統雲化、智慧化進程加速,金稅 四期賦能稅務 SaaS 新產品業績。明源雲針對宏觀環境變化迅速調整公司戰略, 2022 年全面進入不動產開發/運營/服務市場,ERP 從 OP 向 SaaS 轉型,快速 整合資源,國資背景客戶收入佔比從 20 年 28%提升到 21 年 33%,預計今年 可提升至 40%。我國 IT 支出占 GDP 比重僅 1.4%,遠低於美國。長期看雲計 算產業鏈仍能長期保持 20%以上增速。
四、物聯網:長期關注一橫 N 縱機遇,看好 22H2 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4.1 分化:模組賽道馬太效應持續顯現,智控器賽道多點開花
模組賽道高景氣度持續,行業分化龍頭馬太效應強者恆強 模組賽道高景氣度持續,5G 模組出貨量將在 23 年提速。根據 Counterpoint 機構預測,2030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模塊出貨量預計將超過 12 億個,2021- 2030 複合年增長率為 12%,從 2023 年開始,5G 模組的出貨量在所有制式中 增速最快,年複合增速將達到 60%。除 5G 外,NB-IoT 和 4G Cat.1bis 規模最 大,4G 模組仍為當前主力,預計至 2027 年 4G 模組出貨量將保持增加趨勢。
東進西退趨勢難以逆轉,行業馬太效應增強。根據 TSR 以及 IoT Analysis 的數 據,2017 年全球出貨量前三的模組廠商為 Sierra Wireless、Telit 以及 Gemalto, 三者出貨量之和佔全球出貨量的 59%,2020 年,全球出貨量前三的模組廠商為 移遠通信、廣和通以及日海智能,三者出貨量之和佔全球的 55%。而 Sierra Wireless、Telit 以及 Thales(收購 Gemalto)三家 2020 年出貨量之和僅佔全球 的 16%,從模組賽道上市公司業績來看,龍頭公司移遠通信,2021 年營收及 凈利潤 yoy 分別為 84.44%/89.6%,2016-2021 營收及凈利潤五年複合增速分 別為 81%/76%,遠超非頭部企業。
龍頭:營收凈利潤持續高增長。移遠通信和廣和通 22Q1 分別實現營收 30.58 億元、11.78 億元,凈利潤 1.24 億元、1.05 億元,22Q1 疫情反覆下,移遠通 信 22Q1 凈利潤體量創歷史新高,業績超預期,廣和通 22Q1 營收、凈利潤增 速表現基本符合預期。移遠通信和廣和通作為物聯網通信模組雙龍頭,有望持 續加大規模優勢,充分享受行業景氣度上行紅利,高增速發展可期。
費用管控能力穩健,龍頭規模效應持續顯現。移遠通信 22Q1 期間費用率為 14.65%,環比提高 1.9%,同比下降 1.6 %,廣和通 22Q1 期間費用率為 15.01%,環比減少 2.59%,同比減少 2.06%。移遠通信和廣和通整體費用率 情況穩健,體現了龍頭企業精細化管理能力的提高,規模效應將成為模組龍頭 公司繼續深耕市場的核心優勢之一。
22Q1 毛利率和凈利率環比雙提升。在整體上游原材料供應短缺、疫情反覆等 因素影響下,移遠通信和廣和通毛利率和凈利率環比皆有所提升,體現出龍頭 公司優秀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22Q1 移遠通信毛利率為 18.19%, 環比提高 2.4 %,同比下降 1.2 %,凈利率為 4.05%,環比及同比均提高 0.8 %;廣和通 22Q1,毛利率為 22.00%,環比提高 0.75 %,同比下降 3.11 %;凈利率為 8.88%,環比提高 2.66 %,同比下降 0.46%。預計未來隨 著上游原材料價格穩定,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龍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提升趨 勢,受益於產品組合完善、渠道突破等優勢,移遠作為平台型模組廠商盈利能 力改善趨勢更為明顯,廣和通作為垂直型模組龍頭,向平台型廠商轉型過程中 經歷陣痛,22Q1ROE/ROA 已有所改善。
智控器行業「定製化」屬性強,空間廣闊後來者實力不容小覷
萬物智能背景下,家電、汽車、電動工具等多產品多場景智能化助力智控器萬 億空間。當前智能控制器細分市場主要是汽車電子、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及工 業設備裝置,共佔比近 50%,其中汽車電子佔比最多,高達 23.3%;其次為家 用電器和電動工具,分別佔比 13.7%、12.9%。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 控制器市場規模由 2015 年的 1.17 萬億元增加至 2020 年 2.37 萬億元,五年 CAGR 達 15.11%,預計 2022 年超 3 萬億,我們認為智能控制器行業規模大, 未來 5 年仍將有望保持 10%以上增長。
以雙龍頭分析,短期利潤承壓,不改中長期發展趨勢。22Q1 拓邦股份和和而 泰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18.68 億元、12.4 億元,同增/減 10.02%、-2.7%。在原 材料漲價、疫情反覆大背景下,兩大龍頭業績保持較為穩定,一方面得益於二 者堅持研發投入和布局,新品頻發且取得多項產品認證,出貨量保持穩定狀態; 另一方面得益於龍頭較高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公司供應鏈以關鍵業務環節的基 礎能力升級為組織能力建設重點,人員梳理、專業能力提升工作持續進行,自 動化生產在外協加工廠全面推廣,在保障交付的同時有望有效降低成本。從產 品結構來看,智控器廠商基於技術復用性,持續橫向拓展汽車電子、新能源汽 車、智慧生活等領域,豐富業務組合,並有望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費用率控制穩健,加大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費用率來看,拓邦股份和和而 泰持續推進降本增效,22Q1 拓邦股份因股權激勵費用及員工工資的增加、新 項目研發投入增加以及部分海外基地進入投入期,使得公司銷售/管理/研發費 用分別同比增加 60.55%/54.88%/37.50%;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下降 67.49% 。 和 而 泰 21 年銷售 / 管 理 / 財 務 / 研 發 費 用 率 同 比 下 降
0.02PP/0.81PP/1.06PP/0.29PP,整體盈利能力增強,經營效率改善。
加大原材料儲備以應對缺貨問題。拓邦股份和和而泰整體周轉率變動不大,在 上游元器件漲價的背景下,兩方皆加緊備貨。截至 2021 年,和而泰存貨較 2020 年末提升 47.15%至 15.37 億元。此外,拓邦股份和和而泰利用全球化供 應鏈平台優勢,通過採購資源拉通、供應商體系建立、價格資源、上下游產業 信息拉通等方式,並加大元器件國產替代,進一步降低採購成本。(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2 未來:下游 N 縱大顆粒場景仍為重點關注方向
智能家居:行業景氣向上,國內增速快於全球
家居智能化是家庭物聯網發展的長邏輯。據 IDC 數據,2021 年全球智能家居 設備市場與 2020 年相比增長了 11.7%,設備出貨量超過 8. 95 億台,國內智能 家居市場中 2021 設備數超過 2.3 億台,市場規模 5800 億元,同比增長 12.75%,快於全球增速。我們看好家居智能化長期發展帶來的上游感知、連接 層機會以及平台型企業機會。
智能出行:重點關注汽車智能網聯化及短出行領域
國內汽車網聯化程度持續提升,5G T-BOX 仍待起量。據佐思汽研數據,2021 年中國乘用車 T-Box 前裝裝配量為 1294 萬輛,同比增長 38%;裝配率達 60%, 較上年增加約 10 個百分點。其中,5G 車型上險量約 4 萬輛,占 T-Box 總裝配 量的 0.3%;2022 年 1-2 月 5G 車型上險量 1.5 萬輛,占 T-Box 總裝配量的0.5%,5G T-Box 佔市場總量的比重仍然較少。未來,智能網聯功能持續開發、 新能源市場需求增長、主管部門監管要求、以及主機廠自身整車 OTA 需要等因 素驅動,乘用車車聯網將進一步得到普及,T-Box 裝配量及裝配率將持續保持 上升,根據佐思汽研數據,預計 2025 年中國乘用車 T-Box 前裝裝配率將達 83.5%,裝配量超過 2000 萬輛,T-Box 和車聯網將逐漸成為乘用車標配,22 年來看裝配率提升 8 個點。5G 車載模組方面,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和大 規模量產,基於 L2 /L3 級別自動駕駛滲透率 22 年起持續提升,預計 23 年達 到 30%。
短出行領域海外電動滑板車高景氣,看好國內疫情修復帶來電動兩輪車市場快 速發展。據 QYResearch 數據,2021 年全球電動滑板車總銷量為 623.1 萬台, 2017-2021 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52.14%,2021 年中國電動滑板車銷量為 98.9 萬 台,增長率約為 54.77%。電動自行車領域,2021 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 2590.25 萬輛,同比增長 21.04%,實現產量自 2015 年來新高。
衛星互聯:全球衛星發射持續加速,重點關注受益北斗產業下游企業
2021 全球新發射衛星數達歷史新高。據 UCS 數據,2021 年全球新發射衛星 1827 顆,中國在軌衛星數 499 顆,與第一名美國的 2944 顆仍有較大差距, 2020 以來,我國衛星發射加速,已於 2020 年提交 GW-A59,GW-2 星座,總 共 2 階段 7 組共 12992 顆寬頻通信衛星的軌道和無線頻段使用申請,根據 ITU 規定,申請的衛星星座需在 6 年內發射一半衛星數,在 9 年內完全發射完成, 我國衛星生產、製造、發射等將迎來持續集中爆發期。
工業互聯:空間廣闊,核心產業增加值 23 年破萬億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為 6520 億元,預 計到 2025 年將到達 1.6 萬億元,2020-2025 複合增速 20%。
五、智能駕駛:智能化是最大機遇,當前主要機會在供應鏈
汽車行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三步曲,電動化、網聯化滲透率快速提升,智 能駕駛當前仍處於初始階段。目前 L1/L2 級智能網聯車的滲透率雖然已接近 30% 左右,相當於 2011 年全球智能手機的滲透水平,但是全球智能駕駛還處於智 能化的初始階段。未來隨著 5G-V2X 逐步商用、高清地圖和車路協同落地,以 及單車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智能駕駛將逐步從 L1/L2 到 L3/L4 直至 L5 跨越。
智能化開啟汽車行業變革下半場,中國智能網聯化水平領先世界。2021 年新 增市場全球 L1 及 L1 以上的智能駕駛汽車滲透率達到 68.7%,未來五年 L2 級 別乘用車將成為市場主力,五年年複合增長率預計達到 22.9%。根據《智能網 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規劃,2025 年中國 L2/L3 自動駕駛汽車將佔 50%, 2030 年達到 70%,同時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達到 20%。截至 2021 年 底,國內具有網聯功能的新車滲透率為 48.8%,高於 45%的全球平均水平,預 計 2025 年新車搭載率將達到 75%,裝配量接近 2000 萬輛。
自主品牌加速「出海」,未來有望成為汽車智能網聯時代的全球重要力量。我 們認為,未來國內整車市場銷量總體將呈現波動下行態勢,車企之間進入存量 博弈時代。2021 年,乘用車自主品牌市佔率達到 44.4%,YoY 提升了 3.6PP。 隨著未來年輕化的汽車消費人群對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在電動智能領域的認可, 我們預計,未來未來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預計 2030 年達 到 60%。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 7 年全球銷量第一,2021 年全球 20 大新 能源汽車公司中,包含中國 8 家,歐洲地區 7 家,美國 2 家以及韓國 2 家、日 本 1 家公司。2021 年國內汽車出口銷量達到 201.5 萬輛,同比增長 102.5%, 其中上汽集團達到 59.8 萬輛,自主品牌出海趨勢已成。
5.1 智能駕駛:感知層率先落地,解決方案和激光雷達成長最強
智能駕駛系統是智能汽車區別於傳統汽車最核心的增量部分,分為感知層、決 策層以及執行層。我們測算中國乘用車市場智能駕駛(感測和決策層)的增量 空間到 2025 年達到 1429 億元,到 2030 年達到 3270 億元市場規模。其中決 策層價值量最高,佔比達 50%。從增速來看,感知層激光雷達未來十年複合增 速超過 30%;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增速達到 14%。
5.2 智能座艙: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為核心,關注在核心硬體、操作系統/軟體領 域具備競爭優勢的供應商
我們認為,智能座艙是目前智能駕駛進程中最為成熟的應用,預計到 2025 年 市場規模達到 880 億元,到 2030 年達到 1600 億元。其中,車載娛樂系統仍是 座艙的核心部件,佔比達到 39%左右;HUD 裝配率提升顯著,AR-HUD 也成 為車企和供應商的前瞻布局方向,未來十年 CAGR 34%。
智能座艙主要包括 IVI(車載娛樂系統 中控屏)、液晶儀錶盤、HUD、內置行 車記錄儀、後排液晶屏幕、流媒體後視鏡等相關部件,其中車載信息娛樂系統 是實現差異化定製的核心要素。 在高算力晶元、軟體開發能力提升等推動下,座艙域功能走向集成,提振域控 制器裝配量,未來十年 CAGR 21%。同時,智能座艙正向跨域融合方向演進, 與智駕域 ADAS 融合,打造艙駕一體方案。未來投資可關注具備集成化優勢, 同時在核心硬體、操作系統/軟體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的 Tier 1 供應商。
5.3 智能電動 :滲透率快速提升,建議關注車用功率半導體等增量市場產業鏈 投資機遇
「三電」是新能源汽車區別傳統燃油車最核心的部分,我們測算,2021 年中國 乘用車「三電系統」市場規模為 2350 億元,預計 2025 年將達 3802 億元, 2021-2030 年複合增速超 12%。
5.4 智能網聯:前裝滲透率快速提升,模組和 T-Box 存中小公司突圍可能
我們認為網關模塊和 T-Box 是實現車載通信功能的主要車內部件,車載模組是 組成 T-Box 終端的重要一環,經測算,中國乘用車市場未來單車聯網的價值 2021 年達到 132 億,預計 2025 年達到 189 億元,其中 T-Box 十年複合增速在 10%以上。 晶元仍是巨頭的遊戲,模組和 T-Box 領域中小公司有突圍可能。通信晶元及模 組領域,高通、華為等傳統移動端的晶元巨頭仍是主要玩家。晶元競爭壁壘更 高、回報更為豐厚,巨頭仍將長期聚焦晶元主業,晶元模組將以自用或者供貨 個別高端客戶為主。因此,傳統的晶元模組廠商在該領域仍存在突圍的機遇。
5.5 國產化與智能化推動下,中國供應鏈崛起
自 2009 年起,中國一直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2021 汽車銷量達到 2100 萬輛,國產供應鏈崛起已具備市場基礎。另一方面,智能網聯化開啟汽車行業 變革下半場,新賽道洗牌是國產替代的核心催化劑。2021 年全球新能源車型累 計銷量近 650 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 108%,滲透率達到 8%。 產業迭代升級推動市場格局轉換,智能網聯時代中國供應鏈有望「換道超車」。 燃油時代,美國憑藉強大的工業體系和領先的內燃機驅動、制動技術,牢牢掌 握著整車產業鏈的話語權;電氣時代,日本和歐洲企業及時向電動化領域布局, 在核心領域三電和熱管理方面佔得領先優勢;當前,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 推動汽車產業正發生新一輪深刻變革,以經緯恆潤、德賽西威為代表的一批中 國本土零部件廠商積極布局,有望打破汽車供應鏈體系被海外龍頭壟斷的局面, 實現「換道超車」。
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車雲服務五大領域,也是未來汽 車智能化帶來的最主要增量市場。我們測算,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量市場總規模 將從 2021 年的 4066 億增長到 2030 年的 1.5 萬億元,10 年複合增速 16%, 智能網聯化帶來的單車平均價值從 1 萬元上升到 7 萬元。從結構上來看,未來 智能電動、智能駕駛、車雲服務佔比將超過 90%。目前智能電動化佔比最高在 58%以上,智能駕駛將在中期發力,到 2025 年價值量佔比約 20%。當前階段 車雲服務市場價值還未顯現,預計到 2025 年佔比達到 12%,到 2030 年達到 22%。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