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中國市場引領增速,平價技術全球輸出
(報告出品方/作者:廣發證券,陳子坤、紀成煒)
一、中國市場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
中國市場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2023年有望邁入TWh時代。全球新能 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高增。中國市場受益平價技術全面落地銷量繼續引領全球。作 為平價技術的磷酸鐵鋰體系已全面覆蓋A00市場,基於比亞迪、特斯拉等B級車市場 正向反饋,有望加速覆蓋10~20萬元市場。10~20萬元主力價格帶的A級車受益於磷 酸鐵鋰 CTP技術,隨著滲透率突破驅動新能源汽車消費結構由「啞鈴型」進入「紡 錘型」拐點。歐洲市場大眾、Stellantis等傳統主機廠平台化產品推出提速,特斯拉 本土化生產落地中長期將帶來銷量突破。美國市場即將崛起,整體政策環境向好。 特斯拉持續推進本土產能擴張,大眾、戴姆勒、寶馬等歐系主機廠本土化生產提速, 持續開拓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一)中國市場:多層次創新開啟技術平價元年
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2021年需求共振,2022年消費結構從「啞鈴型」進入 「紡錘型」拐點。據中汽協,2022年1~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00.3萬輛, 同比 105.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91.5萬輛,同比 108.8%,新能源乘用車 滲透率自2022年1月19%攀升至5月26%。A級車銷量上行加速,一季度重磅新車型 比亞迪元Plus、驅逐艦05 DM-i已上市進行銷量爬坡,隨著二季度新車型持續投 放,A級車有望迎來銷量高增。疊加A00/B級車產能釋放,四季度C級車銷量突破, 我們預計國內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有望實現600萬輛以上,引領全球增長。
A級純電車型放量推動主力價格帶新能源滲透率提速。10~20萬元主力價格帶增 長滯後。根據交強險數據測算,2021年乘用車市場25萬元以上價格帶受益特斯拉及國內新勢力崛起,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達26.5%;10萬元以下價格帶對應A00級及A0 級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0.9%;10-20萬元價格帶一般對應A級車,橫向比較其 他細分市場份額增速緩慢,2021年滲透率僅10.6%。2022年以來A級純電車型投放 加速,新老車型放量推動10~20萬元主力價格帶滲透率提速。
中國市場平價技術全面落地,A級車產業鏈奠定2022年增量壓艙石,B/C級樹立 技術標杆打造品牌向上。
(1)A級車全面受益磷酸鐵鋰 CTP實現技術平價,加速覆蓋A級/A0車型。比 亞迪率先全系車型換裝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成本優勢顯著,2022年推出更高集成CTB, 引領A級車市場高增。磷酸鐵鋰 CTP持續打造特斯拉Model 3和Y、小鵬P7、埃安Y 等熱銷車型,作為平價技術的磷酸鐵鋰體系,探索草酸亞鐵工藝、M3P等工藝突破, 基於比亞迪、特斯拉等B級車市場正向反饋,正在加速覆蓋A級和A0級車型。
(2)B/C級市場採用超高鎳三元、摻硅預補鋰等前瞻技術,探索車身及底盤一體化壓鑄工藝,樹立技術標杆,獲取品牌溢價。特斯拉已實現一體化壓鑄後底板量 產,前艙總成試驗下線、推進CTC後上蓋集成於車身的更高集成技術。據新浪汽車, 2022年4月特斯拉德州工廠Model Y搭載4680大圓柱 CTC順利投產;國內首款基於 800V高壓SiC平台的量產車小鵬G9將於2022年三季度上市;廣汽埃安2021年11月 推出海綿硅負極片,首搭埃安LX Plus,最長NEDC續航1008公里。中國市場經過產 業鏈前瞻技術試錯,引領全球技術趨勢。
平價技術應用激活多層次需求,二季度A級和A0級車銷量有望率先提振, A00 級車緊隨其後,預計C級車三季度迎來產品突破,B級車下半年穩步增長。A級車市 場銷量展現需求韌性,預計二季度銷量率先提振,一季度比亞迪新車型已上市銷量 爬坡迅速,埃安Y、歐拉好貓訂單持續高增,二季度日系車企投放bz4X等加速在華攻 勢,新老車型激活腰部需求。A00級Gameboy潮玩爆品4月上市,A0級明星車型海豚、 哪吒V Pro持續放量,微型車市場銷量有望逐步提速。B級車增購需求穩健,下半年 海內外新勢力產能擴建保障交付。C級車實現從0到1突破,三季度蔚來ES7、理想旗 艦SUV L9、小鵬旗艦SUV G9等密集上市,有望推動四季度銷量突破。
(二)歐洲市場:碳排放壓力趨嚴帶來更多中國供應鏈機會
受碳排放法規及各成員國普遍推出補貼驅動,歐洲新能源滲透率持續高增。據 Marklines,2021年歐洲新能源汽車總銷量219.9萬輛,同比 74.3%,帶動新能源 汽車滲透率提升至13.5%,同比 5.9pct。2022年1~4月新能源汽車總銷量70萬輛, 同比 16.9%,新能源汽車滲透率15.1%,同比 4.6pct。受烏俄戰爭影響歐洲供應 鏈短期承壓,通脹加劇拖累居民消費。一季度重磅新車型大眾ID.5啟動預定,6月 開始大眾ID.6、ID.Buzz、賓士EQE等新車型逐步上市,疊加特斯拉柏林工廠產量 釋放,有望提振下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據路透社,5月特斯拉柏林工廠繼2022年 3月投產後計劃引入兩班制生產,有助於迅速提升產量。
下一階段碳排放法規落地在即帶來中長期電動化的確定性。2021年7月歐盟正 式提出《Fit for 55》法案,旨在增加歐盟經濟產出的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確 保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55%。法案計劃從2030年起將新車的平均排 放降低55%(基於1990年水平),2035年起所有註冊的新車必須達到零排放。強 有力的碳排政策有望平抑部分國家補貼退坡壓力。據歐盟議會官網,2022年6月8 日歐盟議會投票支持修訂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後續經歐盟理事 會辯論即成為法律。歐盟的碳排放考核目標分兩個階段,中期即到2030年,上述兩 類銷售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較2021年分別降低55%和50%;長期即到2035年,歐 盟銷售新車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即禁售燃油車。2025年將開啟下一階段碳排放 考核,車企開發的全新平台有望釋放更多面向中國供應鏈的訂單機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三)美國市場:電動化景氣上行,推進零部件本土生產
特斯拉本土擴產疊加國產化車型豐富推動巨大市場潛力釋放。據 Marklines, 2021 年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65.2 萬輛,同比 101.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3.7%,同比 1.8pct。2022 年 1~5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 38.6 萬輛,同比 72.5%,新 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長至 6.8%。當前美國市場仍有巨大電動化增長空間,隨著拜登 政府新一輪清潔能源減排以及電動化替換政策,疊加或將落地的購買補貼政策與產 品力擴張,美國市場有望逐步釋放潛力。特斯拉本土擴產落地,4 月德州奧斯汀工 廠 Model Y 搭載 4680 大圓柱電芯正式投產。美國市場景氣上行,特斯拉產能落地 保障交付;大眾 ID.4 國產化落地強勢入局;新勢力 Rivian 突破產能瓶頸後有望推 動電動皮卡市場爆發,2022 年全美新能源汽車銷售預計超 130 萬輛。
美國零部件本土化生產要求提升,合資模式保障電池供應。拜登政府於2021 年2月正式重返《巴黎協定》,整體新能源汽車政策環境向好。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 擴大,未來零部件本土化要求提升。2020年7月《美墨加協定》(US?Mexico? Canada Agreement,簡稱USMCA)正式生效,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設立五年過渡期,提出在美國、墨西哥或加拿大生產至少75%部件的 汽車或卡車可以零關稅出售,2026年後汽車零部件本土化率從62.5%升至75%。美 國車企以合資模式實現核心電池零部件本土生產,如美國本土特斯拉-松下、通用LG新能源、福特-SK On、Stellantis-三星SDI,及加拿大Stellantis-LG新能源。
二、中國企業全面抓取第二輪全球定點機會
經歷2017~2020年定點高峰後,中國本土電池企業逐步兌現業績並加速海外滲 透。根據EV-Volumes數據測算,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超過300GWh,其中 寧德時代市佔率32.8%,同比 7.9pct,LG新能源市佔率20.0%,同比-4.7%。2021 年海外市場總裝機量約148GWh,其中寧德時代市場份額12.9%,同比 6.3%;LG 新能源市場份額36.7%,同比 1.6%;三星SDI市場份額9.4%,同比持平;SK On 市場份額10.6%,同比 1.6%;松下同比下滑8.3%至26.0%。據寧德時代官微, 2022年4月寧德時代德國圖林根州首個海外工廠已獲得8GWh電芯生產許可,將於 年底前下線;5月獲得德國交通部頒發的全球首張歐洲委員會R100.03動力電池系 統證書,開啟海外市場進擊之路。
2022年開啟第二輪定點高峰,中國廠商有望進入全球車企供應鏈,充分形成對 日韓企業全面優勢。以大眾、Stellantis、特斯拉為代表的歐美車企謀求掌握電池生 產能力,自建產能有望於2024年後集中放量,給2025年後的競爭格局帶來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車企遠期新平台規劃處於醞釀中,將逐步釋放訂單吸引全球電池企業競 相角逐,影響2025年後競爭格局。
(1)中國電池企業以平價技術創新加快全球技術輸出。從技術儲備來看,寧德 時代憑藉在結構創新(CTP)和材料體系上完善的技術布局獲得領先的全球競爭優 勢,而比亞迪和國軒高科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磷酸鐵鋰電池上,分別通過刀片和 JTM等結構創新拓展磷酸鐵鋰應用範圍。日韓電池企業跟進磷酸鐵鋰等低成本電池 解決路線布局。據韓媒THE ELEC,LG新能源已於2021年在韓國大田實驗室開始研 發磷酸鐵鋰軟包電芯,有望於2023年實現供應;SK On磷酸鐵鋰電池產品將於2022 年內完成產品開發定型;三星SDI計劃推出無鈷電池低成本電池解決方案。
磷酸鐵鋰體系電池突破瓶頸打造爆款車型。2020年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和比亞 迪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均達到140Wh/kg,打開乘用車市場應用空間。國軒 高科以磷酸鐵鋰技術見長,未來結合軟包、硅碳負極、JTM等工藝和技術,實驗室系 統能量密度有望達到200Wh/kg,比亞迪磷酸鐵鋰刀片電池配合GCTP技術已覆蓋 600~700續航應用區間,2022年推出CTB技術率先搭載於B級新車海豹。據汽車之家, 比亞迪新款漢EV已於2022年4月上市,CLTC續航里程最高可達715公里。磷酸鐵鋰 電池技術配合CTP結構創新持續打造爆款車型,基於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有望加 速導入全球車企供應鏈。
中國企業主導材料及結構創新打造成本優勢,未來CTP向CTC迭代打造更高話 語權。當前寧德時代主導的磷酸錳鋰、M3P、麒麟電池有望逐一實現產業化落地。 據公司披露,麒麟電池(第三代CTP)在鐵鋰體系下系統能量密度有望達到 160Wh/kg,配合電化學體系調整在三元體系下則高達250Wh/kg,有望實現成本下 探。2025年前後寧德時代計劃推出第四代高度集成化的CTC電池系統,2028年前 後有望升級為第五代智能化的CTC電動底盤系統。電池包技術持續迭代創新,打造 成本優勢。
(2)報價機製革新改善盈利,產業鏈垂直布局深化壁壘。受碳酸鋰等電池核 心原材料成本上漲影響國內電池企業盈利承壓。2022年一季度受上游原材料(四大 主材 輔材)持續上漲影響及下游漲價的延遲,寧德時代毛利率(同比-12.8pct,環 比-10.2pct)、國軒高科(同比-10.5pct,環比-4.1pct)。據中國經濟網,寧德時 代通過與下游主機廠簽訂金屬價格聯動約定一定程度減少金屬價格波動對成本的影 響,疊加2季度下游電池漲價傳導,3季度有望實現盈利修復。國軒高科等其他廠商 有望跟進浮動報價機制。
加強本土鋰資源布局,擴大碳酸鋰自供以提升對應成本上漲的能力。寧德時代 產業鏈垂直布局,以投資參股、合資共建方式打造上游(鈷、鎳、三元材料、磷酸 鐵鋰材料)-中游(鋰電設備和儲能設備)-下游(整車、汽車晶元、充換電服務、 電池材料回收)一體化布局,控本能力卓越。國軒高科自產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 出於優化供應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考慮,繼中冶瑞木(三元前驅體)、合肥星源 (隔膜)項目之後,2021年起又陸續與川恆股份、安納達合作磷酸鐵等上游材料, 投資布局江西雲母提鋰資源,深化磷酸鐵鋰產業鏈一體化能力。
(一)中國市場:模式創新激活需求,CTP/CTC 築就更高話語權
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推進產業鏈協作。(1)產業鏈協作加深。隨著下游新能源 汽車需求持續高增,如寧德時代已分別與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一汽集團及吉利汽 車成立合資電池企業,並與長安汽車及華為共同打造阿維塔高端品牌;比亞迪攜一 汽集團打造動力電池產業園,旗下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已成功配套紅旗 E-QM5 等車 型;孚能科技與吉利科技集團推進動力電池項目建設;瑞浦能源與上汽通用五菱合 資 20GWh 動力電池項目。(2)龍頭企業入局換電市場,車電分離激活增量。寧 德時代分別與蔚來及哪吒汽車組建電池資產管理公司及「電池銀行」,發布 EVOGO 品牌,推出模塊化換電解決方案,憑藉其電池企業 know-how 優勢為消費 者提供靈活的需求解決方案,激活消費需求。除寧德時代外,各類企業加大換電布 局,通過電池資產管理公司對電池進行單獨管理,挖掘輕資產降本方式。(3)電 池包與底盤生產環節向電池廠轉移,CTP/CTC 打造更高話語權。如寧德時代 2020-2021 年以 CTP 支持蔚來、小鵬等打開銷量,實現趕超,2024-2025 年有望 以 CTC 及換電技術引入更多新勢力車企形成更高話語權。
海內外新勢力推動前瞻技術產業化落地。特斯拉引領車身及底盤一體化壓鑄, Model Y 一體化壓鑄後底板已實現量產,2021 年 5 月披露前艙一體化總成實驗下 線,推進基於 CTC 的電池包上蓋集成於車身工藝。蔚來自研 75KWh 三元電池 磷 酸鐵鋰混合布局的 AB 電池包,採用雙系統控制演算法,搭配寧德時代第二代 CTP 降低零部件成本。據文燦股份官方公告披露,2022 年蔚來聯合文燦股份計劃在新 車型 ET5 上採用一體化壓鑄工藝。據小鵬汽車披露,小鵬計劃於 2023 年推出 B/C 級車平台,規模使用大型一體化壓鑄技術。三季度旗艦新車型 G9 搭載 XPower 3.0 動力系統,成為國內首款基於 800V 高壓 SiC 平台的量產車,未來有望實現 4C 快充。理想聚焦 4C 快充電池技術,據其港股招股說明書披露,將基於 Whale 和 Shark 平台自 2023 年開始每年至少推出 2 款高壓純電車型。2022 年三季度新車型 理想 L9 裝備自研高效增程電動系統,配合 44.5kWh 電池組,實現 1315km 續航。 寧德時代已實現海內外新勢力一梯隊全面配套,有望深入參與基於 800V 平台開發 的快充車型項目,同時跟進 46 系大圓柱布局。
(二)歐洲市場:依託平價技術卡位全新平台
歐洲市場供應鏈開放,未來新平台釋放更多中國供應鏈機會。歐洲車企 2020 年開始全球最嚴碳排放考核,通過引入中國廠商及培育本土供應鏈應對電動化挑 戰,如寧德時代進入 Stellanits 集團供應鏈、大眾及戴姆勒分別入股國軒高科及孚 能科技。下一階段碳排放考核下車企開發的全新平台有望引入更多供應商選擇。
大眾當前基於 MEB 平台已推出 ID 系列車型,據網通社,大眾計劃合併 MEB 平台和 PPE 平台為 SSP 平台,有望於 2024 年亮相。據國軒高科在投資者關係活 動中透露,大眾已完成國軒高科第一個標準化電芯定點,雙方將深化歐洲本土薩爾 吉特電池工廠的生產協作。據彭博新聞社,寶馬將在其 2025 年後的 Neue Klasse 純電平台上採用價格更加低廉的圓柱形電池,大圓柱電芯將率先應用於純電寶馬 3 系(GEN6 項目)的開發和生產。目前寶馬供應鏈中的寧德時代布局 46 系大圓柱 電池,並於德國部署歐洲生產基地,有望依託平價技術切入核心客戶供應鏈。有望 依託平價技術切入核心客戶供應鏈。沃爾沃當前依託 CMA(緊湊型汽車)、 MEP2/SPA2(中大型車)平台推進 2030 年全面電動化目標,有望於 2025 年後兼 容為全新一代整車平台。戴姆勒 2025 年前主要基於 EVA 平台推出 EQ 系列等純電 動車型,2025 年後將推出三大全新平台 ,包括 MB.EA(大型車) 、AMG. EA (性能車)及 VAN. EA(貨車)。Stellanits 集團由標緻汽車及菲亞特汽車合併, 未來基於 4 個純電 STLA 平台全面推進電動化,包含小型平台(2026 年,覆蓋 37~82KWh, 500km) 、中型平台(2023 年,覆蓋 87~104KWh, 700km) 、大型平 台(2023 年,覆蓋 101~118KWh, 800km) 及 Frame 平台(2024 年,覆蓋 159~200KWh,800 km)。
中國供應鏈導入平價技術助力歐洲車市良性發展。基於中國市場總結的技術經 驗如磷酸鐵鋰 CTP 等平價技術,受益於中國新能源車市的成功經驗有望加速向海 外拓展,在 2022~2025 年間逐步提升中國供應鏈在歐洲的份額,幫助車企降低核 心鋰電池採購成本。根據 BloombergNEF 《2021 年電池價格調查》,2010 年全 球鋰離子電池組價格均價高於 1200 美金/kWh,2021 年下跌至 132 美金/kWh,隨 著磷酸鐵鋰等低成本正極材料體系在全球的推廣應用,以及三元體系不斷朝著低鈷 高鎳方向演進,鋰離子電池組平均價格有望於 2024 年下降至 100 美金/kWh 以 內,2030 年下降至 59 美金/kWh。在此期間中國電池供應鏈將依託平價技術發揮 核心推動作用,助力車企在滿足碳排放考核的同時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盈利能力,推 出更多滿足大眾市場消費的產品,從而實現歐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良性發展。
中國電池企業持續技術創新卡位下一輪定點賽道。未來新的電池結構(如 46 系大圓柱、麒麟電池)及材料體系(超高鎳、磷酸錳鐵鋰、M3P)將成為重要創 新,提升中國電池企業獲取海外車企訂單的競爭力。特斯拉攜松下引領 46 系大圓 柱結構創新,中國企業寧德時代等跟進布局。當前 46 系大圓柱電池仍存在焊接、 密封等技術難點,規模製造後的良率及成本控制均有挑戰。中國企業將利用規模製 造及完備供應鏈優勢蓄力未來大圓柱市場崛起。(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三)美國市場:走出電池供應困境,中國供應鏈機遇挑戰並存
強政策周期疊加供應保障助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美國市場電動化相對中國 及歐洲市場較為遲緩。參考中歐市場經驗,在強監管政策周期下分別於 2018 年及 2020 年迎來電動化拐點,美國市場同樣將受下一階段燃油經濟性標準(CAFE 標 准)、CAFE 民事處罰、GHG 碳排放考核等法規約束,驅動電動汽車發展。
(1)拜登新政府主導下汽車燃油經濟性考核加嚴。2022 年 3 月 31 日,美國 交通部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正式發《2024-2026 年乘用車和輕型卡車 的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CAFE 標準),本次修訂為美國歷史最嚴苛的燃油 經濟性標準,相較 2020 年 3 月發布的《安全、經濟、經濟實惠的燃油效率車輛規 則》(SAFE 法案),NHTSA 提出 2026 年車型行業平均燃油經濟性達 49.1mpg (摺合 4.8L/100km),折算為行業平均燃油經濟性相較同一車型年的 SAFE 法案 要求 2024-2026 年分別加嚴了 3%、10%、17% 。修訂後的 CAFE 標準大幅加嚴 考核要求,針對 2024~2025 年車型年燃油經濟性(MPG)較上一年度考核要求提升 8%,2026 年車型提升 10%(對比 SAFE 法案年均提升 1.5%)。
(2)重拾奧巴馬政府對油耗超標車企的罰款。2016 年奧巴馬任期決定從 2019 年開始將油耗超標處罰提高一倍以上,但是在川普任期將該法規生效日期推 遲到了 2022 年。根據 NHTSA 新規,對於 2019~2021 年度新車,未達油耗標準的 部分每 0.1MPG 的罰款提升至 14 美元(原 SAFE 法案 5.5 美元),2022 年及以 後罰款提升至 15 美元每 0.1MPG。以主銷 SUV 及皮卡車型為代表的克萊斯勒、福 特等美系車企將面臨巨額罰款,有望推進電動化轉型降低合規壓力。
(3)提升 2023-2026 年 GHG 氣體排放考核標準。當前美國採用 CAFE 體系 (燃油經濟性)與 GHG 體系(碳排放指標)分別對車輛動力系統的經濟性及車輛 運行時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管。2021 年 12 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發布新 版 GHG 標準,調整了 2023~2026 年車型年的 GHG 排放要求,相比此前的 SAFE 規則,考核要求持續提升。按照最新規則,從 2022 車型年到 2023 車型年,GHG 排放加嚴約 10%,2024 車型年進一步加嚴了 5%,2025 和 2026 車型年則分別在 上一年的基礎上加嚴 6.6.%和 10%。最終美國輕型車(乘用車和輕型貨車)的綜合 平均當量 CO2 排放在 2026 年的對應值約為 161 g/mile。
日韓電池企業率先綁定,中國材料供應鏈有望受益本土供應擴大。日韓電池企 業的技術路線以高鎳三元為主,已引入多家中國材料供應商降低其製造成本。中國 材料供應鏈如當升科技-SK 創新、廈門鎢業-松下等有望受益北美市場本土電池供應 擴大。目前中國供應商中僅國軒高科獲得明確定點,成為第一家獲得北美市場一線 車企定點的中國電池企業。2021 年 12 月 10 日,國軒高科公告境外全資孫公司 GOTION, INC.為美國某大型上市汽車公司的供應商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供應期 2023-2028 年,電池總需求量不低於 200GWh。一方面,基於該客戶的需求,公司 將通過中國內地電池生產基地出口 LFP 電池;另一方面,雙方計劃在美國本土化 生產和供應 LFP 電池以及共同探討未來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
(1)特斯拉:本土產能持續擴大,入局電池製造領域。繼歐洲柏林工廠投產 後,德州新工廠於 2022 年 4 月實現首批 Model Y 車型投產,有望於 2023 年實現 Cybertruck 量產,疊加加州工廠產能 2025 年全美整車產能有望提升至 150 萬輛。 據特斯披露,2022 年 2 月其美國加州的試點工廠第 100 萬個 4680 電池成功下 線。
(2)松下:深度綁定特斯拉,聚焦 4680 電池規模量產及美國本土產能擴 大,據蓋世汽車,松下能源於 2022 年投資者會議披露,到 2028 財年將把純電動 汽車動力電池產能由現在的年產 40GWh~50 GWh 增長 3 到 4 倍,其 4680 電池 將於 2024 財年於日本和歌山工廠量產,並確認在北美開展生產。
(3)LG 新能源:深度綁定通用汽車,推進第四工廠建設。雙方已規劃 3 家 動力電池合資工廠。2022 年 2 月通用汽車宣布,其與 LG 新能源正推進第 4 家合 資工廠選址,4 家工廠全部投產後,LG 新能源在北美地區的電池產能有望達到 200GWh。2022 年雙方共同研發的 NCMA Ultium 電池已配套通用 BEV 3 平台首 款車型 Lyirq。此外與 Stellantis 推進加拿大合資工廠建設。
(4)SK 創新:與福特展開本土深度戰略合作。福特與大眾共用 MEB 平台, 雙方成立 BlueOvalSK 的合資企業,規劃美國本土三座電池工廠(2 座位於肯塔基 州、1 座于田納西州),預計於 2025 年左右投產。
(5)三星 SDI:與 Stellantis 集團自歐洲拓展北美地區合作。Stellantis 歐洲 供應鏈已囊括 LG 新能源及三星 SDI,並向國內企業開放(寧德時代、比亞迪、蜂 巢能源),北美與三星 SDI、LG 新能源合作分別於加拿大及美國本土設置電池工 廠,中長期北美布局 250GWh 產能。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