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專題研究報告:基於區塊鏈的下一代互聯網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證券,李雷、廖原、許英博)
Web3: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
Web3 發展處於萌芽期,概念紛雜,核心都包含對下一代互聯網的願景。2014 年, Polkadot 創始人、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提出「Web3」概念,即基於區塊鏈的 去中心化在線生態系統;維基百科給出定義,認為 Web3 融合了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 基於代幣的經濟學等概念,是萬維網的更新迭代。Web3 的火爆並非僅停留在學術界上的 討論,眾多知名投資機構也紛紛布局。a16z 認為 Web3 涵蓋了區塊鏈、加密協議、數字 資產、去中心化金融、社交平台、NFT、DAO 等技術,將引領下一代計算創新的浪潮並將 帶來全新的經濟領域;Grayscale 認為 Web3 是人們交互方式的迭代,將提供一個為社區 所擁有的虛擬世界。 不同於 Web3.0(廣義上的下一代互聯網,即語義網),Web3 特指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下一代互聯網。本文主要討論狹義範圍內的下一代互聯網,即 Web3。Web3 核心要素可 歸納為去中心化以及區塊鏈兩個關鍵詞,開發者圍繞這一核心展開一系列下一代互聯網的 探索和創新,包括加密貨幣、DeFi、NFT、DAO 等內容。
行業熱度:明星項目頻發出圈,資本持續布局
Web3 高熱度使其迅速進入大眾視野。自比特幣出現以來,圍繞區塊鏈加密貨幣的話 題層出不窮,投資圈的名人或布局或批評,掀起了第一波熱度;而以 BAYC 為代表的 NFT 數字藏品吸引了各界明星的追捧,一時間成為潮流圈討論的焦點;此外,Stepn 等 Move toearn 的 GameFi 將大眾的參與度進一步提高。目前,Web3 仍以較為高調的姿態加速滲透 於互聯網的方方面面,不斷探索下一代互聯網的可能性。 Crypto 市值破萬億,與五大科技巨頭 FAAMG 比肩。根據 Statista 數據,截至 2021 年 1 月,Crypto 市值突破已突破萬億美元大關。2020 年以來,加密貨幣發展更為迅猛, 2021 年 11 月加密貨幣市值達到峰值 30480 億美元,相當於 2017 年 FAAMG 市值之和。 標誌著 Web3 在投資領域相較於傳統 Web2.0 已初具規模。 加密貨幣的投機性強,吸引了大批中短期投資者。根據 Statista 數據,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加密貨幣市場日均交易額達 1151 億美元,市場交易十分活躍。同時,加密 貨幣的風險顯著高於傳統市場,由於虛擬貨幣監管趨嚴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 2021 年 6 月 Crypto 整體市值近乎腰斬;近期,因通脹居高下多國央行加息引發投資者對 經濟衰退的擔憂,資本迴流避險市場,幣圈市值再度大跌。
Web3 處於早期階段,用戶正快速增長。根據 A16z 數據,近兩年來 Web3 用戶呈迅 速增長趨勢,成為繼 PC、手機、互聯網之後又一爆發性產品或技術。回顧過去科技進步 歷史發展階段,互聯網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發明,使部分線下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線 上通過互聯網完成,提高工作生活效率。而根據 A16z 統計,以以太坊為例,其年交易地 址數量對數值高於 20 世紀 90 年代互聯網用戶數量對數值,餘額高於 0.01ETH 地址數以 及月度交易地址數對數值略低於彼時互聯網發展初期的用戶數對數值。目前,Web3 仍處 於早期發展階段,用戶數、應用發展等方面與彼時互聯網發展初期有許多相似之處,若延 續互聯網曾經用戶增長趨勢,A16z 預計 Web3 用戶將於 2031 年達 10 億人。
Web3 需求側和供給側二者共同推動生態規模快速成長。 1. 需求側:2011 年至 2022 年 8 月比特幣瀏覽器 Blockchain.com 的全球錢包用戶 總數成長迅速。根據 Statista 數據,截至 2022 年 8 月,這一數字已攀升至 8402 萬人。我們認為,隨著加密貨幣使用規範逐漸落地,相關投資將逐步回歸理性區 間,全球錢包用戶需求將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 2. 供給側:Web3 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生態建設者的積极參与。根據 Electric Capital 數據, Web3 每年新加入的開發者數量由 2014 年的 3203 位成長至 2021 年的 34391 位。儘管因監管趨嚴以及幣值下跌導致在 2019、2020 年這一成長趨勢發 生倒退,但隨著行業生態的逐步改善,新加入 Web3 開發者數量在 2021 年再次 攀升至高點,相比 2018 年數據增長了 14%。
資本熱度高居不下,Web3具備良好的發展環境。根據Cointelegraph Research數據, Web3投資自 2012年發展至今規模逐漸擴大,2021年相關領域投資金額達 304.9億美元, VC 投資及併購活動數量達 1349 項。2022 年以來 Web3 投資熱度持續升高,2022Q1 已 有 146 億美元投資於這一領域。與此同時,在 Web3 及加密領域表現活躍的風險投資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a16z) 已經為其第四支加密貨幣基金籌集了 45 億美元。其他知名 風險投資機構,如紅衫、貝恩資本等也紛紛加入 Web3 領域的投資,為下一代互聯網的發 展布局。隨著有關技術的良性發展,投資逐步回歸價值本身,為 Web3 的可持續發展提供 了良好環境。
傳統互聯網大廠結合自身優勢,在 Web3 的不同領域進行布局。國外市場方面,谷歌 正在組建一個 Web3 團隊,旨在為運行區塊鏈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提供後端服務。位元組跳 動以 Tik Tok 為抓手,聯合平台上最後歡迎的六位創作者與多名 NFT 藝術家推出了 NFT 系列 Tik Tok Top Moments。遊戲作為騰訊營收的主要支撐,也是騰訊切入 Web3 的方向。 目前騰訊參與了澳大利亞 NFT 遊戲公司 Immutable 融資。國內市場方面,阿里藉助「螞 蟻鏈」推出了鯨探 NFT 發行平台。騰訊幻核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出了幻核 NFT 發行平台。
雖然 Web3 的發展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認,截至目前 Web3 仍然是部分人的遊戲。一 方面,數字資產的價值如何衡量尚未有明確標準,動輒上萬美元的數字資產對投資者的參 與設置了較高的投資門檻,且資產波動性大,要求投資者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另一方 面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尚未完備,Web3 的底層設施仍在逐步建設之中,交易中尚存效率低 下、費用率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將 Web3 的參與設置了一道天然的門檻。儘管 Web3 受市 場關注度高,受資本市場追捧,但如 Web2.0 一樣走入千家萬戶仍有較長的道路要走。
核心理念:推進去中心化,邁入價值互聯網時代
Web 發展演變: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萬維網是通過互聯網訪問,由許多互相連 接的超文本組成的信息系統。目前,絕大多數的互聯網應用都是直接基於 Web 的系統實 現。Web 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Web1.0(1991-2004):單向讀取的 Web。這一階段內的數字內容由平台發布,平台 所有,平台分配,主要以靜態的 HTML 網頁形式呈現,例如早期的門戶網站,新浪新聞、 雅虎等。 Web2.0(2005 至今):雙向讀寫的 Web。數字內容主要由用戶產生,信息的分發管 理等歸平台所有。同時社交屬性的發展催生了一批如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體平台 的發展。 Web3(現在-未來):讀寫+可擁有的 Web。數字內容主要由用戶產生並由用戶所擁 有,數據控制權轉變為去中心化模式。信息將通過區塊鏈技術整合,使數字內容所有權以 及控制權得到保證。 事實上,過去的 Web1.0 以及 Web2.0 搭載於互聯網的 TCP/IP 協議之上。今天所發 展出的 Web3 並非僅是對其超文本核心技術架構的簡單升級,而是對技術協議的棧突破和 重建,是下一代互聯網的技術性創新。
Web2.0 走向 Web3,實際上是由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的過程。Web3 發展之初的核 心理念就是去中心化,將原來對中心的被動式信任遷移至技術協議之上。以區塊鏈技術為 核心的分散式網路具有以下優點: 1. 從技術角度看,相對於中心化的網路,去中心化的網路相對更加安全,其中某處 節點發生故障仍會保留連接其他節點的組件,而分散式網路對單個節點的故障或 鏈接丟失更具有彈性。因此,區塊鏈技術代表的分散式網路具有技術層面上的安 全性。 2. 從運行角度看,去中心化的網路不再需要將網路資源集中,而是通過節點之間的 聯繫直接進行數據傳輸,省去通過中心的成本,提高效率。 3. 從用戶角度,去中心化意味著使用者不再需要將自己的資產通過信任機制交付給 中心化平台,而是在自己的節點進行保留並擁有獨立控制的權利,降低了信用危 機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網路將在生態中長期共存,並相輔相成適用 於不同領域的應用場景。預計優質內容創作者可能會加速拋棄現有平台,逃離現有流量分 發機制,優先選擇去中心化的網路,實現數字資產的確權;而部分長尾創作者仍可以利用 中心化平台的流量優勢幫助自己提高曝光度。
Web3 實現去中心化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技術是通過將交易以特定順序 排列,並記載為區塊列表的形式展開。區塊列表可存儲為 txt 文件或其他簡單資料庫的形 式。區塊鏈中包含兩個十分重要的數據結構: 1. 指針:即可以保存另一個變數位置信息的變數。通過指針,可以指向某個具體變 量信息的位置。 2. 鏈表:由一系列模塊構成,每個模塊中包含特定的數據以及用於鏈接到下一個模 塊的指針。
哈希演算法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是區塊鏈上點對點交易、去中心化、信息無法篡改的 核心機制。哈希本質上是一種加密演算法,其通過加密函數的方式,將任意長度的數據凝練 為固定長度的「數字指紋」。其最重要的特徵為不可逆性和無衝突性,這為區塊鏈的安全 運行提供了保障基礎。 在區塊鏈中,每個區塊擁有一個唯一的哈希標識,即區塊哈希。每個區塊中會承載與 之相鄰的上一個區塊的哈希,確定區塊之間的位置關係,以此將區塊和區塊之間鏈接起來。 同時,每個區塊中會包含一個 Merkle 區塊,用以記載當前區塊內的所有交易信息的數據 摘要,確保區塊的交易記錄無法被篡改。
目前,Web3 與區塊鏈技術相互促進,共同探索發展之路。Web3 依賴區塊鏈技術, 保證互聯網架構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可信的交易機制;同時,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受益於 Web3 持續走高的熱度,Web3 相關投資聚焦於底層網路架構的探索和創新。二者相輔相 成,共同推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價值互聯網,利益再分配
Web2.0 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矛盾中催生 Web3。在 Web2.0 時代,許多領域都是圍 繞中心平台而建立,如在線交易以網銀等機構為媒介展開;商品買賣活動在互聯網上通過 綜合電商平台運行。中心化的平台往往具有可預見的生命周期,在初始階段,即 S 曲線底 部,平台通過補貼、優惠吸引大量的用戶及合作夥伴搭建生態系統,迅速擴大規模;在發 展成熟階段,即 S 曲線的頂部,用戶數量及平台規模不再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平台便只能 採用提高效率的方式獲取更大的價值,將平台內的生態逐漸推向一個內卷化的市場。
從用戶角度,Web3 提供 Web2.0 不具備的去中心化能力。由於 Web2.0 時代下中心 化平台存在著上述矛盾,去中心化應運而生。我們認為,Web3 通過區塊鏈等技術提供了 去中心化的連接方式,通過代幣等方式賦予用戶擁有數字資產的能力,真正意義上使用戶 「擁有一部分互聯網」而不再為平台競爭所內耗。 從經濟分配角度,Web3 是社區參與者的 Web3。不同於 Web2.0 階段的經濟模式, Web3 為網路參與者所擁有。例如,內容創作者可以通過互聯網與用戶直接建立聯繫,其 所創作的數字內容完全屬於自己而不需要與第三方分配利益。在 Web3 階段,網路將由社 區參與者共同搭建,個人將可以通過對網路社區的建設而獲取利益。現階段,維基百科是 一個由社區維護的例子,作為非營利性社區,幾乎完全由志願者維護。而 Web3 引入了網 絡維護或內容創造的激勵機制,這使得志願者也將因其貢獻的價值而獲得收益。
從技術層面,Web3 補足了由 IP 地址到用戶身份的最後一站。Web2.0 建立於以 IP 為細腰的網路結構之上,承載著應用層、物理層等層級間的信息數據傳輸功能。在這種結 構下,網路提供的並非是直接的「人到人」的連接,而是「IP 地址對 IP 地址」的溝通, 而用戶的身份信息等數據被託管於各類應用之中。Web3 在區塊鏈技術下,或將以新的網 絡細腰如 IPFS 提供「人到人」的連接,將 IP 地址向後延伸至用戶身份上,用戶將實現掌 握自身身份信息的權利。
從價值創造角度,Web3 賦予數字資產價值評估體系。在 Web2.0,數據往往是平台 挖掘信息的重要資產,而對於用戶而言,數字資產通常並沒有直觀的價值體現,更沒有合 理的價值體系以及流通方式。在 Web3,數字資產將被重新定義,數字內容以 NFT、加密 貨幣等方式進行確權及價值評估,並在二級市場流通買賣。
發展現狀:底層技術確定性強,上層應用靈活多變
Web 技術棧: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技術範式
Web3 技術堆棧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並與其他可交互的擴展協議等共同搭建,具體 主要分為五層: Layer0:技術堆棧底層,是 Layer1 搭建的基礎,主要涉及節點之間的連接等協議內 容,如 P2P 互聯網覆蓋協議。 Layer1:負責數據分布及交互,包括數據分布協議如 IPFS、零或低信任交互協議如 以太坊或比特幣等區塊鏈。 Layer2:是對 Layer1 的擴展,包括擴容、加密信息傳輸、分散式計算等。Layer3:面向開發人員的工具及語言的層級,幫助其更好的開發相關應用及內容。 Layer4:面向用戶的應用層,普通用戶與 Web3 建立聯繫的橋樑。
L0—點對點(Peer-to-peer)網路協議是區塊鏈運行的基礎。不同於傳統的客戶端/ 服務端的中心化結構,點對點的網路不需要中央伺服器協助通信,網路中的每一個用戶既 是客戶端又是服務端,因此用戶之間可以直接建立聯繫,更加高效地共享文件。P2P 網路 還具有伸縮性和容錯性。當越來越多的節點加入網路,網路運行依然十分有效。即使有節 點離開、停止工作,網路依然可以持續運行。這些特點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核心不謀而合, 使 P2P 成為區塊鏈的網路基礎。 L1—區塊鏈是由一個個區塊通過加密演算法鏈接而成。在區塊鏈運行機制中,用戶每隔 一段時間的交易信息將會被打包進一個區塊中,並將蓋上時間戳記錄當前區塊打包時間, 區塊將被賦予與交易信息相關聯的哈希值,通過尋找一個隨機數使該哈希值 Head 為 0, 所有節點中第一個找個隨機數的將擁有打包該區塊的權利。區塊將通過繼承上一個區塊的 哈希完成區塊之間的順序鏈接,以此形成一條區塊鏈。在每一個區塊中,信息會公開給所 有人,包括區塊高度、打包時間、哈希等內容。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基礎,即保證了區塊鏈的安全性。中心 化網路的記賬由中心統一管理,在中心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系統便可以正常運行;而 去中心化的網路存在節點之間信息不一致的問題,即如何在交易雙方在不認識的情況下建 立信任並保證安全。區塊鏈通過共識演算法建立了基於數學的「信任」機制,用戶的交易信 息等被礦工們競爭打包,當有礦工率先完成打包後,其他節點對當前區塊進行驗證,並將 區塊內容同步於賬本之上。通過共識機制,區塊鏈實現了去中心化網路上的一致性(所有 節點保存的區塊鏈前綴完全相同)及有效性(誠實節點發布的信息被其他所有節點記錄), 避免用戶「雙花」貨幣,同時保護區塊鏈免受攻擊。
常見的共識機制有工作量證明(PoW)、權益證明(PoS)、權威證明(PoA)、歷史證 明機制(PoH)等。比特幣發明之初採用 PoW 共識機制,PoW 是指節點需要通過算力解 決尋找隨機數的難題,以獲取打包區塊的權力,在這種機制下,只有當欺騙者擁有超過全 網 51%的算力時,才能任意修改交易信息、創建虛假交易區塊等。然而在比特幣發展過程 中,隨著需要解決的「數學難題」越來越難,其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方式採用「挖 礦」方式獲取獎勵的方式會消耗大量能源,多國及地區限制或禁止「挖礦」。而後 PoS 成 為新的主流共識機制,其採用貨幣質押的方式決定節點打包權力,雖然 PoS 解決了能源消 耗的問題,但也存在其他弊端。公鏈在 ICO 階段往往會獎勵創始團隊、風險投資者等大量 貨幣,使得其天然佔據 PoS 下的節點優勢,因此去中心化受到挑戰。 在上述共識機制中除了其本身因機制屬性的天然缺陷,還存在著節點效率低下的問題。 而 Solana 鏈在 PoS 基礎上創新採用 PoH 歷史證明機制,其不同於 PoW、PoS 在節點打 包時才蓋時間戳以此確定交易順序,PoH 單獨建立時間鏈,時間和狀態可以非同步方式進行, 從而實現驗證者實時向其他節點發送狀態更新,提高效率。 共識機制不斷發展,目前尚未出現完美的共識機制,不同區塊鏈往往採用各自偏好的 機制。隨著技術發展,部分鏈也採用多種共識機制相結合的方式。目前,比特幣採用工作 量證明共識機制,以太坊於 2022 年 9 月 15 日完成了由 PoW 機制轉向 PoS 工作機制,驗 證打包將不再需要消耗算力進行挖礦,並為 Web3 接下來的生態高速發展埋下伏筆。
在共識機制的基礎上,區塊鏈蓬勃發展。前文中 Web3 的去中心化依靠區塊鏈技術部 分已闡釋區塊鏈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機制。就具體實例來看,目前較為知名的公鏈包括比特 幣、以太坊、binance、Polkadot、Solana 等。比特幣和以太坊相對佔據較大市場份額。
除上述常見的公鏈,區塊鏈中還存在私鏈與聯盟鏈,本質區別在於去中心化程度的不 同。與公鏈任何人都可以讀寫操作不同,私鏈的准入許可權與寫入許可權存在於一個組織或機 構手中,一般用於機構內部的管理與維護,部分去中心化。聯盟鏈則是由若干組織或機構 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聯盟內的組織共同記錄交易,對數據進行讀寫,部分去中心化。
加密貨幣是區塊鏈進行數字化交易的基礎單位。目前,加密貨幣總市值已突破萬億美 元。截至 2022 年 5 月 17 日,比特幣市值佔比穩居第一,達 46%;以太幣市值排名第二, 達 20%,二者共同佔據加密貨幣市場 66%的份額。後面的加密貨幣市場份額相對分散, 第三至第十名排名波動較大。
加密貨幣的價值衡量階段仍停留在前半場,短期的劇烈波動在意料之中。Chris Burniske 提出加密貨幣 J-curve 模型,該理論旨在說明市場在加密貨幣的不同發展時期如 何衡量其價值。J-curve 採用類似 DCF 的未來價值折現方式,將 crypto 價格分為兩部分: 1.CUV(current utility value);2.DEUV(discounted expected utility value)。在 crypto ICO 階段,市場表現較強的熱情推高價格,DEUV 較高;而後熱情消退,估值重回理性,DEUV 下降,CUV 成為支撐價格的主力;隨著發展日漸成熟,DECU 及 CUV 均會擴大。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上交易執行的基石。生活中的交易依靠合同等文件確定雙方權力執 行,這會產生信用風險。而智能合約是依靠代碼在鏈上運行的程序,當滿足一定條件時合 約將被自動執行並將相關數據存儲在區塊中。因此智能合約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的情況下, 執行可追溯、不可逆轉和安全的交易。智能合約可以將傳統合約轉換成對應的數字化合約, 因此相比紙質合約,智能合約有交易費用低、執行效率高、無信用風險等優勢。
以以太坊為例,智能合約是以太坊應用繁榮發展的先決條件。以太坊提供了兩種智能 合約編程語言,即 Solidity 和 Vyper,其是圖靈完備的,為各類應用的發展奠定基礎;而 比特幣在設計之初是以比特幣腳本運行,其缺少循環語句功能,因此比特幣在定義上更類 似於數字貨幣的功能,而以太坊則作為應用底層提供源動力。以太坊虛擬機(EVM)是用 於智能合約的運行環境,以太坊依靠運行於 EVM 上的智能合約實現更複雜的交易,包括 創建貨幣、創建和分發獨特的數字資產、儲存數據、鑄造非同質化代幣、建立投票系統、 開發去中心化交易組織等。例如,ERC-20 作為以太坊區塊鏈上用於發布同質化代幣的標 准,是以太坊上最重要的智能合約標準之一。智能合約可定製化的特性使得智能合約還可 用於創建種類繁多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但智能合約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其只能在鏈上獲取數據信息,無法獲取真實世界的信 息,如直接獲取真實世界的數據,將引入信用問題。因此區塊鏈利用預言機與現實世界進 行連接,獲取鏈下數據。如 ChainLink 預言機在用戶發出數據請求後,分配適配器並調用 外部 API 執行後返回結果,並反饋用戶。ChainLink 將對響應時間、保證金數額、請求完 成率等指標對節點進行評分形成聲譽評價機制。 L2—區塊鏈的擴展與交流。與金融政策的不可能三角(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貨 幣政策獨立性)類似,區塊鏈發展過程中也有類似問題,即簡單的主鏈架構僅能滿足去中 心化、安全性以及高效率中的兩個要求。其根本原因在於,在圖靈完備的鏈上,為了避免 出現循環語句的無限循環情況發生,不得不採用必要的方式打斷一些可能的無限循環語句, 如以太坊引入 Gas Limit 設定,每筆交易設定 gas 上限,當程序執行中 gas 被消耗光後將 自動結束流程,其他鏈採取不同的方式打斷無限循環。但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鏈犧牲 了部分效率,如何提高交易效率是 L2 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隨著區塊鏈參與的用戶數量越來越多,交易請求數量愈發龐大,區塊鏈運行效率逐漸 降低:交易數量激增對網路算力的要求增加,由於網路交易處理能力有限制(以以太坊 L1 為例,TPS 被限制在 15),gas 費水漲船高,交易成本讓普通用戶望而卻步。目前,主流 的擴容解決方案有兩種:1.側鏈;2.Layer2。 側鏈相當於主鏈的「寄生鏈」。側鏈是常見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其通過將主鏈上的交 易遷移至側鏈從而實現提高效率的目的,主鏈與側鏈之間採用雙向掛鉤的方式連接。通常 側鏈依附於主鏈運行,其本身不發行貨幣,而是從主鏈的轉移過程中獲的資產。除資產關 聯外,側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側鏈可以採用區別於主鏈的共識機制、交易類型、合約等, 也正因如此,資產在側鏈進行交易時,安全性將取決於側鏈本身。目前,較為熱門的側鏈 有 Poly.gon PoS、Skale 以及 Gnosis Chain 等。
Layer2 是區塊鏈上延伸的鏈。不同於側鏈作為相對完整的一條鏈,Layer2 的運行完 全依賴於 Layer1 的協議之上,因此其繼承了 Layer1 的安全性、去中心化的特點,並在該 層級實現效率的提高。Layer2 將 Layer1 的交易在本層實現後將交易憑證返還 Layer1,從 而實現降低第一層的網路擁堵情況,提高網路的可擴展性。常用的 Layer2 技術路徑有卷 疊、Plasma 擴容、Validium 等,其中卷疊又分為樂觀卷疊和零知識卷疊,是主流解決方 案。 Layer2為 Ethereum 注入新活力。Layer2的使用大幅緩解了 Layer1的網路擁堵情況, 交易費用下降明顯。根據 CryptoStats 數據,在 2022 年 8 月 10 日同一時間點,Layer1 上 ETH 的平均交易費用為 0.45 美元,而 Layer2 上 ETH 平均交易費僅為 0.12 美元,成本下降 73%。根據 L2BEAT 數據,Layer2 自開放以來熱度頗高,鎖倉量峰值突破 70 億美元。 截至 2022 年 10 月 21 日,鎖倉量最高的為 Arbitrum one,高達 23.6 美元,佔整體鎖倉量 的 50.98%,其採用樂觀卷疊方式實現 Layer2 的通用型數據傳輸;鎖倉量第二高的為 Optimisim,達 14.2 億美元,佔整體市場的 30.73%,同樣採用樂觀卷疊技術實現 Layer2 的解決方案。鎖倉量前十名中技術路徑上有採用樂觀卷疊、零知識卷疊、Validium 等解決 方案,應用在通用型交易、交易所、代幣及 NFT 等方面,所解決的問題不盡相同。
Layer2 與側鏈的本質區別在於對主鏈安全性的繼承上。雖然 Layer2 繼承了 Layer1 的安全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其解決方案比側鏈獨立的共識機制更加安全,目前安全性這一問 題仍在被開發者們廣泛討論。根據 Etherscan 數據,2022 年 10 月 21 日,側鏈與 Layer2 上鎖倉量分別占 56.8%、39.3%,兩種解決方案不分伯仲,均處於發展之中。
Web3 技術堆棧 L2 層級不僅解決區塊鏈的擴容問題,同時通過區塊鏈橋實現鏈與鏈 之間的交流,擴大達態建設。通常公鏈採用不同的共識機制、交易方式等,鏈和鏈之間處 於相對孤立的狀態。隨著公鏈數量的增加,生態整合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應用尋求跨鏈 交易的可能。跨鏈橋提供了跨公鏈的資產及信息的流通方式,其過程類似於現實生活中換 匯過程,而具體對象可以為 crypto、token、數據信息以及智能合約等。常見的跨鏈橋設計 方式有:1.鎖定原鏈資產在新鏈鑄幣;2.銷毀原鏈資產在新鏈鑄幣;3.原子互換將原鏈資 產與新鏈資產通過第三方互換。跨鏈橋項目進展如火如荼,圍繞比特幣、以太坊、Polkadot 等公鏈的生態系統逐漸建立連接,共同促進社區繁榮發展。
L3—API 為應用軟體與區塊鏈網路之間構建橋樑。L4 上的 Dapp 需要連接到區塊鏈網 絡節點上才能進行交互。以以太坊為例,開發者可以採用 JavaScript 來連接區塊鏈節點,但為了使開發難度下降,降低使用門檻,以太坊提供了一系列 API,如 Web3.js、Ether.js、 Graph、Alchemyweb3、Alchemy NFT API 等等。
通過調用上述 API,開發者可以更加方便地連接到區塊鏈節點,讀取相關數據,如區 塊高度、燃料評估、智能合約、網路 ID 等;開發創建錢包功能,對管理密鑰和交易進行 簽署;與智能合約進行交互等。
L4—訪問層是用戶進入 Web3 的起點。訪問層相對其他層級有著更加友好的操作界面 和模式,是廣大用戶參與和了解 Web3 的入口。目前,訪問層主要有錢包、瀏覽器等。 錢包:用於存儲用戶的數字資產,如代幣、NFT 等。與 Web2.0 的數字錢包不同, Web3 錢包是在線加密錢包,以數字資產為主要載體記賬。因其承載了區塊鏈技術的身份 確認等技術能力,因此每個錢包具有唯一確認的身份信息,同時它也是登陸不同 Dapp 的 賬號,是打開 Web3 世界大門的鑰匙。
瀏覽器:Web3 瀏覽器是另一個進入 Web3 的通道,其提供 Web2.0 功能的同時,幫 助用戶與區塊鏈應用進行互動。同時,Web3 瀏覽器保護用戶隱私,不主動收集用戶數據、 投放廣告。Web3 瀏覽器整合了加密錢包、NFT 市場、crypto 等信息,使用戶更方便管理 數字資產,參與到去中心化應用。
應用領域:Dapp 生態多點開花,但仍處於萌芽階段
蓬勃發展的 Dapp 吸引更多用戶加入。目前,各類 Dapp 蓬勃發展,以 DeFi、NFT、 GameFi 等為主流的去中心化應用走入了大眾的視野。根據 DappRadar 數據,2021 年各 類 Dapp 的 7 日均值 UAW(unique active wallets)已超過 300 萬個。其中,DeFi 及各類 遊戲的 UAW 漲幅最為顯著。
DeFi 為 Web3 的金融體系提供運行基礎。金融體系自人類社會發展以來隨著技術的 進步而不斷與用戶更加貼近,如 ATM 機的發明使用戶更方便地隨處使用金融系統存取款、 金融科技的進步推動互聯網科技與金融系統的融合,使用戶利用數字化手段直接參与到經 濟生活中。伴隨著 Web3 的成長,DeFi 建立起區塊鏈之上的金融體系,致力於幫助更多用 戶使用 Web3 去中心化金融。根據 DeFi Pulse 數據,由於加密貨幣自帶的金融屬性,DeFi 應用自上線來鎖倉量持續上漲,2022 年以來交易熱度有所回落。
GameFi 成長性高,X2E 模式吸引大批玩家湧入 Web3 世界。GameFi 是遊戲、DeFi 以及 NFT 的結合,其大部分遊戲採用 Play-to-earn 的商業模式,使用戶在遊戲過程中賺取 代幣,同時其所獲取的 NFT 遊戲資產完全為用戶所擁有,並可在二級市場交易。根據 DappRadar 統計,2021 年 7 日均值 UAW,GameFi 漲幅最大。按鏈來分,WAX、BSC、 Hive 這三條鏈更受歡迎。
作為成長速度高的去中心化應用,GameFi備受投資者的關注。DappRadar數據顯示, 2021 年投資於鏈游的金額為 40 億美元;而在 2022 年的 Q1 及 Q2 已分別達 25、25 億美 元。
GameFi 明星項目—Axie Infinity 是一款去中心化回合制策略遊戲,基於以太坊,玩家 操控 NFT 小精靈「Axie」進行戰鬥、繁殖。遊戲大部分過程不需要和區塊鏈交互,這保證 了對於遊戲來說最重要的可玩性。Axie Infinity 系統目前分為 4 大板塊,分別是戰鬥系統、 育成、交易市場和家園系統。 自 2021 年 Q1,Axie Infinity 用戶與收入均快速成長。2021 年 2 月 Axie Infinity 月收 入 24 萬美元,8 月收入超 3 億美元,月複合增長率超過 209%,8 月 MAU 達 31.5 萬人。 成為 GameFi 中現象級應用。
自 P2E 的模式成功出圈後,更多 X2E 鏈游上線,如邊學邊賺、邊睡邊賺、邊寫邊賺 等,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場景都與區塊鏈經濟相結合,X2E使Web3離日常生活更近了一步。 其中大火項目 STEPN 採用 Move-to-earn 模式,用戶只需要「穿上」遊戲中的虛擬跑鞋進 行運動即可獲得一定數量的代幣獎勵。根據官方推特數據,2022 年 5 月 6 日,STEPN 日 活人數達 53.3 萬人次,2022Q1 利潤超 2600 萬美元。
NFT(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質化代幣依靠明星效應成功出圈。NFT 本質是建 立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其包含唯一性、不可替換性、不可分割性的技術特點,並且由 於其建立在區塊鏈上,也帶來了可交易的屬性,有望成為數字資產防偽、確權、溯源等需 求的解決路徑。2021 年,NFT 開始受到市場關注,以 BAYC、CryptoPunk 為代表的 NFT 藝術品等出現破圈趨勢。 NFT 天價交易頻現,引發圈內外對數字資產熱議。2021 年,以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近 7000 萬美元的高價拍賣為代表,NFT 藝術品的市場交易熱情持 續高漲,交易平台 OpenSea 的月活躍交易人數從 2021 年 1 月的不足 1 萬人,增長到了 2021 年 12 月的超過 36 萬人,NFT 單日交易額從 2021 年初的約 50 萬美元增長到了 8 月 的超 4 億美元。
隨著熱度退去,NFT 交易額出現了明顯回落,日交易額下滑至千萬美元量級,NFT 活 躍錢包數、獨立買家數等各項數據已經出現下滑。根據 Dune Analytics 數據,2022 年 7 月全網 NFT 月度交易額從 2022 年 1 月份的高點 172 億美元下降至 8 億美元。目前,NFT 市值中佔比較大的仍為加密頭像、收藏品等類型,加密頭像佔據了總市值的 54%。
SocialFi 仍在發展之中,生態逐漸建立。在 Web2.0 網路中除了遊戲等領域規模較大 外,社交也是重要的板塊,同樣在 Web3 發展過程中,去中心化社交也逐漸進入大眾視線。 目前,SocialFi 圍繞內容、社交、DAO 等方向展開,並於 GameFi、DeFi 有交叉部分。 SocialFi 通過分發社交代幣進行社區管理,在分發模式、資產保存、通證模型等方面進行 技術延伸與創新。SocialFi 的生態建立圍繞著社交代幣展開,主要分為:個人代幣、社區 代幣以及社交平台代幣。 個人代幣:個人發行治理,用於設置粉絲進入社區門檻以及社區內容獎勵等; 社區代幣:群體發行,由 DAO 治理,用於激勵成員對社區做出的貢獻; 社交平台代幣:由社交平台發放具有控制權的代幣,通過第三方工具獲取支持性工具。
在去中心化的發展進程中,Web3 衍生出去中心化組織形式 DAO。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現代組織架構與去中心化的結合。DAO 是由一群為了達成同一個目標而建立的組織,能夠自主運行,不需要中心化機構的介入, 組織的所有決策都由集體決定。成員通過持有該組織的代幣獲得提案權和投票權,當決策取得共識之後,由智能合約自動執行。與傳統組織結構相比,DAO 的權力結構更加扁平化, 決策過程更加公開透明,並通過合約在區塊鏈上執行保證了確定性和安全性。 DAO 自發展以來,諸多領域都出現了其身影,如 DAO 操作系統、投資性 DAO、服 務型 DAO、媒體型 DAO、社交型 DAO 等。根據 DeepDao 數據,目前已存在 4833 個 DAO, 其中收錄在 DeepDao 上的共有 2255 個,其資產總規模在過去一年月平均值為 105 億美 元。在這 2255 個 DAO 中,AUM 超過 1 億美元的有 18 個,占 0.8%;超過 1000 萬美元 的有 60 個,占 2.7%;超過 100 萬美元的有 105 個,占 4.7%。
中國具備 Web3 成長條件,必要監管規範正確方向
中國具備 Web3 發展的條件。互聯網發展初期 Web1.0 階段,是我國追隨國際發展步 伐的階段,我國於 1994 年接入全球互聯網,流量入口從四大門戶網站到搜索;Web2.0 時期,隨著社交網路的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中國成為世界互聯網推進的重要引擎 之一,尤其在電商、移動支付、本地生活等領域,互聯網使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比以往更加 緊密。我們認為,中國互聯網在短短 20 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促進實體經濟的數字化 升級,中國經濟中蘊含著互聯網的基因,而這為 Web3 的成長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國內大 廠紛紛布局 Web3 賽道,如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基於「螞蟻鏈」在 2021 年下半年推出數字 藏品 NFT 應用鯨探;騰訊基於「至信鏈」於 2021 年下半年推出數字藏品 NFT 應用幻核; 京東於 2021 年 12 月在 NFT 發行平台「靈稀」上線京東 APP 中的小程序。除此之外,現 在的互聯網大廠或許並非是 Web3 的下一個主角,但其在 Web3 的探索對行業生態的發展 頗具意義。
此外,一些聯盟鏈作為區塊鏈底層軟體平台開始得到市場的接受。例如長安鏈,已經 能在政務服務、食品溯源、金融服務、司法存證、數據共享、信用服務等方面提供上鏈的 解決方案,與 50 家企業發展成「長安鏈生態聯盟」。FISCO BCOS(金鏈盟)首個國產聯 盟鏈底層平台,由微眾銀行、騰訊、前海金控、深證通、順豐控股等二十餘家金融機構和 科技企業於 2016 年 5 月共同發起,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最大最活躍的國產開源聯盟鏈生態圈之一,服務超 3000 家機構,有 200 余個落地應用。
現階段的 Web3 仍處在探索階段,應用生態發展繁榮的背後隱藏著風險。目前,Web3 的發展模式仍類似於資金池的狀態,現實生活存在的問題和痛點並沒有產品能夠真正解決, 因此,可以說現階段的 Web3 生態仍處在雲端,離為經濟社會創造實際價值仍有較長的路 要走。目前,Web3 面臨著兩大亟待解決的風險問題:1.技術性風險問題,Rekt database 數據顯示,2021 年鏈上共發生 161 起惡性攻擊事件,造成超過 19 億美元的損失;2.商業 上的風險問題,目前行業的價值生產過程主要依賴於新用戶的不斷湧入,當吸引力不足時 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我國積極推進相關技術的研究探索,合理監管避免產生系統性風險。國務院等國家機 關部門先後出台關於區塊鏈等產業的文件,積極布局 Web3 技術發展、產業生態以及應用 開發,將以區塊鏈為代表的 Web3 相關產業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探索實體經濟在 Web3 下 的數字化升級發展之路。其中,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是我國區塊鏈技術與傳統經濟相結合的 一個例子。同時,加密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會影響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因此在我國受到 嚴格的監管。為了避免加密貨幣較大的投機性和不可控性對投資者造成損失,我國禁止代 幣發行、ICO、挖礦等行為以及 NFT 的二級市場交易。
美國對於 Web3 的創新目前持有更加開放態度,但是未來更多項相關活動也會受到監 管。在 Web3 領域,美國鼓勵試點創新、設置底線、稅收執法、向市場學習。但美國證監 會已經在考慮將 Web3 數字資產納入證券領域的監管。全球其他地區也在加緊制定關於數 字資產、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例如,日本金融廳成立了一個部門來處理數字貨幣的監管 問題。大力發展加密貨幣行業的新加坡在著力研究通過發行牌照制度來管理加密貨幣。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