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術僭越稱帝,為何天下群雄沒有像討伐董卓一樣群起攻之

袁術僭越稱帝,為何天下群雄沒有像討伐董卓一樣群起攻之

#頭條中國史#

東漢末年,隨著朝廷的勢力逐漸衰弱,一些野心勃勃的實力派梟雄開始蠢蠢欲動,試圖在在漢朝的蛋糕上分上一杯羹。野心不大的,割據一方當個草頭王就心滿意足了;野心較大了,把持朝政,將天子玩弄鼓掌之中;當然也有野心極大的,乾脆黃袍加身,自己當皇帝,而這位東漢末年群雄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稱帝的,就是那位在《三國演義》中被曹操蔑稱為「冢中枯骨」的袁術,其於建安二年(197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

上圖_ 東漢

  • 自認為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稱帝順理成章

袁術敢自立為帝也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其認為自己具備很多有利的因素。

首先,袁術出身於汝南袁氏家族,屬於名門望族圈子中的「頂流」,可謂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出身這麼一個家族又是「血統高貴」的嫡子(袁術很鄙視同出一族卻是庶子出身的哥哥袁紹,稱其為「吾家奴」),在袁術看來這樣的身份是成為天子的合適人選。

其次,袁術認為自己實力較為強大,不僅佔據江淮地區的富庶地區,而且在江東地區已經打下根基的「小霸王」孫策也受其指揮(此時的孫策名義上還算袁術的部下),可謂是地盤廣大,兵多將廣,具備「硬實力」。

再次,兩漢長期流行「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聽起來莫名其妙的讖語(據說起源於西漢武帝時期),袁術認為,自己的字「公路」,而「塗」又有大路的意思,因此袁術認為這個「代漢者」就是指他自己,用現在的話來說,袁術簡直就是「過度解讀」,估計除了他自己不會有其他人信。

上圖_ 《新三國》中搶獲國璽的袁術

最後,袁術手中握有傳國玉璽,這更讓其稱帝有了底氣。在袁術看來,自己是主客觀條件完全具備,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因此其得意忘形的自誇「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還大言不慚的自比齊桓公、漢高祖稱「孤以土地之廣,士人之眾,欲徼福於齊桓,擬跡於高祖」,於是不顧自己手下部將們的反對,妄然稱帝。

袁術稱帝的行為對於漢室來說,簡直是前所未有的大逆不道。董卓如此權傾朝野、飛揚跋扈,也不過是「擅行廢立」;袁紹則是鼓動宗室劉虞,想另立其稱帝,算是「另立中央」;而在歷史上飽受非議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跟袁術稱帝一比,簡直堪稱是「忠心耿耿」了,可見在這一點上,袁術的魄力和野心確實超過了所有同行。

不過令袁術應該感到驚訝乃至慶幸的事,他干出了比董卓還要「反動」的事,然而天下群雄卻並沒有出現像當年聯合討伐董卓那樣對其群起攻之,而這也是由諸多因素交織而成。

上圖_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

  • 袁術的稱帝行為在群雄看來更像是其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自娛自樂,並未構成太大的威脅和影響

當年董卓以一個地位不高的西北地方軍閥的身份,借著討伐宦官勢力的名義進入帝都洛陽,逐漸篡奪大權,其擅行廢立,淫亂後宮,可謂嚴重踐踏了大漢皇親宗室的尊嚴和權威;把持朝政、濫用親信、濫殺異己,無論是袁紹袁術這樣的士族大家,還是曹操這樣所謂的「寒族」,其政治經濟利益都被其嚴重損害;

至於縱兵搶掠、濫用民力,更是搞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並傳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樣的童謠來詛咒他。可見,董卓當時是走向了全天下各階層的對立面,因此,討伐董卓,就是當時無比的「政治正確」,因此才有了各路人馬聯軍討伐董卓的同仇敵愾的行為。

上圖_ 洛陽 長安位置所在

而與之對應的是,袁術稱帝只在自己的地盤上作威作福,而他的地盤也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洛陽、長安等地,可以說政治影響力並不大。此外,當時的各路梟雄儘管政略軍事才能各有高低,但在基本都不會去觸碰稱帝這條「紅線」,更不會盲目跟風,因此袁術稱帝也不會起到什麼「示範效應」。在天下群雄看來,袁術的稱帝更像是在自己地盤上自娛自樂,根本就構不成太大的威脅和消極影響,因此也就沒有必要聯合對其征討了。

上圖_ 冀州、并州

  • 當時的天下群雄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勢力,也不想在「事不關己」的問題上操心費力

當年天下豪強聯軍討伐董卓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可以藉機擴充地盤,擴大勢力,而後來的發展趨勢也應證了這一點。群雄在只是暫時擊敗董卓之後,就開始為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這邊袁紹奪了韓馥的冀州,那邊孫堅和劉表打的不可開交,全然一副「討賊尚未成功,群雄卻窩裡斗」的局面,可見其所謂忠於大漢的外表下卻都夾帶著私貨。

而袁術稱帝之時,群雄割據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各方大佬都有了自己地盤、軍隊,也都有了自己事業打拚的基礎,這種時候,除了和袁術接壤的曹操、呂布等以外,其他地區的梟雄又哪個願意去為了「事不關己」的袁術稱帝去搞什麼發兵討逆?對於這些人來說,有這閑工夫,還不如搶地盤,擴軍隊來的實在,畢竟賠本買賣,大家都是不願意去做。

上圖_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 當時群雄對於袁術稱帝的態度相當複雜,也不可能形成合力共同討伐

相比於對付董卓時候的齊心協力,群雄在袁術稱帝的問題上的表現卻是相當複雜。同為老袁家的袁紹,態度就極為曖昧,在袁術快要敗亡之際想把玉璽送給袁紹的時候(關係再不好也是一家人,不能落入外人之手),袁紹竟然也欣然同意還派人去接應,可見這位袁老哥的野心似乎也並不比袁老弟小到哪裡去;

呂布作為多次反水的有勇無謀之輩,竟然一度還想和稱帝的袁術結成兒女親家,以便攀龍附鳳,自己也弄個「外戚」身份噹噹,這位呂奉先的認知水平也是略見一斑(後來在謀臣的一再反對下才打消念頭);

老奸巨猾的曹操更是假借漢獻帝名義,下詔讓劉備出頭去討伐袁術,妄圖讓這兩家兩敗俱傷,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孫策更是忙著藉機脫離袁術集團,自成一系,藉機在江東做大做強,更不會去理會袁術了。

可以說,各路諸侯是各懷鬼胎,各打各的小算盤,讓這些三心二意的人聯合起來對付袁術,恐怕是天方夜譚。

上圖_ 劉協(181年—234年),即漢獻帝

  • 早已經成為傀儡的漢獻帝更是沒有任何能力去組織討伐逆賊

所謂「國無二主」,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平白無故出來一個姓袁的「仲氏皇帝」,其心情可想而知,如果放在治世盛世,根本不要御駕親征,各路人馬都會為自動為皇帝分憂解難。然而,歷經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亂後的漢獻帝早已是自身難保,現在又落到了曹孟德手上做了傀儡,哪還有什麼心思來去組織討伐袁術,對於漢獻帝而言,身邊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的曹丞相可比壽春那位草頭天子可怕的多了。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儘管在各種因素的交織下,袁術確實要比董卓幸運得多,僥倖逃過了被天下討伐的局面,但其遠遠配不上野心的能力和實力,最終也決定了其「帝業」並不會長久,苦苦支撐兩年之後,袁術就落了個四面楚歌的悲慘下場,最終眾叛親離,臨死前連想喝一杯蜂蜜水的小小願望都未能實現,可謂是悲慘至極。

而袁術的最終結局,也為後世的亂世梟雄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那就是,在稱帝的問題上,千萬不要亂做出頭鳥。

作者:楊上柳下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後漢書?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南朝宋代范曄著

[2]《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西晉陳壽著

[3]《青梅煮酒》,周澤雄著,東方出版中心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明末很多起義軍,為何都以《三國演義》《水滸傳》,作為制勝秘籍
什麼是《衛公兵法》?為何李靖能成為,堪比霍去病岳飛的戰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