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打壓不成就捧殺?勸中國「棄巴聯印」,美國專家到底安的什麼心?

打壓不成就捧殺?勸中國「棄巴聯印」,美國專家到底安的什麼心?

1962年10月20日,震驚世界的對印自衛反擊戰爆發。


面對不得不自衛反擊的解放軍,蓄謀已久的印軍精銳表現出了不同凡響的戰鬥意志,剛與解放軍短兵相接便一潰百里、屁滾尿流,不僅打破了負重奔跑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更跑出了非洲角馬遷徙的隊形,以至於解放軍的炮兵差點兒誤傷了勢如破竹的前方友軍。

中印戰爭的一邊倒,徹底打斷了印度的脊樑,葬送了其大國崛起的希望。同時深深鼓舞了諸多苦印度久矣的南亞國家,尤其是巴基斯坦,從此中巴關係迅速升溫,「雙面列印」的局面逐漸形成,為後來的「3D列印」、「4K列印」等局面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印戰爭後,雖然差點兒成為亡國之君的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在膽戰心驚中鬱鬱而終,但印度卻從未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反而擦乾屎尿,再次出發,急速奔走在對抗中國的道路上,並一再表示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願望極其強烈。


印度「與鄰為惡」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與新中國交惡的美蘇兩國。雖然相比於蘇印兩國「異父異母」的親兄弟關係,美印關係一度相互膈應,畢竟尼赫魯要的是第三世界領袖的頭銜,美國也鄙視與蘇聯暗通款曲的印度。

但一場中印戰爭,卻讓美印兩國「心心相印」,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當印度被打得滿地找牙,美國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除了給印度運來大量武器,腦洞大開的美國總統肯尼迪還下令航母駛向孟加拉灣,為印軍搖旗吶喊,為美印關係的火熱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問題是,相比於美國,蘇聯拉攏印度明顯更有誠意,畢竟蘇聯一直走「走向印度洋」的願望,印度又是印度洋沿岸的大國,而印度為打造反帝國主義人設,也刻意與西方國家保持距離,於是蘇印兩國一拍即合,冷戰時期的美國拉攏印度基本沒戲。


1991年蘇聯解體後,社會主義陣營煙消雲散,國際形勢也風雲突變。因為沒有了蘇聯的制衡,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在國際社會上躥下跳、翻雲覆雨,戰爭等動蕩此起彼伏,印度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印度一直有一顆「有聲有色」的大國雄心,於是在那風雲激蕩的1998年,印度突然進行了一連串核試驗,並高調宣布成為擁核國家。

印度的開掛精神,深深感染了隔壁的巴基斯坦,導致鬱悶的巴基斯坦核工程師在深入沙漠散心時,並意外撿到一顆附帶中文說明書的野生原子彈。隨後巴基斯坦再接再厲,研製出了射程剛好覆蓋印度的運載火箭,徹底解決了印度「核衝動」的問題。

而深受印度擁核感染的,除了巴基斯坦,還有美國等西方國家。在美國看來,冷戰時期的印度,不過是拉虎皮做大旗的紙老虎角色,根本不值一提。但因為有了核武器,印度擁有了做美國小弟的資本,再加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長期力不從心,於是美國開始不遺餘力地拉攏印度,尤其是賜封「民主典範」,讓印度走多了一個人見人愛的頭銜。

在美國看來,雖然印度的綜合國力相當夠嗆,但噁心中國綽綽有餘,如果捎帶腳地掣肘了印度則再好不過。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印度雖然有幸被美國偏愛,但卻對俄羅斯戀戀不捨,蘇聯的「前人栽樹」,讓俄羅斯有了「後人乘涼」的資本,尤其是佔万國牌武器70%的俄制武器,讓印度對俄羅斯欲罷不能。

再加上蘇聯解體後印度「白紙還錢」以及俄羅斯1個保定驢肉燜子火燒賣印度航母的外交佳話,更讓俄印兩國情同手足。所以,儘管美國和印度逐漸走向沆瀣一氣,在國際社會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但印度始終不願意做美國的鐵杆小弟。


一來,美國的小弟前呼後擁,印度根本排不上號;二來印度作為有親蘇「前科」的國家,想要和美國稱兄道弟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更重要的是,印度作為一個所謂的大國,早已被尼赫魯「有聲有色的印度夢」深深影響,從內心不願意屈居人下。

所以,後冷戰時代的印度,親俄但不靠俄,近美但不愛美,雖然能力依然有限,但卻極力塑造不偏不倚的「人設」。

而在美俄等大國博弈越發劍拔弩張的情況下,所謂「中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誰也不信任。於是俄羅斯看到,在俄印惺惺相惜的背景下,印度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組成所謂的「四國聯盟」。而美國則在美印勠力同心的框架下,印度抵制美國制裁,怒懟美國指責,堅持購買俄羅斯石油的「仗義之舉」。

眼看印度養不熟,或者說壓根兒靠不住,美國終於放下心來,然後心生一計。


既然中國是意識形態的宿敵,印度堅持噁心北方鄰國卻保持著堅決不上美國賊船的初心,所以美國決心反其道而行之,慫恿中國與印度「結盟」。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亞洲時報》的副主編大衛·保羅·戈德曼在《為什麼中印不會長期對抗下去》文章中的說法,雖然沙俄帝國和大英帝國進行了幾百年的龍爭虎鬥,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卻結成同仇敵愾的盟,於是大衛·保羅·戈德曼認定:雖然時至今日中印兩國依然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尤其是領土爭端,「龍象之爭」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兩國還是有充分的理由化敵為友,原因有三:

一是21世紀後,印度的勞動人口數量將超過中國,中印合作前景廣闊;

二是印度是唯一一個有足夠人口和治理體系來吸收中國儲蓄的國家,而中國數字和實體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能力也是印度最欠缺的;


三是在俄烏對抗發生後,印度忤逆美國意思,不僅公然購買俄羅斯石油,還回懟美國人權問題,中印兩國站在了同一戰線上且越走越近。

基於這樣的考慮,大衛·保羅·戈德曼認為中印存在著天然的共同利益,但因為中印對抗導致兩國貿易往來甚少。所以今後的日子裡,中國應該認清形勢,主動拋棄保守落後的巴基斯坦,轉而和民主且治理妥善的印度發展盟友級別的戰略關係。

在這個世界上,最會講笑話的人,往往自己就是個天大的笑話。作為影響力遍布全球的國家,美國早已對印度避之不及,連嗜血的資本都繞著印度市場走,如今竟有臉說印度「治理妥善」,這是在秀自己的智商下限嗎?


今天的外國資本,之所以紛紛逃離印度,不是因為刺鼻的咖喱味,也不是因為隨地大小便的污穢和痛飲恆水老白乾的玩命,根本原因在於這個從未經歷過革命或戰爭洗禮的國家,從建國開始就從未建立起一以貫之和從一而終的國家治理體系。除了最基本的吃拿卡要,印度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竟然能當場制定敲詐外資的法律,所以當年的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資本,都哭了,而且哭得梨花帶雨。

所以,印度經濟發展一言難盡不是自身不努力,而是缺了一門必修課,所以大國崛起的結果總是不及格。

這樣的國家,和任何一個國家競爭,都是這個國家的恥辱,中國在所謂的「龍象之爭」中尤其跌份。


再者,印度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從未反思過自身的問題,而是拿著英國殖民者的非法資產當令箭,蠶食我們的領土從未止步,即便被揍得鼻青臉腫也在所不惜,還總是喜歡顛倒黑白地將挑釁的責任推到我們身上。這樣寡廉鮮恥且不知天高地厚的國家,和我們站在一起,本身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歷史早已證明,中印兩國根本不可能成為所謂的盟友,中印戰爭已經打掉了兩國之間的最後一絲同舟共濟的可能,中巴的兄弟情誼,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如今,美國拉攏印度不成反手鼓吹中印結盟,本身就是師承英國攪屎棍精神的典型例證。這種言論的大行其道,雖然是藉助了美國輿論的推波助瀾,但卻暴露了美國內心深處的進退失據,甚至方寸大亂,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後,大國博弈場勢力此消彼長的必然結果。

但印度,作為英國殖民者的「傑作」,終歸是大國博弈的棋子罷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夜史 的精彩文章:

越窮越有戰鬥力?面對印度東北六邦的奮起,中國到底能作何應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何德國要追隨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