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通信行業研究及策略報告:雲網數創,物聯未來

通信行業研究及策略報告:雲網數創,物聯未來

(報告出品方/作者:萬聯證券,夏清瑩、吳源恆)


1 通信行業下半年左側投資機會凸顯

受外部市場波動影響,通信行業上半年走勢承壓,下半年左側投資機會凸顯。截止 至 2022 年 6 月 3 日,滬深 300 年初至今下跌 16.84%,通信行業年初至今下跌 16.32%, 整體走勢較弱。申萬通信板塊近 5 年來板塊的 PE 平均值為 81.89,遠高於 2022 年 6 月 2 日 18 倍左右的 PE,目前估值處於歷史相對低位。整體來看,通信板塊及 A 股在 2022 年上半年表現不佳,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受俄烏局勢影響,地緣關 繫緊張導致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從而加大中游製造業成本壓力;二是美聯儲加息 導致資金外流,市場流動性下降;三是上海疫情爆發拖累國內宏觀經濟增速,市場 對個人消費和企業資本開支預期有所下滑。不過以目前這個時點來看,雖然俄烏戰 爭結果還不明朗,但是隨著上海的逐步解封以及復工復產,美聯儲加息預期的逐步 落地,A 股整體投資環境有所改善。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通信行業整體的市場機會 已經大於風險,不少優質賽道投資價值凸顯。同時考慮到通信行業作為算力提供商 的在數字化轉型中所獲得的高業績確定性,這個時點下我們建議左側布局通信板塊 內高景氣度的相關賽道。

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成為引領新一輪生產力革命的主導力量。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 利用數字技術為社會高質量發展賦予新的動能,自20世紀70年代起,數字化轉型一 直都是社會解放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傳統經濟的主要增長的錨是「物」,人力資 源大部分可以歸結為簡單重複的物化勞動力;而數字經濟增長的錨為「人」,通過生 產線的智能化解放一部分重複的勞動力,且通過數字化技術去放大人的創造力、影 響力等潛在價值。也就是說相比起以物權、債權、土地使用權為核心的存量分配體 系的傳統經濟,數字經濟則更注重以人的創造力、影響力、技術知識等作為數權核 心資產的新形態經濟。我們認為對於數字經濟的理解並不能簡單地只關注技術的進 步,更需要關注的是數字經濟為市場提供了哪些額外的供給與需求,以及其如何重 新定義價值創造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出的新市場空間。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印發,指明數字經濟發展主線。2021年12月,國務院 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可量化指標以及具有 指導性、框架性意義的發展任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 佔GDP比重將由2020年的7.8%提高至10%,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普及率將由2020年的 14.7%提升至45%。從近幾年取得的成果來看,國內數字化創新引領相關企業發展能 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 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正在穩步提升。

在數字化轉型大趨勢下,通信行業2021年全年及2022年Q1業績穩中有升,行業整體 邊際向好。2021年全年通信板塊整體營收為22035.38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 13.96%,較2019增長19.18%,2年CAGR為9.17%。考慮到板塊內三大運營商與中興通 訊的業績規模較大,在剔除該四家公司後,通信板塊2021年營業收入縮減為4787.45 億元,較2020增長29.26%,較2019增長36.99%,2年CAGR為17.04%。2022Q1通信行業 整體營收5707.35億元,同比增長14.17%;剔除三大運營商與中興通訊後,通信行業 2022Q1營業收入縮減為1078.87億元,同比增長24.50%。從年報和一季報的營收數據 來看,通信行業2021年和2022Q1整體營收受到5G及數字化轉型建設的刺激,較之前 幾年營收增長提速明顯,行業邊際持續改善。


展望未來,雖然上海與北京的疫情複發可能會對通信行業Q2業績有負面影響,但是 我們仍對通信行業全年尤其下半年的業績抱有較為樂觀的市場預期,原因主要有以 下三點:

(1)上游原材料壓力緩解,毛利率持續提升。從財務分析上來看,通信行業2021 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大宗原材料增長以及晶元的原材料缺貨所致。通信 行業處於產業鏈中游,客戶多為三大運營商或大型互聯網企業這類的大型客戶,訂 單期多為半年到一年左右,折舊導致行業對於上游成本漲價的轉移能力較差。在剔 除了運營商的毛利率之後,2021年通信行業四個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23.52%、 22.40%、23.55%、22.33%,較2020年同比下滑1.92pct、0.71pct、0.21pct、0.78pct。

(2)「東數西算」等項目持續建設,拉動新一輪算力網路建設周期。2022年2月17 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能源局同意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長三 角地區、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此前貴州、內蒙 古、甘肅、寧夏等4個已獲批建設,到目前為止,8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 節點已全部獲批。在「東數西算」背景下,未來將有大量社會資本投入到數據中心 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中。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算力提供者、網路運營者、服務提供 者和服務使用者均會參與相關的投資與建設,帶動部分數字基建領域投資擴大。運 營商協同相關通信企業也有望通過結合5G無線接入網、IP承載網和光纖骨幹網的建 設和技術優勢,在連接算力的網路運營領域有望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在5G時代「聯 接 計算」的高數據流量中的經營模式下,相關管線、光纖、IDC機房、接入局站等 資源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升級周期,算力網路相關設備商也有望在「東數西算」的 建設中獲得更多訂單。

(3)中國生產、全球供貨,中國通信出口型企業或將享受匯率紅利。由於近些年 來的產業鏈轉移,中國已成為全球的通信設備製造基地,因此美元匯率升值短期或 將利好出口型通信行業整體業績表現。4月下旬以來,美聯儲緊縮預期明顯加強,疊加IMF下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測,人民幣匯率出現快速調整。從外因來看,美聯儲加快 加息推動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的主要原因。從內因 來看,國內2022年新一輪新冠疫情多的集中爆發,導致中國重點城市經濟運轉受阻, 顯著衝擊了實體經濟增速與進出口增速,也導致市場主體信心嚴重受挫,這也是人 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的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上來看6.6~6.8恰好是2015年8月國家 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平均匯率情況,在屬於正常範圍。結合中國政府加大 逆周期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美國在經濟負增長的壓力下,美元指數因為利率提高 的上升的空間也比較有限,今年大概率可能在6.7~7.0的範圍內重新呈現寬幅波動 格局,這種較高的匯率相比起2020與2021年而言,將會給一些出口型的通信企業帶 來較好的業績預期。


因此,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我們認為通信行業在2022下半年將會具有一些結構性 的投資機會。在數字經濟作為科技行業主線的大前提下,我們關注建設和應用兩條 主線。在建設端,以運營商和互聯網廠商為首修建雲網設施和數據中心的大背景下, 作為設備提供商的ICT設備製造商、光纖光纜和光模塊賽道中的優質企業值得重點關 注。在應用端,隨著物聯網連接數的快速增長,作為連接功能實現的通信模組和位 置定位功能實現的北斗賽道內的相關企業值得關注。


2 ICT 相關賽道:雲網數創,算力先行

在新一輪的數字經濟發展周期中,通信網路作為數據傳播的底層通道重要性不言而 喻。基於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創造路徑,我們認為數字經濟轉型的關鍵在於兩點。 第一點是用戶基數,也就是基礎設施的完備度和先進度,例如便捷的通信網路和普 及的智能手機是消費互聯網爆髮式增長的根基。第二個是新增市場的廣度,關乎後 續增長的潛力與空間,例如淘寶和滴滴這種全民級的應用場景就能帶來更多的市場 空間。上一輪4G技術紅利為消費互聯網的滲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面向更高數量 級的工業互聯網、AI、車聯網等賽道時,更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支 撐。高算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所創造的增強移動寬頻、高可靠低時延和廣覆蓋大連 接的屬性可以帶來高基數的終端客戶,同時5G等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將與雲計算、大 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其他信息通信技術一起,共同促進傳統產業 升級,孵化新應用,催生新業態,創造增量市場。


運營商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新興市場,大力投入數字經濟相關建設,保障行業未來 發展潛力。目前我國的數字化轉型正在經歷一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 運營商也在尋求從CT企業向IDC、ICT和雲計算等賽道轉型的契機。過去一年運營商 作為通信行業的業績基石,在AI、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業務發展加速。2021年三 大運營商的數字化收入均創新高,佔主營業務收入比已達到兩成。2022年,中國移 動一季度DICT(大數據、信息化)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37億元,同比增長50.9%。第 一季度,中國電信產業數字化業務也加速增長,收入達到人民幣294.14億元,同比 增長23.2%。中國聯通的大計算和大數據業務均實現雙位數增長。長期來看,在移動 通信市場用戶已達到飽和的今天,運營商未來業績增長的主要支點來自於政企市場 及相關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三大運營商的創新型業務在為其打開新營收空間的 同時,也為中下游企業帶來的更多的訂單以及市場空間。

從資本開始的變化來看,三大運營商均有向數字經濟聚焦的趨勢。2022年為5G大規 模建設的最後一年,在5G資本開支飽和的前提下,運營商開始進一步聚焦算力網路 投資。其中,中國電信預計2022年全年資本開支930億元,其中5G網路投資佔比下調 至36.6%,產業數字化投資比例大幅上調至30.0%。中國移動算力網路資本開支約480 億元,重點將放在投資部署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計劃全年累計投產對外可用IDC 機架約45萬架;同時還將加快布局熱點中心雲,按需建設邊緣雲,計劃累計投產雲 伺服器超66萬台。中國聯通以集團「1 8 2」戰略規劃為指引,計劃在2022年完成 5 4核心雲池、31省級雲池、超過400個MEC的100%全光覆蓋和超過2萬個算力錨點建 設。

雲端建設景氣度提高,國內外互聯網企業的資本開支及信驊科技月度營收同比均有 增長。從資本開支來看,海外互聯網公司近年來資本開支從2020年起一直在保持增 長,國內互聯網企業雖然短期受到國內政治和經濟形勢影響,資本開支增速有所放 緩,但是同比仍處於增長區間。信驊科技業績作為伺服器行業景氣度的前瞻指標, 通常有2-3個月前瞻指引意義,其營收自2021年8月起增速提升,2022年5月收入達 4.66億新台幣,除了2月以外,今年其餘月份同比增長均超過50%。因此短期來看, 雲端建設景氣度還在持續提高。


全球雲基礎設施支出占企業IT基礎設施支出比例持續提升。根據IDC《全球季度企 業基礎設施跟蹤報告:購買者和雲部署》報告,2021年Q4,花費在計算和存儲相關 基礎設施產品(包括專有雲和共享雲)的支出同比增長13.5%至211億美元。這標誌 著在過去幾個季度因供應鏈限制耗盡供應商庫存的情況下連續第二個季度同比增長。 對於2022年,IDC預測雲基礎設施支出將比2021年增長21.7%至900億美元,而非雲基 礎設施預計將略下降0.3%至594億美元。共享雲基礎設施支出預計將同比增長25.5%, 全年達到645億美元。專有雲基礎設施的支出預計將增長13.1%,達到254億美元。長 期來看,IDC預計計算和存儲雲基礎設施支出在2021-2026預測期內年複合增長率為 12.6%,到2026年將達到1337億美元,占計算和存儲基礎設施總支出的68.6% 。共享 雲基礎設施將佔雲總量的72.0%,年複合增長率為13.4%,專有雲基礎設施的支出將 以10.7%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非雲基礎設施的支出將以0.5%的年複合增長率持平, 到2026年達到612億美元。服務供應商在計算和存儲基礎設施上的支出預計將以11.7% 的年增複合長率增長,到2026年達到1306億美元。

長期來看,隨著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必然趨勢。隨著雲 計算、AI、5G、物聯網、車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全球算力需求未來幾年預計將實現 上十倍的增長。NTCysd預計2021-2028年全球算力規模將以超過40%的速度增長,到 2028年整體規模將達到7510EFlops。我國範圍看,高新技術、數字化轉型及終端消 費等多樣化算力需求場景不斷湧現。在高新技術方面,高度複雜的計算場景需要更 多高性能算力支持,而超算可通過高性能算力為醫療、航天及勘探領域提供新需求。 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互聯網、通信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需面向大量終端客戶提 供服務,是算力的傳統需求市場。隨著十四五規劃等政策的出台,以及技術研發和 業務應用的持續演進,我國傳統工業企業,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石油、中石 化等也開始積極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算力需求。在移 動消費及智能終端方面,近年來我國移動終端用戶及智能終端設備數量快速增長, 終端設備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對實時算力的需求不斷提升。以無人駕駛為例,從 2018年到2030年,無人駕駛對算力的需求將增長390倍,數字貨幣場景下,2030年較 2018年算力將增長約2000倍;VR遊戲的算力需求增長約為300倍。(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1 ICT 廠商:雲側供需格局邊際向好,ICT 企業維持高增長態勢

未來5年中國公有雲市場高速增長,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驅動。IDC最新發布的《中 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1 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1 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 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 151.3 億美元,其中 IaaS 市場同比增長 40.1%,PaaS 市場同比增速為 55.7%。從 IaaS PaaS 市場來看,2021 年下半年同比增 長 43.0%,與 2021 年上半年增速(48.8%)相比下滑近 6%。未來 5 年,中國公有雲 市場會以複合增長率 30.9%繼續高速增長,預計到 2026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057.6 億美元,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的全球佔比將從 2021 年的 6.7%提升為 9.9%。

運營商佔比規模提升,部分互聯網行業增長放緩。2021 年下半年,中國電信旗下天 翼雲在中國公有雲 IaaS 市場和 IaaS PaaS 市場均位列第四,IaaS 市場份額佔比 10.3%,比 2020 年下半年增加 1.5%,成為公有雲 IaaS 市場第一梯隊增速最快的一 家。天翼雲公有雲 IaaS 市場份額從 2018 年至 2021 年實現連續四年全年穩步提升, 增速分別為 8.6%、8.7%、8.8%和 10%。中國移動旗下移動雲的公有雲市場份額位列 第七,IaaS PaaS 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速達 137.8%,環比增速達 24.9%,在 TOP10 玩家 中雙雙位列第一,正全力衝刺 TOP5;中國聯通旗下聯通雲 2021 年第四季度公有雲 IaaS、PaaS、IaaS PaaS收入同比增速均位列所有廠商之首,2021年收入163億元, 同比增長 46.3%。2021 下半年,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網路遊戲、在線教育對 雲計算的需求出現明顯下滑;另外,後疫情時代,視音頻場景對雲計算需求的增長 難以持續保持高位也對互聯網行業增長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運營商持續加大招標力度,利好A股ICT設備商。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將成為最重要 的基礎設施,而算力網路的核心在於雲計算基礎設施,運營商在2021和2022年不斷 加大相關投入,這不僅有助於運營商的雲側布局,更有有助於下游設備商的業績增 長。其中在2022年,中國移動伺服器集采規模超預期,最終採購規模超百億元,中 國電信伺服器和交換機採購量均有提高,全年採購規模大幅增長。中國聯通也有在 積極布局相關業務,2021-2022年數據中心交換機集采工作總計採集規模1.4萬台, 預算15.63億。

在供需格局邊際向好的背景下,A股ICT企業業績持續回升。我們選取中興通訊、紫 光股份、星網銳捷作為ICT設備商的代表進行分析。2021年三家通信設備商總營收為 1957億元,同比增加14.14%;2022Q1營收為462.22億元,同比增長10.93%。2021年 三家通信設備商凈利潤為95.11億元,同比增加44.42%;2022Q1凈利潤27.09億元, 同比增長8.51%,環比增長72.15%。整體來看,隨著5G核心網虛擬化以及數據中心的 加速建設,ICT設備商市場邊界得到擴張,營收持續邊際向好。且中興通訊與紫光股 份2022Q1的毛利率相較於2021Q4都有環比增長,未來隨著上游原材料緊缺的逐步緩 解。

在國內運營商加大數字經濟投入以及全球資本開支上行的大環境下,我們認為通信 設備商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具有較高的業績確定性。與傳統製造業不同,通信設備商 的主要客戶為運營商,有較強的公共事業屬性,其資本開支不太受宏觀經濟的影響。 在「產業數字化」和「東數西算」的背景下,運營商大力建設算力網路的意願將為 相關下游企業帶來長期的確定性業績增長。同時隨著晶元國產化率的提高以及上游 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企業的利潤率或將也逐步上行。


2.2 光纖光纜:量價齊升,海風賦能,邊際改善明顯

量價齊升,光纖光纜賽道重回營收增長區間。2019-2020年,隨著4G和寬頻接入建 設近尾聲,5G的行業需求仍未被發掘,光纖光纜行業在經歷了一波擴產潮後面臨嚴 重內卷的市場局面,行業景氣度隨招標價格的一降再降一度到達冰點。然而進入 2021年,雖然行業仍然面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疫情衝擊等挑戰,但5G和千兆光 網的規模部署,帶來了需求上漲和價格觸底反彈,三大運營商的採購價格均同比明 顯上漲,行業整體邊際改善明顯。從業績上來看,2021年中天科技、亨通光電、烽 火通信、長飛光纖營收均有所增長,整體營業收入1232.86億元,同比增長16.59%, 歸母凈利潤除中天因高端通信業務風險資產計提減值準備36.19億元以外,其餘三家整體歸母凈利潤24.33億元,同比增長42.46%,行業業績重回增長。

運營商採購價格重新增長,普纜招標價格增幅大於50%。光纖光纜市場價格的風向 標是中國移動每年的普通光纜集采項目。每年超過1億芯公里的需求量,其結果很大 程度上影響著光纖行業當年的行情。2019年和2020年的集采由於市場供需失衡,低 價招標情況明顯。2021年中國移動需求提高,集采數量總計摺合1.432億芯公里,同 比提升了20%,較2019年提升了36%。中國電信雖然2021年的招標量有所下滑,但是 本次價格也有所明顯上升,比移動的價格高10%左右,實現了行業整體價格的觸底反 彈。


除此之外,成本的壓力也讓企業不敢隨意報低價。從光纜各原材料價格走勢圖看, 從2020年7月份開始,聚乙烯護套料、PBT、鋼、鋁、油膏基本都呈現持續上漲趨勢。 去年招標價格的上漲也是考慮到各廠家對未來光纜成本的走勢都不敢持樂觀態度, 客觀上造成各家報價水平的接近實際成本和對未來的預期。2021年的9月份以來各地 的拉閘限電又導致一些材料供應緊張,包括光棒主要原材料之一的四氯化硅在9月底 最後一周價格竟然上漲一倍。來勢洶洶的漲價形勢無意中讓各廠家報價時考慮問題 的角度變得一致,都不敢有沖抵價搶排名的僥倖,加之前期虧損供貨的慘痛教訓, 各廠家都給自己留一點餘地出來以備原材料持續漲價帶來的衝擊。不過從2022年的 價格走勢來看,相關原材料價格已經到達相對高位,未來上漲空間不大,甚至在近 幾個月有所下跌。通常來說,運營商的招標價格為長期協議價,若上游原材料價格 下滑,光纖光纜企業或將擁有更大的價值空間。

同時隨著運營商對產品質量控制力度的增大,產能向頭部企業集中效應明顯。以中 國移動為例,近年來移動通過各種宣傳、到貨檢、飛檢、負面行為處罰、質量護航 行動等措施和手段,加大對各廠家供貨質量的監督,讓廠家對於產品質量嚴格自律。 這種模式相對而言對大廠更有利,規模較大的廠家品牌意識強,管理成本高,報價 基於質量達標成本,但如果沒有移動嚴格的質量管控措施,一些廠家以次充好而得 不到懲罰,自然會劣幣驅逐良幣,以低價而不是高質取勝。當前移動市場供貨光纜 質量優良,這是移動自身堅守質量管理態度的必然結果。在高強度的質量和產能要 求下,小光纖光纜廠商的退出已是必然的結局,從而更加穩固了頭部廠商的市場份 額。


除了前文提到的多個普纜招標之外,2022年3月18日,中國移動啟動2022年至2023年 G.654E光纖光纜產品集中採購項目,預估採購規模約2134皮長公里,摺合33.24萬芯 公里,設置最高投標限價為9836.38萬元。2022年4月,中國電信啟動多次G654E幹線 光纜和G.652D幹線光纜集采。4月15日,中國聯通公布31省分公司工程所需的本地網 光纜產品預審核公告,採購規模約144萬皮長公里。4月27日,中國廣電啟動2022年 度普通光纜產品和蝶形光纜產品集采招標項目。廣電在普纜項目方面,自籌資金達 7.1億元,共需光纜規模約31.03萬皮長公里(摺合846.70萬芯公里),招標內容為普 通光纜中的光纖及成纜加工部分。蝶形光纜項目方面,自籌資金約7600萬元,共需 光纜規模約30.43萬皮長公里(摺合56.35萬芯公里),招標內容為蝶形光纜中的光纖 及成纜加工。

高速網路帶動新需求,G.654.E光纖迎來高速增長。提前部署支持200G、400G系統 的光纖光纜產品是建設高速信息網路的基礎,但現網中使用的G.652光纖,已經無法 滿足未來光傳輸網路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的傳輸需要。400G將是光網路 超100G時代的重要速率選擇,也將成為「東數西算」的重要運力之一,G.654.E光纖 可以顯著提升400G WDM等高速系統無電中繼傳輸距離,應加快推動G.654.E光纖在骨 干長途光網路的應用部署,構建超高速超長距大容量骨幹光網路,服務國家「東數 西算」戰略的落地。G.654.E光纖相比較G.652.D光纖,可以實現更遠的傳輸距離、 更高的系統容量、更長的跨段距離或更多的系統冗餘,從而為長途傳輸網路帶來非 常大的價值;運營商今年對其進行不斷的增量招標也充分證明了G.654.E光纖的應用 價值,這也為G.654.E光纖的大規模應用及建設下一代骨幹網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上的 依據。另外我國早期建設的通信傳輸骨幹網按照25年的光纖設計壽命,1997年前後 骨幹網中敷設的光纖光纜需要全面啟動更換升級,也將拉動G.654.E光纖的應用。


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國海上風電規劃總裝機量超 100GW,且存超預期可能。全球 風能理事會 GWEC 日前發布了《2022 年全球風電行業報告》:2021 年是全球新冠疫情 的第二年,風電行業依然實現了近 94 GW 的新增併網裝機,為歷史第二好成績。相 比於 2020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量僅下降了 1.8%。全球海上風電在 2021 年實現了 21.1 GW 的新增併網(為 2020 年的三倍多),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中國一枝獨秀, 其海上風電增量佔全球的 80%,這也讓中國超越英國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最 多的國家。相比 2020 年,全球風電招標量上升了 153%,達到 88 GW,其中陸上風電 為 69 GW(占 78%),海上風電為 19GW。根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的統計,截止 2022 年 3 月 1 日,全國各沿海地區海上風電規劃及支持政策陸續出台,其中廣東、山東、浙 江、海南、江蘇、廣西等地區已初步明確其海上風電發展目標。據北極星風力發電 網不完全統計,「十四五」期間,全國海上風電規劃總裝機量超 100GW,伴隨著海 上風機價格不斷下探及施工成本低逐步降低,海上風電在「十四五」階段將迎來爆 髮式增長。

2.3 光模塊:下游需求提振,400G 出貨量提高

數字化轉型加速流量增長,光模塊市場景氣度持續攀高。光模塊是光電和電光轉換 的光電子器件,也是通信網路中較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其性能對於網路效率有一定的 制衡作用。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雲計算以及通信網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帶動光模 塊市場整體景氣度攀升。LightCounting預計光模塊市場將從2020年的80億美元增加 到2026年的145億美元。市場研究機構Yole指出,2020年全球光模塊市場產生的收入 達到約96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209億美元,2020-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4%。 這一增長是由大型雲服務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大量採用100G以上的高速光模塊所驅 動的。另外,400G部署正在數據中心網路中加速推進。同時許多雲服務提供商和電 信運營商都在尋求800G,以增加帶寬容量,跟上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


全球光通信產業鏈持續整合,國內光模塊廠商已佔據半壁江山。光通信行業持續發 展的背景下,光模塊企業加快併購重組,進行產業鏈垂直整合,行業集中度進一步 提高。根據Yole的數據,過去三年,中國光模塊產業增長了24%,而美國僅增長了1%。 根據LightCounting發布的最新一期的光通信產業報告指出,從2018年開始,大部分 日本和美國的供應商退出了這一市場,而以Innolight旭創科技為首的中國供應商的 排名逐漸提高。2021年,旭創科技與II-VI(收購了光模塊龍頭Finisar)並列第1名 (2020年排名第2),華為(海思)排名第3(2020年排名第3),Hisense海信寬頻排 名第5(2020年排名第4),Eoptolink新易盛排名第7(2020年排名第9),Accelink光 迅科技排名第8(2020年排名第8)。

數字經濟發展帶動數通光模塊進行新一輪換代。隨著雲計算、大數據、超高清視頻、 人工智慧、5G行業應用等快速發展,網路訪問頻率和接入手段不斷增加,網路數據 流量迅猛增長,對數據中心互連提出更高挑戰。以Spine-Leaf CLOS架構數據中心為 例,前三類為數據中心內部互連,第四類為數據中心之間互連(DCI)內部東西向流 量增加,為了保證新架構中的交換網路設備轉發能力(以及埠密度)能夠滿足用 戶的高速率需求,數據中心的整體光電互聯方案逐漸從100G轉化到200G/400G。隨著 相關雲計算廠商資本開支的上調,未來數通光模塊市場的景氣度依舊較高,800G的 產品也有望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開始逐步放量。LightCounting指出,到2025年, 800G乙太網光模塊將主導這一細分市場。另外,谷歌計劃在4-5年後開始部署1.6T模 塊。Co-Packaged 光學器件將在2024-2026年開始取代雲數據中心中的可插拔光模塊。

全球光網建設復甦帶動PON滲透率提升,相關電信側模塊2022年出貨量或將有所提 升。家庭娛樂、家庭雲VR、企業專線和園區網路等業務領域都對運營商的寬頻網路 提出了明確需求,廣泛的業務驅動正在加速運營商寬頻網路向10G PON升級的步伐。 並且在近幾年疫情反覆的推動下,大學、醫院以及企業等網路都已經開始轉向基於 雲的業務,帶動了這一趨勢的加速。在2021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要 加大5G網路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也就是說以10G PON提供千兆光 寬接入,加大OTN節點密度建設高品質光傳送網。據Omida的預測,由於疫情造成的 供應鏈和部署問題,PON設備市場在2020年出現下滑。然而,全球範圍內的帶寬需求 持續增長,加速了PON網路在2021年及以後的建設和升級,PON相關市場2020年到2026 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0.0%,2022年10G PON有望迎來快速爆發窗口期。


關注下一代光模塊的技術更新周期,從可插拔到硅光。在最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 等應用的興起,數據中心對於互聯帶寬的需求大大提升了。而分散式計算中,不同 伺服器之間需要頻繁的大量數據交換,數據互聯的帶寬往往會限制整體任務的性能, 這成為數據中心引入超高帶寬基於硅光子的數據互聯的主要理由。硅光子技術目前 正在經歷一場重要的技術革新,其中的核心技術就是協同封裝光子(co-packaged optics,CPO)技術,使用該技術可以把硅光子模塊和超大規模 CMOS 晶元以更緊密 的形式封裝在一起,從而在成本、功耗和尺寸上都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應用中的光 互連技術。

在 CPO 技術興起之前,目前的傳統技術是把硅光模塊和 CMOS 晶元獨立成兩個單獨模 塊,然後在 PCB 板上連到一起。這麼做的好處設計較為模塊化,CMOS 晶元或者硅光 模塊單獨出問題的化都可以單獨更換,但是在功耗、尺寸和成本上都較為不利。而 CPO 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當使用高級封裝技術把硅光模塊和 CMOS 晶元集 成到同一個封裝內之後,首先硅光模塊和 CMOS 晶元之間的數據連接質量(信號耗損) 相比 PCB 板來說要改善不少,因此能降低功耗;另一方面在大規模量產之後,高級 封裝也能帶來成本上的改善。最後,使用 CPO 之後,由於都集成在同一個封裝內, 整體系統的集成度大大提升,尺寸減小,因此也能提升硅光子技術在數據中心應用 場景的普及。CPO 面臨的問題還在於,可插拔模塊不用靠近交換晶元,是解耦的, 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才部署,支持大批量製造。但在 CPO 的世界中,下游數據中心廠 商幾乎必須提前兩年選擇要押注的技術。而在包括伺服器、存儲和交換機在內的總 功率中,光器件層面的節省並沒有那麼大的驅動力。在節省功率方面,光器件或者 光模塊在數據中心級別從可插拔替換為 CPO 的性價比提升可能只有 1%或更低,因此 短期還暫時看不到替換的需求。並且目前已有一些可插拔方案的 800G 與 1.6T 方案 出現,可插拔設備將在未來 5 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繼續主導市場,不過在 2027 年, CPO 埠將佔總 800G 和 1.6T 埠的近 30%。目前已有多家中國光模塊廠商發布了 800G 光模塊產品,不過短期來看相關產品的放量還需要市場的考核,值得持續關注。


從市場需求來看,2022Q1 海外光器件光模塊廠商同比增速復甦,雖受疫情影響仍存 在一定的供應鏈問題,但北美雲廠商自 2021Q3 以來對於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回暖 仍將拉動整個產業鏈在今年未來幾個季度的景氣度回升。目前光模塊市場以 200G/400G 作為主力,部分頭部雲廠商已開始布局 800G 光模塊。國內光模塊廠商近 年來已佔據全球半壁江山,產品矩陣充足,在國內疫情緩解後有望持續受益於數通 賽道下游市場的成長。同時,國內廠商深度布局硅光賽道,未來或將獲得彎道超車 的機會。


3 物聯網賽道:數及萬物,物聯未來

近年來,我國發布多項政策促進物聯網技術發展,不斷推動物聯網行業景氣度的提 高。這些政策從戰略新興產業、工業信息化、城市精細管理與智慧生活等角度闡述 了物聯網作為底層高新技術可以有效支撐國家重塑一個智能、高效、節約型社會。 物聯網可以催生晶元、感測器、遠距離傳輸、海量數據處理、技術集成以及創新應 用等方面的價值創造,特別是十二五規劃以來,中國面臨傳統行業升級再造,企業 數字化轉型,城市管理效率缺失,公共服務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質量亟待提高等問題, 而物聯網以感知終端覆蓋到城市各處構成社會系統的神經末梢,進行實時監測、有 效管理,實現從生產環境監測到製造業服務化轉型,從市政基礎設施管理到電子政 務實時反饋,從城市精細管理到精準提升居民生活智能化水平等社會各方面的價值 再塑。

在未來的幾年中,物聯網的連接數還會在數量上持續提升。Counterpoint 預測到 2030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市場的出貨量預計將超過 12 億個,複合年增長率為 12%。其 中,最為明顯的趨勢是 5G 將在 2030 年成為絕對主力,尤其是從 2023 年開始,5G 模 組的出貨量在所有制式中增速最快,年複合增速將達到 60%。除 5G 外,NB-IoT 和 4G Cat.1bis 規模最大。艾瑞研究認為,2016 年至 2020 年中國物聯網連接量複合增長 率高達 69.1%,預計 2021 年中國物聯網連接量達 88 億。伴隨 5G 商用和產業物聯網 的穩定滲透,將推動中國物聯網總連接量於 2025 年達 156 億。


3.1 物聯網模組:物聯萬物,模組先行

模組作為網路傳輸環節,將充分受益於行業增長紅利。物聯網模組作為物聯網中的 核心零部件,受益確定性較強,每增加一個無線物聯網連接數,都將至少增加一個 無線模組,是物聯網快速發展下的高確定性受益方向。物聯網行業由於下游用戶眾 多,有著較強的碎片化的特點,常見的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至少有 10 種,感知標準 至少14種,網路傳輸類標準23種,並且不同應用領域的要求難以用相同標準滿足, 不考慮私有協議,應用領域的常見標準協議就有上百種。而且用戶需求分散而多樣, 缺乏成熟的標準化產品/解決方案,定製化需求佔總需求的 80%以上。這就導致下游 物聯網終端市場難以出現大體量的企業,因此在連接側的技術應用上還是比較依賴 模組廠商進行技術支持,從而使得物聯網模組廠商有機會參與到物聯網行業的整體 發展中,從而充分受益於行業增長紅利。

中速率場景的 Cat.1 市場還將持續爆發。目前來看,Cat.1 依舊是出貨量最高的模組 制式,2G/3G 退網是 Cat.1 全面爆發的主要原因,GSM 負責的 30%中速率蜂窩連接市 場需要被填補,4G LTE 是業界公認的將承載主要面向語音、中速率場景的技術。LTE 中速率連接場景可以採用 Cat.1 和 Cat.4,但在智能穿戴、共享經濟、工業控制、物 流跟蹤等場景,Cat.1 既可以滿足一定高速移動需求、對時延敏感、支持語音,也 更注重低成本和低功耗,現在可以復用當下成熟的 4G 基站,同時目前其協議發展已 經穩定,可以無縫接入 3G/4G 網路。其次,eMTC 在國內的產業生態鏈並不完整,不 具備競爭優勢。而 NB-IoT 主要面向低速率蜂窩連接市場,目前與 Cat.1 已是互補關 系,在面向智能家居、工業製造、消防煙感、物流跟蹤、金融支付等重點領域協同 並進。短期來看,在未來的 2-3 年內,Cat.1 市場仍將是模組行業發展的主要市場。


性價比逐年上升是5G模組滲透率快速增長的主因。華為預測到2022年底,5G模組價 格成本可以降至80美元左右;而到2023年底,5G模組成本將降至20美元左右。在20 美元左右的成本下,相信會有更加豐富的行業終端形態出現,5G在行業應用中的滲 透度更高。不過通常來說,模組一般佔據終端連接功能的成本會達到60%左右,因 此5G時代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實現都離不開模組成本的降低,在20美元左右的成本 下,相信會有更加豐富的行業終端形態出現,5G在行業應用中的滲透度更高。

隨著智能網聯車滲透率的提高,未來兩年車聯網模組仍會是物聯網模組未來市場增 長的主要方向之一。得益於 5G 技術的廣泛應用、智能軟體和硬體的迅猛發展、新能 源汽車市場的開拓,中國智能網聯市場得到了高速拓展。對車企業而言,5G 相比 4G 車載模組,擁有速率高、時延低、容量大等特性的 5G 車載模組,能讓車輛擁有 V2X 的通信能力,真正實現車與人、車與車、車與路測設施、車與網路的通信。IHS Markit 發布的《2020 年中國智能網聯市場發展趨勢報告》中表示,2020 年,我國智 能網聯功能新車滲透率達 48.8%。同年,全球智能網聯功能新車滲透率僅為 45.0%。 48.8%的新車滲透率意味著如今國內將近一半的消費者在選購新車時會購買智能網聯 汽車。車聯網模組相對於其他模組而言,有更大的進入壁壘,價值量也更高,因此 車聯網模組可能會是未來模組企業競爭的主要賽道。


5G CPE滲透率不足5%,市場替代空間廣闊。國內CPE市場仍處於放量階段,目前市場 以4G CAT4產品為主,CAT4 CPE在所有4G產品中佔比超過95%。因4G網路覆蓋全,流 量資費低,且設備終端均價可以做到300元以內,因此更加受到用戶青睞。目前市場 主流產品以200-500價位段為主,並且價格有望繼續下探,預計2022年200-300元主 打「國產芯」的CAT4產品仍將是市場主流。BGD預計2023年CAT6的CPE將佔據4G產品 份額的10%-15%,且有望帶動整體4G CPE產品的均價提升。5G CPE市場均價在2500元 左右,價格高昂,更多的應用於企業用戶或對網路時延有較高要求的場景,目前市 場滲透率較低,但未來發展機會較大。隨著國內5G應用場景進一步落地,CPE將逐漸 由4G向5G切換,BGD預計2023年5G產品的份額有望超過10%。

模組企業從2020Q4開始毛利率有所下滑,2022Q1開始有所回升。為應對原材料緊缺 漲價問題,製造中游公司紛紛加大備貨力度,2021年上半年各大模組廠商存貨均有 所大幅度提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值從2021Q3開始有所下降,這是一個原 材料壓力有所緩解的信號。雖然目前疫情加劇晶元短缺、貨期拉長,短期來看晶元 壓力仍然嚴峻,不過隨著過國產晶元的替代國內被動元件企業釋放新增產能,原材 料價格有望逐步回歸正常,而且模組企業也在將原材料成本逐步向下游轉移,可以 看到的是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在2022Q1年逐步得到緩解,模組企業毛利率均有提高。(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2 北斗:「北斗 」位置服務場景持續提升,行業未來前景可期

北斗導航與位置信息行業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但會一直融合轉型的賽道。時間和 空間是一切人類活動的載體和標識,也是一切信息的屬性。人類永遠需要了解基於時 空位置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永遠需要獲取時空位置對地球、太空、甚至更遠的深空 進行層次觀測。位置服務行業掌握了時空位置數據的基準:法律地位上的空間位置 基準,應用意義上的時間同步基準,對於經濟民生、節能減排、國家安全、社會治 理等領域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支撐。

導航位置與服務市場按照定位精度的差異劃分為三大細分市場,分為行業市場、大 眾市場和特殊市場。行業市場主要是對高精度定位等有需求的廠商,該市場正處於 規模化應用發展期,交通運輸、電力應用、高精度和農業是較為熱門的幾個細分市 場。大眾市場目前主要以車載導航和手機定位為應用需求,該市場目前處於標配化 應用啟動期,智能手機、智能網聯汽車、可穿戴設備是目前較為熱門的幾個細分市 場,隨著物聯網、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新興應用的發展,大眾市場具有較大的增 長空間。特殊市場主要為軍用、公安、防災減災、海上遇險搜救等幾類細分市場, 該市場處於維持穩定增長期,隨著北斗系統的全面建成,將會推動北斗裝備的普及 和替換。


民用市場方面,隨著定位技術與其他技術不斷融入,位置服務從數字化邁向泛在化 和智能化。測繪與位置服務行業曾藉助計算機技術實現了從模擬到數字的轉型,借 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又實現了信息化的轉型。如今,藉助衛星定位和遙感 等技術,測繪與位置服務在準確性、實時性、可靠性、泛在性、可持續性方面的能 力不斷提高,再融合5G、AI、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正在實現從傳統測繪到泛在測 繪的新一輪轉型。「北斗 」融合創新主要是從技術融合發展角度而言,實際上就是 指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北斗作為便捷且廉價的精準時空信息獲取手段之優勢,全面推 動北鬥技術產品及其服務,與其他技術和服務的融合發展。

北斗也許不會直接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發展,但因為北斗帶來的精確 導航和定時精度提升,這些新興科技領域也將擁有新的發展空間。比如北斗 大數 據深入挖掘時空信息。北斗提供的精準時間和空間信息是大數據分析的重要來源, 也是進行數據挖掘、關聯分析和構建知識圖譜的重要基礎。「北斗+大數據」應用 於公共管理領域,能夠產生大量的高價值信息,為經濟社會發展宏觀決策提供重要 支撐。發展北斗提供的精準時間和空間信息是大數據分析的重要來源,也是進行數 據挖掘、關聯分析和構建知識圖譜的重要基礎。「北斗+大數據」應用於公共管理 領域,能夠產生大量的高價值信息,為經濟社會發展宏觀決策提供重要支撐。隨著 衛星導航系統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北斗 」技術發展也將為傳統行業創新發展帶 來新契機,從而催生出了更多的商業模式。

(1)智慧農業:基於北斗定位定向和高精度差分技術,可為機械化播種、插秧、 植保、收割、翻耕、秸稈還田等環節實時提供農機等車輛的姿態信息,坐標信息, 航向信息等,結合農機電液控制和電動方向盤控制技術,實現對拖拉機、收穫機、 插秧機、植保機等自走式農業機械的自動駕駛控制。通過將定位和自動駕駛的結合, 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農機作業效率,還能夠保證耕地、播種、噴洒和收割等農田重複 作業的厘米級精度,實現精準作業,同時還可以降低車輛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減少 時間投入和燃油消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收益。


(2)智慧水利:水利是 2022 年地信行業中的重頭戲,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今年會 上強調,在「十四五」器件,我國要從數據、演算法、算力、工程建設、業務應用、 安全等六個方面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工作。行業內 10 億以上的招標訂單在今年相 繼出現。北斗企業除了能通過傳統或者新型測繪手段進行水利數字孿生的製作之外, 更能通過精準定位預防水澇災害。當山洪災害發生時,公網中斷、地面網路信號較 弱等多種原因往往造成監測信息無法及時回傳。北斗的特色功能——短報文功能可 以在普通移動通信信號不能覆蓋的地區(如無人區、荒漠、海洋、極地等)或通信 基站遭受破壞的情況(如地震,洪水,颱風等)下,實現雙向通信。在提高山洪災 害群測群防員的巡查監管、預警信息上傳下達等能力水平的同時,保障在極端天氣 情況下群測群防員的人身安全。在山洪災害北斗示範應用系統中,運用北斗衛星系 統回傳的調查監測數據以及其他業務系統接入的數據,構建起山洪災害監測設備升 級改造應用、群測群防員山洪災害隱患巡查兩個場景的業務系統,集成到國家山洪 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平台,提升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今年 6 月,將在河北、河南、 廣東、湖南、四川、寧夏、廣西等地進行推廣應用。

(3)智能電網:基於北斗系統的電力智能解決方案實現了智能線路巡檢、智能變 電站運行、智能基建管理等20餘個應用場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並提高用戶體驗;「北斗+電力」前沿技術應用快速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小 水電、浪流發電、潮汐發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型電力設施都已將北斗定位授 時短報文作為基礎功能之一。

(4)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應用場景種類繁多,不同業務對於時空服務的需求也各 不相同。例如園區無人駕駛業務,為了滿足無人作業車輛的高效安全運行,同時也 對車輛進行全天候跟蹤管理,需要實時厘米級別的定位精度;對於輔助駕駛業務的 主動安全場景,米級或亞米級的精度就可以滿足車輛防碰撞的業務要求;而車輛的 路徑規劃和導航只要達到10米內的定位精度就可以滿足業務需求。在智慧交通多樣 化的業務場景中,僅靠單一的定位手段無法滿足全業務場景定位需求的,因此需要 多種定位技術相融合,優勢互補,從而提供室內外綜合時空服務應用。


多感測器融合在功能安全上有重要作用,異構冗餘使自動駕駛定位系統的可靠性得 到有效提升。當前,衛星、組合慣導和攝像頭各有優勢,在不同場景可以相互互補。 如在開闊場景中,衛星定位精準但刷新率稍低,而組合慣導定位精度不如衛星但刷 新率較高。組合慣導最佳定位精度可以比肩衛星定位,但在沒有衛星的時候,組合 慣導推算結果會有誤差累積。在逆光或雨雪環境下,攝像頭的效果明顯變差。在有 遮擋環境下如隧道里,衛星精準度會明顯下降。只有三者相互配合,才能獲得良好 的全工況定位效果。從目前已成型的自動駕駛配置看,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 像頭、衛星定位和組合慣導都是必須選項,整體系統的造價和性能都在快速迭代。

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必須配備高精度定位模組,隨著L3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 的增長,高精定位模組需求量巨大。近年來,汽車智能化滲透率不斷加快,IDC的 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L2級自動駕駛在乘用車市場的新車滲透率達23.2%,整個 市場處於L2向L3發展的階段。目前市場上L3級自動駕駛技術已相對成熟,待相關法 規進一步完善即可實現落地,L4級自動駕駛測試數據的積累也正在加速進行。據IHS 預測,2025年全球L4、L5級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將達60萬輛,其中L1、L2級自動駕駛 滲透率將達到50%,L3級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至15%,L4、L5級自動駕駛進入量產, 滲透率可達5%;至2040年,所有新車都將配備自動駕駛功能,其中L4、L5級自動駕 駛滲透率將達50%。


我們認為,2022年北斗產業景氣持續。北斗軍用市場正處在從北斗二號到北斗三號 的換代期,綜合終端、無人平台和各類武器平台將是最大的三個應用領域,相關市 場空間達百億。民用市場方面,隨著定位技術與其他技術不斷融入,位置服務從數 字化邁向泛在化和智能化,建議關注智慧農業、智慧水利、智能電網以及智能駕駛 等賽道為北斗企業帶來的業績增量。(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 通信行業下半年投資策略

受外部市場波動影響,通信行業上半年走勢承壓,但反彈趨勢明顯。整體來看,通 信板塊及 A 股在 2022 年上半年表現不佳,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受俄烏局 勢影響,地緣關係緊張導致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中游製造業成本壓力增大;二是 美聯儲加息導致資金外流,市場流動性下降;三是上海疫情爆發拖累國內宏觀經濟 增速,市場對個人消費和企業資本開支預期有所下滑。以目前這個時點來看,雖然 俄烏戰爭結果還不明朗,但是隨著上海的逐步解封以及復工復產,美聯儲加息預期 的逐步落地,A 股整體投資環境有所改善。

我們認為中長期來看通信行業整體的市場機會已經大於風險,不少優質賽道投資價 值凸顯。同時考慮到通信行業作為算力提供商的在數字化轉型中所獲得的高業績確 定性,這個時間點下建議左側布局通信板塊內高景氣度的相關賽道。在數字經濟作 為科技行業主線的大前提下,我們關注建設和應用兩條主線。在建設端,以運營商 和互聯網廠商為首修建雲網設施和數據中心的大背景下,作為設備提供商的 ICT 設 備製造商、光纖光纜和光模塊賽道中的優質企業值得重點關注。在應用端,隨著物 聯網連接數的快速增長,作為連接功能實現的通信模組和位置定位功能實現的北斗 賽道內的相關企業值得關注。

ICT設備:在國內運營商加大數字經濟投入以及全球資本開支上行的大環境下,通 信設備商行業中的部分龍頭企業具有較高的業績確定性。與傳統製造業不同,通信 設備商的主要客戶為運營商,有較強的公共事業屬性,其資本開支不受宏觀經濟的 影響。在「產業數字化」和「東數西算」的背景下,運營商大力建設算力網路的意 願將為相關下游企業帶來長期的確定性業績增長。同時隨著晶元國產化率的提高以 及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企業的利潤率或將也逐步上行。

光纖光纜:隨著招標模式的合理化,光纖價格未來2年內有望穩中有升,同時隨著 相關原材料價格開始回落,因此光纖光纜盈利能力是可以持續提升的。且隨著前幾 年的光纜招標價格腰斬導致下游擴產進度大幅以及中小廠商落後產能出清淘汰之後, 光纖光纜供給端還會略微收縮,整體基本面邊際改善明顯。同時,受益於下游流量增長、東數西算、千兆寬頻、風電海纜等新需求拉動,行業基本面轉好趨勢有望持 續。

光模塊:2022Q1海外光器件光模塊廠商同比增速復甦,雖受疫情影響仍存在一定的 供應鏈問題,但北美雲廠商自2021Q3以來對於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回暖仍將拉動 整個產業鏈在今年未來幾個季度的景氣度回升。目前光模塊市場以200G/400G作為主 力,部分頭部雲廠商已開始布局800G光模塊。國內光模塊廠商近年來已佔據全球半 壁江山,產品矩陣充足,在國內疫情緩解後有望持續受益於數通賽道下游市場的成 長。同時,國內廠商深度布局硅光賽道,未來或將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

物聯網模組:中長期來看,物聯網模組行業高增速的主要驅動力還是在於物聯網連 接數的爆髮式增長,2022 年相關業績釋放還將持續,5G 模組所帶來的新應用場景也 將進一步的釋放業績。國內模組企業憑藉著工程師紅利,市場佔比有望進一步提高。 此外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和對下遊客戶的價格傳導,板塊毛利率有望企穩回升,持 續看好物聯網模組企業在今年的業績成長。

北斗:2022年北斗產業景氣持續。北斗軍用市場正處在從北斗二號到北斗三號的換 代期,綜合終端、無人平台和各類武器平台將是最大的三個應用領域,相關市場空 間達百億。民用市場方面,隨著定位技術與其他技術不斷融入,位置服務從數字化 邁向泛在化和智能化,建議關注智慧農業、智慧水利、智能電網以及智能駕駛等賽 道為北斗企業帶來的業績增量。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智庫 的精彩文章:

DDR3存儲器行業深度報告:全球市場超70億美金,大廠退出格局優化
社會服務業行業中期報告:復甦曙光已現,於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