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裁軍式軍改=自取滅亡?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泥潭,給了中國啥啟示?

裁軍式軍改=自取滅亡?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泥潭,給了中國啥啟示?

1990年8月2日,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爆發。

面對擁有86萬軍隊,30萬預備役,3700輛蘇式坦克,5000輛裝甲戰車,3000門蘇式火炮,100多架米格23、米格25、米格29、蘇24及法國幻影F1等戰機,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伊拉克,儘管參戰的34國聯軍也擁有69萬軍隊,主戰坦克1650輛,裝甲車2000多輛,各類戰機1700架,各類直升機1500架等,美智庫依然預測聯軍至少需要傷亡1.5萬人才能取勝,即便是更樂觀的聯軍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也預測己方至少要傷亡5000人。

甚至有專家預測,美軍會陷入類似朝鮮戰爭或越南戰爭這樣的「人民戰爭」汪洋之中。

然而,僅僅6個禮拜,號稱薩達姆精銳部隊的30萬「共和國衛隊」便土崩瓦解,經過導彈38天「空地一體化」的巡航轟炸,以及100多個小時的地面作戰,聯軍只陣亡148人,損失1架「阿帕奇」直升機,就取得了酣暢淋漓的勝利。

根據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宣傳,這場發生在蘇聯解體前夜的戰爭,深深刺激了當時的新中國,讓新中國第一次見識到了現代化戰爭的基本面貌,並隨即開啟了翻天覆地的軍事革命。

而同樣深受刺激甚至刺激更大的,是當時的蘇聯,畢竟當年的薩達姆政權,用的是清一色蘇式裝備,而今被揍成這個德行,雖然有伊拉克軍隊戰鬥力拉胯的主觀因素,畢竟幾年前的兩伊戰爭,他們就用最先進的裝備,與伊朗打了一場最原始的戰爭。但被拉下神壇的蘇式武器裝備,無疑深深刺痛了蘇聯。

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份疼痛又被傳遞給了蘇聯的直系繼承者俄羅斯。所以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軍事改革。尤其是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被車臣揍成豬頭後,逐漸進入俄羅斯權力核心的普京藉助第二次車臣戰爭的慘勝,拉開了俄羅斯軍改的大幕。

時至今日,俄羅斯軍改前後共進行了5次,囊括了上到總參謀部和國防部,下到普通士兵的方方面面,可謂面面俱到,俄羅斯也在多次軍改後告別了臃腫低效的落後狀態,朝著多兵種協同的現代化軍隊不斷演進。

然而,脫胎換骨後的俄羅斯,在俄烏對抗中的表現卻比當年的伊拉克還令人大跌眼鏡。作為昔日的超級大國,今日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之於烏克蘭,毫無疑問就是大象對螞蟻的碾壓。所以俄羅斯出手,必是速戰速決的閃電戰,多一秒都是浪費。

然而現實情況是,俄羅斯熊掌呼下去,烏克蘭非但沒死,反而把俄羅斯震得差點兒五臟盡碎。20萬俄羅斯大軍壓上去,非但沒有打垮甚至碾壓烏克蘭60萬大軍,反而讓俄羅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很多人說,俄羅斯之所以把「閃電戰」打成持久戰,是為了拖下去,將對面的西方世界尤其是歐盟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然而,戰爭畢竟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燒錢事兒,俄羅斯深陷戰爭,不僅極大地消耗了俄羅斯的國力,更牽制了俄羅斯的精力。說白了,從「閃電戰」打成持久戰的那一刻開始,俄羅斯就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因為俄羅斯應該是棋手,如今下場幹了棋子的活兒還沒幹好,這不僅是損失更是諷刺,可謂「傷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強」。

那麼,脫胎換骨還是這般拉胯,俄羅斯前後5次大張旗鼓的軍改到底改了個啥?靜夜史認為還要從第一次軍改開始。

俗話說「地基不牢,地動山搖」,但改革向來自上而下,只有高層形成一個統一的思想,才好往下推進,普京也是這麼想的,於是開始從高層入手,在理清軍隊內部盤根錯節的派系後。基本解決了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孰大孰小的問題,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

應該說,「行百里者半九十」,軍改的第一步相當成功,取得了開門紅的驚喜效果。但當普京想要再接再厲,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時,才發現軍改的方向已然越跑越偏。

因為海灣戰爭的深刻震撼以及車臣戰爭的痛徹心扉,俄羅斯認為「鋼鐵洪流」屁用沒有,陸軍作用聊勝於無,要勝利就只有戰略部隊洗地,陸軍只負責後方收拾殘局。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俄羅斯將軍隊主力放在戰略部隊身上,並大規模精簡常規部隊的規模。

畢竟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國力大不如前,具體來說就是沒錢,比如2021年GDP僅1.77萬億美元,不到中國18.03萬億的1/10。在這樣捉襟見肘的經濟形勢面前,想要養活如此龐大的軍隊根本就力不從心。所以普京大手一揮就是裁,兩個字就是狠裁。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從蘇聯繼承了430萬的龐大軍隊,包括260萬陸軍,兵員數量世界第一。經過俄羅斯的大規模裁軍,當前俄軍總兵力120萬人,包括25萬陸軍、15萬海軍、43萬空天軍、12萬火箭軍、5萬空降軍以及20萬內衛軍等兵種。

按照普京的設想,大規模戰爭無從打起,所以軍隊精幹不僅省錢,更有「船小好掉頭」的巨大優勢,所謂變禿了也變強了。畢竟俄軍在南奧塞梯戰爭以及敘利亞戰爭中的表現,足以看出脫胎換骨的俄軍到底多麼強悍,這也是普京敢於和烏克蘭魚死網破的重要底氣。

然而現實情況是,軍改讓俄羅斯禿了,卻更力不從心了。因為師改旅,團改營後,俄羅斯驚訝地發現一個驚人事實,那就是:

陸軍依然是名副其實的戰爭之王,不可替代,技術再先進的戰場,也需要陸軍刺刀的拼殺。

而俄軍最缺的就是陸軍,所以當以坦克和裝甲部隊為主的常規武裝力量突入烏克蘭境內時,一度成為烏軍游擊隊的活靶子。迫使俄軍遺棄坦克、放棄三面圍攻戰術,轉而合兵一處專攻馬爾烏波爾和亞速鋼鐵廠。但同樣因為兵力不足,俄軍即便強攻也依然力不從心。

所以,烏克蘭深陷烏克蘭泥潭不足為奇,所謂哈爾科夫戰場的成功撤退,也差點兒成為潰不成軍的敗逃。

那麼,俄羅斯軍改,到底給了我們哪些教訓和啟示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再減不能減陸軍。作為名副其實的戰爭之王,陸軍不僅是地面戰爭的主力,更是所有兵種的最後支撐。所以,儘管我們的集團軍從27個精簡到18個再精簡到13個,但我們依然要保證最基本的底盤,且掌握相當數量的後備力量;

二是多兵種確實必要,但不至於反客為主成為主力。畢竟任何時期,陸軍之外的兵種都是軍事投入的大頭,如果片面強調其它兵種的優勢,不僅削弱了陸軍的地位,更消耗了國家的大量精力,本末倒置導致的結果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還未開戰自己就先垮了;

三是工業體系必須要有而且要強。誰能想到,打著打著俄羅斯也會沒彈藥,只能從伊朗和朝鮮等國要支援,這是因為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工業體系支離破碎,寡頭集團卻從未重建,所以靠出賣資源和武器為生的俄羅斯不可避免地要受制於人。因此發展軍工體系,是軍事自力更生的重要前提;

四是不能聽西方國家忽悠。海灣戰爭之所以一邊倒,根本原因不在於聯軍多兵種實力多強悍,而在於對手是外強中乾的伊拉克。所以從薩達姆身上學經驗本身就是幼稚和可笑的,畢竟聯軍再強也不敢將打擊薩達姆的武器投放到中俄頭上。再加上葉利欽和普京一味地相信西方,最終導致了軍改的一言難盡。

所以,走好自己的路,尤其是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才是最正確的復興之道。

另外,在忍無可忍即無需再忍時,除非能確保必勝,最好是一擊必殺。否則最好不要輕易出手,因為當前是代理人戰爭的世界,親自下場不僅有失身份,而且容易牽制精力得不償失,實在太過危險。

所以,好戰不可怕,可怕的是善戰能戰而且是戰之必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頭條創作挑戰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夜史 的精彩文章:

身在北約心在上合?謀求加群的土耳其,會不會成為上合的攪屎棍?
因不夠作死與歐盟格格不入?被拉黑後,匈牙利會被歐盟開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