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農林牧漁行業策略:養殖鏈共振上行,轉基因箭在弦上

農林牧漁行業策略:養殖鏈共振上行,轉基因箭在弦上

(報告出品方/作者:開源證券,陳雪麗、李怡然)


1、 行業:養殖鏈上下游景氣共振,種植鏈聚焦轉基因商業化

2023 年農業板塊養殖及種植兩條主鏈均處於周期上行及景氣高位。白羽肉雞、 動保、種子板塊景氣度上行;生豬養殖板塊處於景氣高位且個股估值性價比出現。 白雞:受海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續高發影響,我國祖代雞引種及更新受阻, 進而導致後期商品代供給出現收縮;需求則有望受益於消費邊際改善,於 2023 年呈 現同比增長抬升。2022Q4 產業鏈上游雞苗價格漲價趨勢初顯。我們預計,商品代肉 雞及雞肉價格亦有望於 2023H2 迎來趨勢上行。 生豬:本輪「豬周期」純育肥環節產能去化幅度大於一體化產能,呈現出「缺 肥豬不缺種豬」的狀態。基於當前行業補欄節奏較慢,我們預計(1)本輪周期的行 業盈利時長或拉長;(2)規模養殖產能將逐漸填補退出的仔豬育肥產能,行業規模 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短周期及長周期看,板塊安全性及彈性將在 2023H1 出現。

動保:受益於下游豬、雞價格共振上行。我們預計,後周期動保板塊業績有望 於 2023 年迎來業績高增。此外,非瘟亞單位疫苗應急審批在即,若順利審批,將有 望在未來 1-3 年顯著擴容我國動保及獸葯市場規模,優勢企業將獲得顯著業績增益。 種子:行業處於傳統育種向轉基因育種轉變窗口,種子低庫存現狀驅動國內種 子價格將在未來 1-2 年保持高位,種子企業毛利水平有望持續抬升。我們預計,國 內轉基因種子有望於 2023 年 5 月迎來正式商業化播種,轉基因種子基於增產增益效 果,銷售單價提升,有望擴大國內種子市場規模,優質性狀公司及種子公司有望從 中受益。種業振興大背景下,轉基因商業化將開啟我國種業發展新格局。


2、 白雞:祖代雞引種難度加大,供需雙驅基礎成型

白羽肉雞出欄量已佔據我國肉雞年供給量的半壁江山。我國肉雞消費品類主要 包括白羽雞、黃羽雞和肉雜雞。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2021 年我國肉雞出欄量 增至 125.14 億隻,創歷史新高。出欄結構看,2021 年我國白羽肉雞、黃羽肉雞、肉 雜雞出欄量分別為 65.32 億隻、40.42 億隻和 19.40 億隻,分別占肉雞出欄總量的 52.20%、32.30%和 15.50%。白羽肉雞及黃羽肉雞是最主要的兩大品種,合計佔到我 國雞肉消費的 84.5%。

2.1、 需求端:雞肉價格的外生性變動源自對豬肉供給的互補屬性

雞肉對豬肉存在互補屬性,價格聯動效應明顯。黃羽雞、白羽雞價格波動與生 豬價格波動具有較強相關性,2022 年以來快速黃羽雞、中速黃羽雞、 白羽肉雞對生豬價格相關係數分別達 85.6%、75.0%、69.0%,主要系肉類消費之間 存在互補屬性。聯動效應的強弱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1)兩品類在下游流通渠道 重合,存在比價效應;(2)消費場景的重合,存在消費替代屬性;(3)回補產能周 期長度差異,禽繁育及養殖周期較生豬短。


2.2、 需求端:雞肉價格的內生性變動源自白羽雞肉下游需求量的擴容

近年來我國雞肉消費供給量保持增長趨勢。消費結構來看,近兩年來黃羽雞年 出欄量呈現下滑趨勢,一方面由於 2020 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出逐步取消活禽市場 交易,黃羽肉雞的銷路受阻,一定程度上利好了更適合走屠宰分割上市的白羽肉雞 的發展;另一方面,817 肉雜雞相對黃羽雞價格優勢明顯,在到店消費場景中 817 以成本性價比對黃雞需求有所替代。而白羽雞產量則在近兩年來呈現上漲趨勢,主 要得益於下游消費需求的增長(西式連鎖快餐及部分中式餐飲品類)。

近年來我國雞肉消費供給量保持增長趨勢。從下游消費市場變遷來看,近三年 來我國西式連鎖餐飲門店數量逆勢擴張,華萊士、肯德基、麥當勞 2022 年 9 月門店 數量分別較 2019 年末增長 67.7%、36.7%、63.1%。此外,疫情背景下外賣訂單數量 也保持較快增長。下游消費場景的變遷催生 B 端雞肉需求量呈現較快增長趨勢。預 計隨著疫情的邊際改善,下游到店消費將迎來顯著改善,以快餐及外賣為代表的 20-50 元/單的消費需求將最為敏感。

2.3、 供給端:海外禽流感高發,國內引種持續受限

父母代產能決定短期供給波動,祖代更新率決定中長期供給穩定性。從時間上 看,從祖代雞到商品代雞出欄至少需要 60 周的時間,從增加父母代種蛋到商品代出 欄只需要 36 周,但基於供給端的靈活調控,則可以延長父母代產蛋周期時長(包括 自然延長和非自然延長),即減少淘汰量。可以將產能調節壓縮到 9 周便可增加供給 量。此外肉雞的擴繁係數相對生豬更大,每套祖代標準生產周期內可提供近 5000-6000 只商品代。因此,祖代引種更新量決定行業長期穩定供給能力。


引種斷檔已導致國內後備祖代種雞存欄量出現明顯下滑。截止 2022 年 9 月,我 國在產祖代種雞存欄量 130.9 萬套,但後備祖代種雞存欄量降至 38.2 萬套。受美國禽流感持續性高發影響,國內自 2022 年 5 月起開始限制白羽祖代引種,8 月引種限 制雖有所放鬆,但引種數量仍處於歷史低位。若該狀態持續,預計將進一步影響 2023 年國內祖代種雞更新,進而對 2023 年下半年白羽雞肉供給產生影響。

預計 2022 年我國白羽肉雞祖代更新率或降至 60-70%區間。截止 2022 年 9 月, 我國祖代雞更新量僅 68.4 萬套,若按年存欄 130 萬套平衡量測算,年祖代更新率 52.6%,若引種受限持續將影響 2023 年下半年商品代肉雞供給。引種來源來看,2021 年紐西蘭發生大規模雞白血病,國內禁止紐西蘭安偉捷祖代引種。2022 年美國及歐 洲高致病性禽流感大流行影響,我國可引種選擇被逐漸壓縮。

海外禽流感出現反季節性,美國禽流感高髮狀態短期未見緩和趨勢。從禽流感 季節性發生規律看,12 月至次年 5 月為高發季節,但從 2022 年情況來看,檢出數量 自 9 月出現重新抬頭增長趨勢。截至 11 月 9 日,美國商業化養殖場已檢出 262 例, 家庭養殖場檢出 351 例。


歐洲同樣在面臨史無前例的禽流感大流行。本次歐洲禽流感始於 2020 年 10 月, 2021Q2 出現短暫改善,但 2021Q3 開始再次出現大流行。2022 年情況同樣糟糕,此 次歐洲禽流感被認為是歐洲觀察到的最大一次禽流感疫情。2022 年 8-9 月歐洲短暫 緩和後,10 月開始再次出現抬頭,當前仍不能排除歐洲將在 2023 年持續面臨禽流感 大流行的可能。

白羽雞企股價波動與產能去化程度及羽均盈利均具有相關性。2013-2014 年,國 內 H7N9 禽流感發生導致消費量下降;2014-2016 海外相繼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導致引種封關,國內祖代引種量降至低位,行業基於產能大幅下降預期雞價上行周期開 啟,但 2015-2016 年行業內父母代出現大規模強制換羽,進而導致雞價並未出現超預 期上漲,但股價在此之前已呈現較好表現。2018-2019 年國內發生非洲豬瘟,豬肉供 給短缺,雞肉顯現互補屬性,價格上行驅動盈利大幅抬升,股價在該階段呈現出較 好表現。

需求端,受益白羽雞肉性價比優勢,消費需求呈現持續增長。新冠疫情期間, 國內西式連鎖餐飲企業採取逆勢擴張戰略,以及到家消費取代到店消費,白羽雞肉 標準化及高性價比優勢得到充分體現。 供給端,2022 年 5-7 月,受美國禽流感疫情影響,國內暫停美國祖代雞引種。8 月白羽雞祖代引種恢復,但海外種雞主產國禽流感疫情仍相對嚴重,實際引種量較 低;其次,今年以來國內白羽種雞馬立克氏病和肝破裂發病比率提升,商品雞質量 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波動。 當前國內白羽肉雞行業容錯率較低。基於國內白羽肉雞供給端擾動因素頻現, 因此供給緊平衡狀態下,若再發生系統性風險(封關或禽病流行),將進一步影響種 群更新率或生產效率,或將導致行業供給端趨緊。


3、 生豬:規模養殖企業有望進入「黃金髮展期」

本輪「豬周期」嵌套「農產品庫存周期」,擴產擾動因素增加。從國內外穀物價 格與肉類價格變動規律來看,兩者相關性顯著。我們分析發現,上游作物價格對下 游養殖產品價格的變動影響主要有二:(1)養殖成本上行抬升價格中樞顯著;(2) 原料價格漲幅及持續時長對養殖產品價格景氣度持續性產生顯著影響。


3.1、 可變成本與價格的相對變動節奏錯位促成周期成型

成本-價格的相對變化是促成周期發生的核心原因。生豬養殖成本組成中佔比最 高的為仔畜成本、飼料成本及人工成本,變化規律來看:(1)仔畜成本呈現跟隨豬 價周期變動趨勢,且受到疫病因素影響;(2)飼料成本主要受上游玉米、豆粕價格 變動影響;(3)人工成本近年來保持穩定,但不同養殖模式下人工成本差異顯著。

仔畜成本常與生豬價格呈現正相關性。仔豬價格波動通常與生豬價格變化緊密 相關。其正相關性內在機制在於,當其他可變成本保持相對穩定時,行業擴產(育 肥補欄或增加產能)節奏受即期頭均盈利能力及行業盈利可持續性預期影響。因此 表現為與豬肉價格變動的相關性。但不容忽視的是核心假設中其他可變成本的穩定 性。

飼料價格變動是養殖可變成本的最大擾動項。穩態狀態下規模化生豬養殖配合 飼料肉比穩定在 2.6 左右,若考慮青貯及其他飼料添加,整體料肉比為 2.7-2.8。近年 來隨著工業飼料的普及,散養生豬料肉比逐漸趨於跟規模養殖一致。但此輪周期由 於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養殖成本中飼料成本顯著抬升。截至 2022 年 10 月,育肥 豬配合料銷售均價為 4.03 元/公斤,若按照 2.7 料肉比測算,生豬單位成本中飼料成 本達到 10.9 元/公斤。較非瘟疫情前飼料成本上漲超 2.5 元/公斤。

散養模式下家庭用工成本抬升明顯,較規模養殖出現人工成本劣勢。2008 年之後國內勞動力成本快速抬升,散養戶通常養殖規模較小以家庭養殖模式為主。若按 照機會成本折算人工成本來看,均攤到每頭出欄生豬上的人工成本較規模養殖人工 成本高出接近 2.9 元/公斤。因此,隨著生豬散養戶群體逐漸趨於老齡化退出,年輕 人基於綜合收益比較通常選擇其他務工模式。


3.2、 本輪周期成本-價格變動錯位顯著,行業產能回補節奏明顯拖慢

「豬周期」嵌套上游原料「庫存周期」,導致育肥產能擴產意願相對保守。①「非洲 豬瘟周期」驅動養殖成本上漲主要因素為仔畜成本,表現為上下游價格同步抬升且養 殖頭均盈利較高,行業補產能相對積極;② 本輪「豬周期」成本上漲主要驅動因素 為飼料價格上漲,表現為上下游價格上漲不同步。初期階段,豬價下行成本上行, 疊加行業整體對遠期豬價上漲幅度預期偏謹慎,繼而導致了行業產能在豬價上漲階 段回補緩慢,仔豬、種豬價格相較商品豬價上漲節奏遲緩。

行業散養戶相對謹慎,補欄節奏持續低於預期。以 2017 年為行業能繁產能平衡參考量,2022 年 9 月行業能繁母豬存欄指數約為 87.9,低於 2017 年初水平。由於 2022H1 上下游價格變動節奏錯位(下游漲幅<上游漲幅),散養戶 2022 年上半年基 於養殖成本上行及鋪底資金壓縮,多選擇收縮產能或退出,進而導致 2022 年下半年 「育種-育肥」環節出現短期脫節(育肥產能去化比例大於一體化或上游種豬產能去 化幅度),我們認為行業規模化比例將持續抬升。

豬周期時長主要跟產能的調節時間節奏有關。理論上,供給釋放相對能繁母豬 增加滯後 10 個月;但若通過加大祖代配種以補充產能,時滯則延長至 22 個月。由 於供給變動相對產能變動的滯後性,產能增加通常導致供給提升過程持續 22 個月, 期間供需關係切換將驅動豬價下破盈虧平衡線,從而行業進入產能去化階段。

緩慢補欄或將拉長豬價景氣高位震蕩時長。回顧歷史輪次「豬周期」,演繹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豬價的上行、高位、下行階段。從時長維度看,完整周期時長 通常為 4 年或 48 個月。歷史規律角度看,每一輪豬周期雖然催化因素有差異,但啟 動時點、周期時長的相似性卻較高。本輪周期豬價上漲節奏較快,但受補欄行為相 對遲緩影響,尋找供需平衡時間或將拉長,意味著盈利期時長或將拉長。


3.3、 一體化規模養殖企業將有望迎來黃金髮展階段

本輪豬周期,價格上漲節奏並未脫離年內波動規律。回顧來看,年內豬價低谷 通常出現在 3 月-5 月,主要系春節後消費需求轉淡,需求疲軟對豬價形成壓制。而 年內高點通常出現在 11 月-次年 1 月,主要系冬季消費、年關消費疊加腌臘消費需求 增加。旺季來臨前豬價調整,前期壓欄及二次育肥生豬加快出欄,後期拋壓持續緩 解,消費旺季豬價反彈仍有期待。

一體化規模養殖企業將有望迎來黃金髮展階段。我們認為,本輪「豬周期」的特殊性在於嵌套上游原料「庫存周期」,導致產業鏈上游先於下游漲價。產業鏈下游 養殖環節在虧損階段,成本端的進一步上行使得鋪底資金緊張程度加劇,進而逼迫 養殖端規模收縮。進而導致純育肥環節產能去化幅度大於一體化產能, 即出現「缺 肥豬不缺種豬」的行業現狀。 行業內純育肥環節出於對周期判斷的謹慎性,導致其養殖久期縮短(即二次育 肥群體佔比增加),打破了前期行業內長期所建立起的「育種-育肥」相匹配的穩態。 我們認為該狀態將逐漸衍生出兩種表現結果:(1)本輪周期的行業盈利時長或拉長; (2)規模養殖產能逐漸填補退出的仔豬育肥產能,行業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4、 動保:豬雞價格共振上行,動保板塊業績改善

4.1、 獸藥行業由三大分支組成,「先打後補」及 GMP 新規驅動市場變革

我國獸藥行業主要細分為獸用生物製品、獸用中藥及獸用化葯及其他。獸用生 物製品及中獸葯市場於 2019 年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獸用疫苗列屬於獸用生物制 品,是我國獸用生物製品最大組成單元。獸用疫苗是防治動物傳染病的主要手段之 一,行業呈現出三大特徵:(1)國內豬、禽疫苗佔比較高,寵物疫苗市場仍處於萌 芽階段;(2)豬、禽大品類疫苗市場份額佔比較高,口蹄疫、禽流感占獸用疫苗總 銷售額的一半;(3)受益於「先打後補」政策,近年來非強制免疫疫苗市場佔比提 升,2020 年約佔市場總額的 63.9%。

2020 年我國獸葯市場規模達 620.95 億元。根據中國獸葯協會數據,2020 年國內 獸葯產品銷售規模 620.95 億元,較 2018 年非洲豬瘟疫情首發年份增長 35.3%,這主 要系非瘟疫情蔓延下,行業對疫病防控及預防重視度提升。其中,獸用疫苗行業銷 售額提升至 142.29 億元,同比增長 35.1%。


「先打後補」驅動動物疫苗轉型市場化。2019 年,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2019 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的通知,通知提出 2020 年全年實現「先打後補」,「先 打後補」政策的推行有助於進一步落實畜禽規模養殖場的防疫主體責任,提升疫病 防控能力和水平,實現有效防控疫病、避免疫苗浪費、節約養殖成本的目的。2022 年 1 月 4 日,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指導意見(2022—2025 年)》的通知,通知提出全面推進「先打後補」工作,在 2022 年年底前實現規模養 殖場全覆蓋,在 2025 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標採購強制免疫疫苗。

GMP 新規於 2022 年正式施行,促進行業集中度提升。2020 年農業農村部印發 《獸葯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20 年修訂)》文件,要求 2022 年 6 月所有獸葯生產企 業需達到新版 GMP 規範,促進行業規範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截止 2022 年 11 月 9 日, 獸葯基礎資料庫獸葯生產企業信息統計結果顯示,共計 1222 家企業具備獸葯 GMP 證書,其中生葯企業 535 家,化葯企業 687 家。企業總體家數較 2021 年底 1579 家 (其中 1096 家通過 GMP 驗收)數量下降 23%,部分未通過 GMP 驗收企業退出行 業。考慮到 GMP 產線生產成本高,後續資金實力較差的企業拓產能力相對不足,頭 部研發能力突出的企業有望進一步受益。

4.2、 禽畜規模化養殖帶動疫苗市場規模擴大,企業業績伴隨周期波動

禽畜存欄中樞自非瘟發生以來逐漸抬升,獸用疫苗持續擴容。隨著我國非豬疫 情發生強度及頻率逐漸緩和,毒株凈化進程得到改善,生豬生產勢頭恢復到正常水 平,行業規模化養殖水平企穩回升,豬用疫苗市場規模增速可觀。規模化養殖程度 最大的白羽雞方面,2021 年前十大企業已佔行業總出欄量的 43%,因此禽苗亦受益 於規模化養殖程度提升,拉動禽用疫苗銷售額逐年增加。

行業變化及發展趨勢角度來看,2018 年我國首次報告非洲豬瘟疫情,致使生豬 養殖行業經受了較大挑戰,商品豬及能繁母豬存欄量均在非瘟疫情蔓延中出現較大 幅度縮減。根據中國獸葯協會統計,2019 年我國禽用疫苗銷售額超越豬用疫苗。但 2020 年豬用疫苗銷售額亦迎來快速恢復,並相較 2018 年實現正增長。豬價回暖促進 豬用疫苗需求上漲,驅動動保企業營收和業績雙增。

豬價上行拉動規模場動保需求上揚,行業景氣度逐漸抬升。2022 Q2 末豬價開啟 上行態勢,動保需求亦逐步回暖,三四季度有望保持正向增長。批簽發數據來看, 單三季度豬瘟/偽狂/流行性腹瀉疫苗批簽發量同比分別變動 2%/-3%/18%,環比分別 變動 53%/32%/46%。上市公司業績來看,單三季度動保板塊營收環比增長 20%,歸 母凈利潤環比增長 73%。


4.3、 「非瘟」疫苗上市後,我國獸葯市場規模有望迎來快速擴容

蘭州獸醫研究所在非瘟亞單位疫苗研發迎來進展。蘭州獸醫研究所鄭海學教授 領先的研究團隊在《mBio》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 MGF360-9L 是非洲豬瘟病 毒編碼的主要毒力基因之一,且 MGF360-9L 與信號轉導子和轉錄激活子 STAT1 和 STAT2 相互作用,拮抗 JAK/STAT 信號通路,進而抑制 I 型干擾素的信號轉導。

非洲豬瘟疫苗註冊將採用應急評審方式,註冊審批節奏將有望加快。動物疫苗 產品上市前,仍需完成臨床試驗、新獸葯註冊、獸葯產品批准文號申請、批簽發等 步驟。獸葯註冊是獸葯上市第一關。2021 年 4 月 15 日,《獸葯註冊評價工作程序》 正式發布實施,並正式啟動獸葯評審工作改革。評審工作改革後,針對不同類型的 產品,實施不同的評審評價方式。如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實行備案審查;對非洲 豬瘟疫苗和診斷製品實行應急評價或優先評審;對市場短缺、臨床急需的獸葯,境 內外均未上市銷售的創新獸用化學藥品,重大動物疫情防疫急需獸葯等實施優先評 審。

非瘟疫苗上市將有望顯著抬高我國動物疫苗市場規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21 年我國生豬出欄 6.71 億頭,同比增長 27.4%。非瘟常態化背景下,藉助疫苗構 建群體免疫仍是我國生豬養殖產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共同目標。若按照生豬供 給穩態狀況測算,我國年均生豬供給平衡量約 6.5 億頭左右。基於非瘟亞單位疫苗需 注射 2 頭份;出廠價 20 元/頭份;生產成本 10 元/頭份測算,預計我國非洲豬瘟疫苗 市場規模約 260.0 億元。中性假設(市場滲透率 30%)下,非洲豬瘟疫苗有望實現年 78.0 億元銷售收入,39.0 億元凈利潤。


行業空間角度看,我國寵物免疫需求空間較大。根據 Mordor Intelligence 統計, 2021 年全球獸用疫苗市場規模約 90 億美元,全球伴侶動物(主要為寵物犬、貓)疫 苗市場價值約 19.2 億美元,約佔比 32.5%。對照國內市場來看,2020 年我國動物疫 苗銷售額僅 1.9 億元,僅占獸用疫苗市場規模的 1.4%。《2021 年寵物行業白皮書》調 查顯示,67%的寵物主每年固定為寵物接種狂犬疫苗,74%的寵物主每年固定為寵物 接種聯苗。根據國家獸葯基礎資料庫,2022 年 1-9 月獸用狂犬病疫苗簽發批次較 2021 年同比增長約 18%,寵物疫苗行業迅速發展。

基於犬、貓基礎免疫方案測算,我國寵物免疫市場規模約 8.3-20.7 億元。基於 寵物貓基礎免疫方案「狂犬病*1 貓三聯*2 / *3」,寵物犬基礎免疫方案「狂犬病*1 犬五連*3 /犬八連*3」,及根據《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21)》1 歲齡以下寵物犬及 2 歲以下寵物貓免疫接種率均達到 50%以上,成年及中老年寵物年免疫方案僅以狂犬 病疫苗接種為主,且免疫滲透率 20%測算。我國年寵物免疫市場規模約 8.3-20.7 億 元/年。基於國產疫苗滲透率敏感性測試,未來 3-5 年國產疫苗滲透率若提升至 30%, 預計國產疫苗市場規模將達到 2.5 億元,整體市場規模將接近 17.0 億元。

短期來看,隨著 2022Q2 末期豬價開啟上行周期,2022Q3 上市動保企業豬用疫 苗銷售壓力得到明顯環節緩解,銷售收入同比轉增。預計動保企業有望後周期收益, 延續營收、業績雙增。 中長期來看,(1)非瘟亞單位疫苗應急審批順利,將在未來 1-3 年顯著擴容我 國動保及獸葯市場規模,優勢企業將獲得顯著業績增益;(2)我國伴侶動物動保市 場方興未艾,新冠疫情致使妙三多一類進口動物疫苗受阻,國產替代迎來機遇風口; (3)2025 年底前政府招采強免疫苗將逐步退出,由市場苗替代。新版 GMP 政策落 地,驅動我國動物疫苗產業劣勢產能出清,向規模化及技術驅動轉型,研發優勢及 產品優勢企業將顯現出更好的市場競爭力。

5、 種子:商品種糧景氣度高,轉基因商業化東風已至

5.1、 乾旱氣候帶來作物生長與運輸壓力,地緣衝突加深供應不確定性

三峰拉尼娜擾動,乾旱天氣影響 2022 年全球多地種植季。歐洲方面,乾旱導致 了嚴重的河道斷流以及穀物減產。萊茵河的低水流量嚴重影響了商業航行、堤防穩 定性、水流分布和海水入侵問題,船舶被迫減少負荷,降低了煤炭和石油運輸效率。 作物方面受到影響最大的是玉米、大豆和向日葵。USDA11 月預計歐盟玉米 2022 種 植季產量為 5620 萬噸(-21%),預計同比減少 1480 萬噸 ,除了收穫面積預減 4% 以外,主要是由於單產水平下降。預計單產為每公頃 6.31 噸 ,同比減少 18%。


美國方面,乾旱導致農戶加速玉米、大豆收割進度。截至 11 月 8 日,美國玉米 收穫率為 87%,遠高於五年均值 76%,大豆收穫率為 94%,亦高於五年均值 86%。 密西西比河流水位下降,駁船裝貨外運能力降低。創紀錄的密西西比河低水位導致 對穀物和農業投入品運輸至關重要的駁船運輸系統嚴重中斷,駁船費率水漲船高。 密西西比河流域內的農戶在秋冬季內面臨著穀物現貨價格下跌和 DAP、MAP 和尿 素化肥用品價格上漲,新一種植季的種植成本仍較堅挺。

烏克蘭方面,由於俄烏衝突造成的糧食作物收穫及播種仍然存在壓力。2022 種 植烏克蘭年的播種了 600 萬公頃冬小麥,但自 2 月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以來, 大片地區已被俄羅斯軍隊佔領,僅收穫了 460 萬公頃。烏克蘭農業部數據顯示,截 至 11 月 1 日烏克蘭農場已播種 350 萬公頃冬小麥,占預期面積的 87%,而 2021 年同期播種面積為 610 萬公頃。而俄烏衝突開啟後,即使在後來簽訂了黑海協議的 背景下,預計 2022 年內烏克蘭的穀物出口量壓力較大。

5.2、 傳統種子:商品糧價格景氣,傳統種子用種需求旺盛

下游需求來看,商品糧價格景氣,傳統種子用種需求旺盛。預計 2023 年飼用玉 米以及深加工玉米需求有望隨禽畜存欄補欄趨勢穩步上升,玉米商品糧價格有所支 撐;受國際小麥供給緊俏影響,國內小麥、稻穀等主要口糧最低收購價近年亦逐步 抬升。

玉米種糧方面,穩生產基調下,新季玉米種植面積受到擠壓。「穩口糧、穩玉米, 擴大豆、擴油料」的政策導向下,中國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擴大東 北產區大豆面積,玉米種植面積受到擠壓,預計 2022 及 2023 年玉米種糧行情將延 續供需緊平衡狀態。

玉米商品糧價格景氣,國內玉米庫存仍處歷史低位,玉米種子價格有所承托。 2021 年 Q4 以來,我國玉米價格始終維持在 2600 元/噸以上,商品糧價格處於相對高 位。從全球玉米產量來看,2022 年緊平衡狀態預計仍將延續,我國玉米庫銷比預計 同比減少。商品糧價格相對高位疊加我國玉米制種面積處於歷史低位,玉米種子價 格有所承托。玉米制種成本上升,新一種植季景氣度延續。2022 年由於種植原材料 上漲,人力及運費提升,疊加高溫熱害影響,玉米種子制種成本仍延續同比上漲態 勢,產量收縮需求旺盛背景下,預計 2023 種植季玉米種子銷售仍將延續景氣。

優質玉米種子作為轉基因性狀的受體品種,需求有望隨轉基因普及進一步抬升。 根據《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修訂意見稿內容,已過審定(未撤銷)且在適宜 種植區內的受體品種審定流程最短,僅需一年生產試驗。因此,獲取適宜種植區的 優質受體品種將是轉基因性狀開發公司推動轉基因種子商業化的關鍵。傳統的優質 玉米種子有望成為性狀開發公司選擇的主要目標受體,在各玉米種植區實現市佔率 的進一步提升。

針對玉米種業的創新,農業農村部頒布《國家玉米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計劃 (2020-2024)》,針對玉米育種制定了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及評價,致力於克服我國突 破性品種少、配套農機少、一級品種穩產性差等問題。

5.3、 轉基因種子:商業化東風已至,頭部種企優先受益

國內玉米大豆對外依賴度高,有待藉助轉基因增產效應提升自給率。過去五年 中我國平均 86%的大豆和 4%的玉米需依賴進口,且 2020 年來,我國玉米進口量開 始快速增長,通過轉基因培育高產、優質、多抗和高效的新品種,將一定程度緩解 資源約束,有效提高用量自給率。農業農村部科教司表明 2021 年轉基因產業化試點 效果顯著,大豆方面除草效果在 95%以上,可降低除草成本 50%,增產 12%;玉米 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在 95%以上,增產 10%。

全球轉基因研發格局穩定,頭部種企實力領先。從研發單位來看,在全球範圍 內,先正達、孟山都、杜邦先鋒、陶氏益農、拜耳作物科學是開發轉基因玉米轉化 體最多的五個單位,合計審批通過的玉米轉化體佔比達 95%以上。我國範圍內,國 際育種企業以申請進口(加工原料)生物安全證書形式在我國銷售轉基因作物, 2004-2020 年的生物安全證書獲准企業中,孟山都所獲數量居第一,先正達次之。

國際市場來看,抗蟲、耐除草劑是各家研發的重點。先正達在耐除草劑、抗蟲、 品質性狀改良等性狀方面具備研發優勢,而抗逆和雜種優勢改良等方面,孟山都和 杜邦先鋒表現更為突出,且孟山都在複合商業化性狀研發領域更具優勢。鑒於陶氏 益農和杜邦先鋒已合併為科迪華,其在抗蟲耐除草劑兩大性狀研發實力方面與先正 達已相對均衡。 目前,抗蟲、耐除草劑的轉基因玉米產品在國外發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結 合抗旱、優質、高產等複合性狀的品種也不斷問世。但蟲害種類的自然變更和除草 劑活性成分的優化替換,決定了開發新的抗蟲、耐除草劑性狀轉基因玉米品種仍是 今後的技術攻關重點。

國內市場來看,大北農、隆平高科(參股公司杭州瑞豐)及先正達(子公司中 種集團)三價複合性狀玉米品種已具備商業化基礎,試種效果良好。轉基因性狀主 要是抗除草劑和抗蟲兩個大類,商業化性狀有單一抗除草劑、單一抗蟲和既抗除草 劑又抗蟲(雙抗)三種。其中雙抗性狀數量最少,經濟效益最高,對作物增產效益 最佳。

從企業的安全證書的儲備來看,大北農發力最早、隆平高科(參股公司杭州瑞 豐)次之,先正達(子公司中種集團)位列第三。大北農子公司大北農生物,是目 前來我國轉基因技術安全證書拿到最多的主體(14 個),隆平高科參股的公司杭州瑞 豐(5 個)次之,中種集團(3 個)作為先正達全資子公司,在研發實力、資本力量、 人才等方面佔據有利地位。

1996-2019 年間,全球範圍內轉基因作物推廣迅速。1996-2019 年,大豆、玉米、 棉花、油菜等轉基因作物在全球的種植面積複合增速分別達到 25.44%、25.99%、16.28% 和 22.22%,其中轉基因玉米及大豆種植面積佔比最大,分別為 32%和 48%。而 2019 年中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僅為 320 萬公頃,佔全球比重為 1.7%,遠落後於美國、 巴西等國家。


全球視角來看,生物育種水平及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在眾多國家得到推廣普及。 截至 2020年,除中國外的全球前五大農作物種植國家,轉基因種子採用率已達到 90% 以上,轉基因作物種植國家,經受惡劣環境造成大幅度減產的概率亦相對降低,糧 食安全性及穩定性提升。玉米大豆在主要的轉基因商業化國家中得到商業化應用。

國際市場上轉基因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並得到廣泛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 因產品與國際主流轉基因種子產品並沒有實質性區別。對於第一代轉基因種子產品, 結合我國 2009-2014 年就已經出現結合相應蛋白研發的轉基因產品獲得安全證書的先例。轉基因玉米方面起步較早,種子專利權較多的企業是孟山都、先正達。從研 發單位來看,在全球範圍內,先正達、孟山都、杜邦先鋒、陶氏益農、拜耳作物科 學是開發轉基因玉米轉化體最多的五個單位,合計審批通過的玉米轉化體佔比達 95% 以上。

國際市場上轉基因技術普及率趨於成熟,前期轉化事件新增利用數趨於減少。 轉基因轉化體用於生產應用或原料加工的商業化過程需要經過各國政府審批,前期 歐美等國家對轉化體商業化進程的推進較為迅速。由於轉化體開發速度較長,目前 可用轉化體數量有限,涉及特定轉化體的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數量趨於減少。而我國 目前允許涉及轉化體的商業化用途僅為原料加工,商業化種植的生產應用尚未放開, 後續有望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推廣範圍及進度。

以美國及南美為例,我國玉米大豆轉基因商業化進程有望快速鋪開。美國及阿 根廷轉基因作物起步較早,其中美國轉基因大豆普及率速度最快,自 1996 年起歷史 4 年時間即達超過 70%的滲透率。南美方面,轉基因自 1996 年進入阿根廷後大獲成 功,且通過非商業渠道流入巴西,2003 年轉基因作物正式獲得巴西政府的種植許可, 此後年份南美兩大種植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均實現了 20%以上的複合增速。


品種普及預期來看,轉基因衍生品系不僅保留了性狀導入前版本種子的高產及 區域適宜性的特徵性狀,還將表現出抗蟲、抗除草劑等抗逆性能,我們預計先正達、 大北農及杭州瑞豐雙抗/三價性狀品種將獲得較高市佔率。 推廣進程預期來看,在首次推廣過程中,農民若有種植非轉基因版本優勢品種 的意願,預計下一種植季選擇種植轉基因品種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隨著用戶粘性 的逐漸構建,農戶口口相傳之下有望起到積極的宣傳作用,種植面積的推廣(種子 滲透率)將呈現加速增長趨勢。 可類比美國等早期已實現轉基因商業化的國家,玉米大豆兩大品種有望在推廣 後快速實現市佔率提升。我們預計轉基因商業化政策落地後 8 年內玉米和大豆兩大 主要轉基因作物將打開百億增量市場,實現對傳統種子的大規模替代。

種業振興大背景下,我國種業發展格局或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國作為全球最 大的單一市場,需求場景及需求規模大且完善,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具有優異育種創新能力的企業將在未來一個階段脫穎而出,並有望在一段時間內享 受政策紅利。 市場格局:衍生品系研發壁壘高,研發周期長,早期技術成果沉澱深厚的種企 有望在中短期內優先受益,在種業振興,明確種源安全的政策大背景下,我國對關 鍵種源的把控力度將逐步加強,預計國際種企較難打入我國國內市場,國內具備創 新優勢的頭部企業如先正達(擬上市)、大北農、隆平高科等將優先受益。

短期:玉米受益於下游需求高景氣度,行業處於傳統育種向轉基因育種轉變窗 口,保持較低庫存,預計種子價格將在未來 1-2 年保持高位,種子企業毛利水平有望 持續抬升; 中期:轉基因商業化放行在即,轉基因種子基於增產增益效果,銷售單價提升, 有望擴大國內種子市場規模,優質性狀公司及種子公司有望從中受益; 長期:「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於 2022 年 5 月 10 日發布,規劃指出「推動 生物農業產業發展,提高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 對我國「十四五」 期間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做出明確的方向指引,我國種業振興大幕徐徐拉開。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智庫 的精彩文章:

半導體行業研究:成長趨緩下的投資策略
計算機信創行業專題研究:供需合力推動重點行業信創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