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徵兵,蒙古不爽?為何蒙古前總統反對俄羅斯動員蒙古裔士兵?
蒙古,終歸是俄羅斯揮之不去的夢魘。
普京也許不會想到,哈爾科夫戰場的一次「勝利撤退」,會逼得俄羅斯不得不進行「部分動員」;更不會想到,徵兵30萬最大的阻礙不是反戰者的揭竿而起,而是來自蒙古的無情反對。
就在幾天前,蒙古前總統,現為世界蒙古聯盟主席的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突然語出驚人。
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中,額勒貝格道爾吉除表示熱烈歡迎逃避兵役的俄羅斯人入境蒙古,尤其是3個俄羅斯蒙古族團體,直言不諱地呼籲普京結束戰爭,更表示俄羅斯一直將布里亞特蒙古人、圖瓦蒙古人和卡爾梅克蒙古人等蒙古族裔當成炮灰。
此言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要知道,從沙俄趁清王朝風雨飄搖時煽動蒙古自立門戶以來,蒙古在蘇聯的「改造」下,早已與蘇聯同氣連枝,甚至成為蘇聯事實上的第16個加盟國。
即便1991年蘇聯解體,斯拉夫勢力在蒙古不可避免地全面退潮,由於夾在中俄之間的尷尬區位,更因為蘇聯因素導致蒙古與昔日祖國早已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蒙古能夠選擇的也只有俄羅斯。
而彼時的俄羅斯,由於經歷了蘇聯解體的猛烈衝擊後依然塊頭巨大,尤其是核武庫令人瑟瑟發抖。所以在俄羅斯沒有主動去世的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顧不上取得冷戰勝利的彈冠相慶,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對俄羅斯窮追猛打的新征程中。
雖然美國的全方面圍追堵截,確保了俄羅斯周邊處處狼煙四起,但因為北約和歐盟的東擴尤其咄咄逼人,而東歐又是俄羅斯的核心地區,於是東歐成為俄羅斯對抗西方世界的主陣地。
在「西重東輕」的戰略選擇下,蒙古作為俄羅斯的東方鄰國,自然也和中亞一樣成為俄羅斯的「後花園」。
而今,西部的烏克蘭方向戰火未熄甚至還要繼續,蒙古此舉可謂背後插刀、後院起火。要知道,雖然今天的額勒貝格道爾吉不是蒙古總統,但作為世界蒙古聯盟主席,額勒貝格道爾吉在蒙古的地位依舊舉足輕重,所以他的發言對俄羅斯而言依然極具殺傷力。
再加上他在發表視頻時,身上系著一條烏克蘭黃藍相間的絲帶,對俄羅斯就更是「傷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強」了。
那麼,作為俄羅斯後花園的蒙古,為何要在俄羅斯戰事顯疲,急需補充兵力反敗為勝的關鍵時刻選擇「反戈一擊」呢?靜夜史認為直接原因在於蒙古人在俄羅斯很受氣,根本原因則在於蒙古對俄羅斯的反敗為勝缺乏信心。
俄羅斯人之所以被西方世界稱之為「白皮韃靼人」,根本原因在於歷史上的俄羅斯曾經被蒙古奴役了240多年,血液里早已注入了蒙古人的基因。
因為13世紀蒙古的3次大規模西征,歐亞大陸各處幾乎都留下了蒙古騎兵縱橫馳騁的身影。雖然很快蒙古就入鄉入俗,比如欽察汗國信奉了歐洲的基督教,伊爾汗國信奉了西亞的伊斯蘭教,但對於文明尚未成型的俄羅斯而言,蒙古某種程度上就是俄羅斯文明的起源。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1480年俄羅斯掙脫金帳汗國統治自立門戶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領土更是在400多年時間裡猛增400多倍,從東歐平原一隅的小國一躍成為地跨亞歐美三洲的大帝國。
在沙俄擴張的過程中,清王朝也異軍突起,昔日叱吒風雲的蒙古則在兩大帝國的「東西對進」中盛極而衰。
而隨著清王朝與沙俄從外興安嶺一路向西地確定兩國邊界,包括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以及布里亞特蒙古等部落紛紛二選一。
雖然隨著1757年消滅準噶爾汗國一統天山南北,清王朝成為蒙古問題的最大勝利者,但布里亞特蒙古以及不願隨土爾扈特部東返祖國的蒙古部落等則成為沙俄帝國民族的一部分。
為了防止境內的蒙古各部聚沙成塔重新叱吒風雲,沙俄沒有採取清王朝的「盟旗制度」等一系列政策,而是分而治之,除了將蒙古各部分布區域碎片化,甚至不惜遠距離移民,更將本是一個民族的蒙古差異化,於是有了布里亞特人、卡爾梅克人、圖瓦人和阿爾泰人,分布區域更是有了卡爾梅克共和國、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等5個自治共和國加2個自治州。
經過俄羅斯的一系列安排,蒙古各部被徹底壓制,畢竟他們基本分布在地理環境相對惡劣的邊遠地區,想要東山再起根本沒有希望。
而即便這樣,俄羅斯似乎依然放心不下。就像清朝時期組建八旗蒙古軍,將蒙古精銳編入八旗軍隊,從而削弱蒙古復興的可能一樣,從沙俄時代開始,大量蒙古精銳也被政府徵調,為俄羅斯的利益前赴後繼。
但這樣的「無私奉獻」沒能改變蒙古各部一貧如洗的尷尬狀態,反而換來了變本加厲的敲骨吸髓。
畢竟相比於烏拉爾山脈以西的東斯拉夫白人,蒙古族裔等其它非東斯拉夫族裔可謂便宜又好用,不用白不用。
說白了,雖然俄羅斯的領土早已擴張到了太平洋沿岸,但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廣大區域本質上依然是俄羅斯的殖民地。雖然因為陸地的山水相連,俄羅斯並未遭遇英法等殖民帝國土崩瓦解的尷尬命運,但東西兩個方向的巨大落差,從來都是客觀存在的。
再加上隨著普京時代俄羅斯綜合國力逐步恢復元氣,「大俄羅斯」主義也很快死灰復燃,東斯拉夫白人就更是金貴的「寶貝」了。
所以,額勒貝格道爾吉所謂蒙古人給俄羅斯當炮灰的說法似乎不無道理,畢竟不是東斯拉夫白人,俄羅斯不心疼。而作為世界蒙古聯盟的主席,額勒貝格道爾吉感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捍衛蒙古人的權益。所謂「全世界蒙古人聯合起來」,蒙古感覺有義務解救那些即將成為炮灰的蒙古裔俄羅斯人。
當然,比起那「天降大任於是人也」的正義感和責任感,額勒貝格道爾吉更願意相信,即便蒙古人民踴躍報名去參軍,最終結果也是打不贏。
因為從俄羅斯幾百年的歷史來看,這個民族好戰而不善戰,如果沒有絕對優勢的兵力,俄軍的勝利基本沒啥指望,畢竟俄羅斯在巨大的兵力優勢下被以少勝多的例子多如牛毛。
所以,普京的「部分動員」,在額勒貝格道爾吉看來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徵調30萬人根本就是無濟於事,更何況還是非東斯拉夫白人組成的雜牌軍。
另外,作為夾在中俄之間的國家,蒙古雖然因為蘇聯幾十年如一日的影響,與南方鄰國勢不兩立,時至今日依然將連狗加起來才10000多的武裝力量基本布置在中蒙邊境。但從蘇聯解體,尤其是1993年俄羅斯軍隊徹底從蒙古撤走開始,蒙古與俄羅斯的距離也漸行漸遠。
畢竟,蒙古「中間開花」的區位,早已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看中,所以當蘇聯的影響力潮水般褪去,美國很快趁虛而入。而在美國的榜樣作用下,日本等國家紛紛跟進,蒙古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甚至和美國互相承認為「第三鄰國」,「等距離外交」玩得不亦樂乎。
在這樣的情況下,蒙古作為和西方國家打成一片的國家,對俄羅斯的「悲觀」預測也就不足為奇了。不僅如此,額勒貝格道爾吉還要唱衰俄羅斯,將俄羅斯妖魔化,將蒙古等非東斯拉夫族裔炮灰化。
而從額勒貝格道爾吉的一系列表現,我們不難看出,俄羅斯面臨的境況遠比想像的更可怕。除了戰場上的被動,俄羅斯在幾乎所有方面基本都是腹背受敵。
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綜合國力的力不從心,普京在戰爭前極其不充分的準備,也是俄羅斯出師未捷身陷泥潭的重要因素。
畢竟忍無可忍只是一時,想要打贏烏克蘭身後的北約卻需要更多的投入。而很明顯,俄羅斯面臨的危險局面,不允許俄羅斯繼續遲疑,所以結果就是局面越來越被動。
而普京的「拍案而起」,也暴露了俄羅斯作為大國,卻依然帶著小國「賭國運」思想的戰略缺陷,比如當年的南奧塞梯戰爭和敘利亞戰爭。
而這一次,似乎並沒有賭對。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裁軍式軍改=自取滅亡?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泥潭,給了中國啥啟示?
※大國博弈看蒙古?為何家徒四壁的蒙古會成大國爭相青睞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