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汽車產業鏈深度報告:三種合作模式賦能車企打造優質產品

華為汽車產業鏈深度報告:三種合作模式賦能車企打造優質產品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銀證券,朱朋)


汽車智能化持續推進,華為成立智能車 BU 進軍汽車領域

智能化加速滲透,智能化相關產業鏈有望受益

汽車產業面臨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為發展方向

ADAS 滲透率快速提升。隨著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產品價格逐漸下降及用戶智能化體驗需求的不斷 提升,ADAS 功能正逐漸從豪華車向中低端車型發展,滲透率快速提升。據高工智能汽車數據顯示, 2022 年前裝標配搭載輔助駕駛(L0-L2)搭載量為 1001.2 萬輛,同比增長 23.9%,增速維持較高水 平。據車雲網數據,2022 年我國智能網聯乘用車(具備 OTA 功能和 L2 級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銷售 467.4 萬輛,同比增長 64.8%,滲透率達 22.6%。目前 ADAS 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平,增長空間 較為廣闊。 市場空間廣闊。ADAS 系統既是車企切入無人駕駛的漸進式道路,也是現階段無人駕駛成果的商業 化產品。受量產規模效應提升、部分產品國產化、技術成熟度逐漸提升等因素影響,輔助駕駛成本 逐漸降低。據高工數據顯示,2020~2022 年 1~9 月 L2 級輔助駕駛前裝標配搭載車型均價分別為 27.2、 25.6、25.0 萬元,且 2022 年 1~9 月 20 萬元以下車型佔比近 70%。輔助駕駛功能逐漸滲透主流消費 區間,銷量有望持續高速增長。

用戶交互一線區域,智能座艙零部件迅速放量。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市 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智能數字座艙(大屏 語音 車聯網 OTA)795.1 萬輛,搭載 率達 39.9%。從需求端來看,座艙是與用戶最直接的交互區域,隨著用戶對智能化體驗、個性化功 能、舒適性感受、便利性操作的需求逐漸增加,智能座艙需求迅速提升。從供給端來看,座艙功能 開發難度低,且安全性要求較低,能較快實現商業化。且座艙容易被消費者感知,也是車企提升產 品競爭力的方向之一。


主機廠從一次性銷售的交付模式開始轉向銷售 新功能、新服務的持續交付的模式。傳統垂直供應 鏈體系已經逐漸難以滿足車廠和用戶的定製化、個性化需求,目前逐步向平台 生態合作模式演進。 平台化、解耦化的平台可以讓主機廠更加方便地更新軟硬體產品,方便整車進行不斷的升級改造。 相比於傳統的一次性交付模式,OTA 升級能降低交付周期、產品演進升級、遠程解決軟體問題、增 加軟體增值服務的新營收入口等。華為堅持平台 生態的發展戰略,以 IDVP 生態、MDC 生態、 Harmony OS 生態為核心,切入市場痛點,未來有望獲得較好發展。

切入增量要點,進軍汽車行業。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及智能化零部件需求旺盛,但滲透率仍處低位, 市場空間廣闊。華為通過三種合作模式,提供一體化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全面布局智能汽車領域。 零部件方面,提供 MDC 自動駕駛平台、鴻蒙系統、AR-HUD、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電機電驅、 熱管理系統等智能化重要零部件;整車方面,通過 HI 模式和智選模式,提供全棧智能駕駛、智能座 艙解決方案,合作定義汽車。

消費者 BG 智能車 BU 共同發力,技術渠道優勢明顯

華為車 BU 經歷四階段調整,目前由余承東領導。2019 年 5 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成立, 歸屬於 ICT 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提供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智能車雲 產品和解決方案。2020 年 11 月,華為車 BU 調整至消費者業務委員會,由余承東擔任 CEO。2021 年 9 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主要針對 HI 模式,由余承東繼續擔任 CEO,王軍擔任 COO, 併兼任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卞紅林任 CT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研發管理部部長。終 端 BG 主要針對智選模式合作,由余承東負責。2023 年 2 月,據 HiEV 報導,車 BU COO、智能駕 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已被停職。汽車業務重點將聚焦於消費者 BG 主導的智選模式。


ICT 技術積累深厚,在汽車智能化方向能提供多方面有競爭力的技術和產品。華為手機業務積累的 晶元設計能力和生產能力,能為車機提供高性能的智能駕駛平台和車機模組。鴻蒙系統跨設備互聯, 支持車機和手機的無縫流轉。手機 OTA 技術積累保證車機的穩定 OTA 升級。基於手機 HMS 生態 開發的車機版本 HMS-A 系統,為車機應用開發者提供語音處理介面,減少了車機軟體的開發工作。 基於華為雲技術,開發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助力智能駕駛演算法研發、測試。基於其 5G 通訊 技術,在鋼鐵、煤礦、港口、製造等行業開展應用,推出 5G 遠控天車、無人天車、無人車送葯、 5G 救護車、5G 智能機器人、車輛監控系統等多款產品。

品牌效應明顯,用戶基礎堅實,渠道優勢明顯。華為在手機領域布局多年,在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 和用戶關注度的同時,在產品設計、產品交互、消費者需求分析上有一定優勢。同時華為自身擁有 成熟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華為手機門店自帶客流量,在渠道鋪設速度、覆蓋範圍上具有充分的優 勢。深入合作的問界、阿維塔、極狐品牌也在持續推進入駐華為門店。根據傑蘭路數據,截至 2022 年底,華為問界全國銷售網點 1155 家,環比上季度增加 40 家,覆蓋城市共 214 座,未來有望快速 拓展。

汽車業務是華為全場景戰略的重要一環,資金及人員方面投入頗多。華為消費者業務以 HarmonyOS 和 HMS 生態為核心驅動,建設「1 8 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其中「1」指手機用戶,「8」指平板電腦、 PC、VR、可穿戴設備、智慧屏、智慧音頻、智慧音箱、車機,「N」指泛 IoT 設備。智能汽車部件業 務作為五大生活場景中智慧出行場景的重要載體,是華為的長期戰略機會點,也是華為業務重點發 展的方向之一。華為為汽車業務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據華為年報顯示,2020 年智能汽車 解決方案的投資達到 5 億美元,2021 年達 10 億美元,研發團隊達到 5,000 人的規模。



華為智能汽車產品豐富,提供優質全棧解決方案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包括一個架構:CCA VehicleStack 架構和七大解決方案:智能網聯、智能駕 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智能車載光、智能車雲服務。CCA VehicleStack 分別針對硬 件層和軟體層,CCA 架構具有高標準化、低耦合的特點,VehicleStack 提供數據處理服務,開放多 種 API 和 SDK 介面。智能車雲服務主要包括八爪魚平台、OTA 雲服務和三電雲服務,提供數據的 雲上處理、訓練、模擬、有好的 OTA 升級體驗、準確的新能源車電源和壽命管理。車端提供面向各 大車企的全新的計算和通訊架構,主要包括以車載網關、C-V2X、T-Box 為主的智能網聯模塊;以 MDC 及配套工具鏈、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ADAS 解決方案為主的智能駕駛模塊;以鴻 蒙系統、車機模組、中控屏為主的智能座艙模塊;以電驅、電池管理、充電系統、充電樁為主的智 能電動模塊;以 VDC、熱管理為核心的智能車控模塊和以 AR-HUD 及自適應遠光燈系統 ADB 為主 要產品的智能車載光模塊六大部分。

華為提出域集中式 CCA(計算與通信架構)是 E/E 架構變革方向之一

傳統分散式 E/E 架構在智能化高速發展的趨勢下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對於主機廠來說,分散式架 構每項輔助駕駛功能需要獨立的感測器、計算單元和軟體,需要主機廠開發和協調數十個甚至上百 個 ECU,複雜且工作量大,且資源分散,算力無法共享,難以做到高級別自動駕駛。對於供應商來 說,對零部件的開發僅針對具體某一項功能來開發,很難考慮車上各個系統間的協同問題。此外, Tier1 和主機廠很難對軟體進行 OTA 升級,車輛性能、功能難以提高,這會導致較長周期的車輛更 新(一般為 5~10 年)與快速的軟體更新錯配。

華為提出 CCA VehicleStack 構建數字系統架構,更加適合軟體定義汽車。傳統汽車有 6 層架 構,從底層往上層分別是機械層、高壓電池電氣層、低壓部件層(硬體層)、軟體層、應用層 和雲服務層。 CCA 架構針對硬體層,可以:1)通過車輛識別單元(VIU)就近對感測器和執行器供電;2)3 個或 5 個 VIU 組成環網,保證在某個 VIU 出現故障時,系統安全可靠;3)通過 VDC(智能車控平台)、MDC(智 能駕駛平台)、CDC(智能座艙平台)三個域控制器來分別負責車和底盤域、自動駕駛域、信息娛樂域。 VehicleStack 針對軟體層,數據的預處理、分組、加密、聚合、分發、記錄都會在 VehicleStack 上完 成,同時開放相應 API 和 SDK,讓 ADAS、熱管理等上層應用得以實現,達到整車級的軟硬體整合。

CCA Vehicle Stack 架構帶來多方面的優勢。第一,成本低。線束就近接入用量更少,計算集中化 減少 ECU 數量,VIU 固定放置減少裝配難度。第二,開發時間短。華為 CCA 架構採用標準化設計, 模塊間耦合程度較低,不同車型間可以共用,車型開發平均節省 6~8 個月。第三,軟硬體升級方便。 可插拔設計使得更高級的自動駕駛方案推出後,軟體和硬體的更新較為容易。第四,解決方案方便 快速迭代。華為在架構上提供了 API 介面,方便開發者進行軟體開發,而傳統架構需要對接多家開 發商。

智能網聯:打通車路壁壘,打造人、車、路、雲全面協調系統

華為智能網聯解決方案通過交通數字化打造「智慧的路,聰明的車」。網聯方案產品覆蓋面廣泛,包 括機器視覺產品 M23 系列護罩一體化攝像機、邊緣計算設備 ITS800、路側單元 RSU、路網數字化 服務 DRIS、交通智能體 TrafficGo 等。主要提供 3 測 N 用,即虛擬測試場、封閉測試場、(半)開 放道路測試;協作式公交、全息路口 智行/交通綜合治理、輔助駕駛、智慧路側通信感知站點等業 務應用。


華為 VHR 服務以數據驅動,通過車輛數據監視,提供高品質客戶服務。VHR(Vehicle History Record) 在數據採集、數據治理、數據分析、車輛狀態可視、車輛故障診斷、趨勢分析、預測、改進等多個 環節,提供如構建數字孿生、遠程智能診斷、智能識別車輛異常、車輛實時質量監測、構建車輛用 戶畫像等服務。華為發揮自身 AI 和數據平台技術的優勢,通過 VHR 服務構建數據服務生態,一方 面提升用戶的用車體驗,另一方面也能為車企提供價值。

路網數字化服務(Digital Road Infrastructure Service)通過車路協同等技術,基於華為物聯網服務, 打造人、車、路、雲全面協同的指揮交通系統,主要在高速公路、園區、城市道路等場景下提供交 通事故逆行、車輛逆行、惡劣天氣預警、道路限速提醒、道路擁堵提醒、公交車道闖入預警、弱勢 交通參與者預警(行人識別/自行車識別)、紅綠燈信息提醒等服務。其優勢在於:1)低時延。通 過 LTE-V 和 5G 網路結合,實現毫秒級時延。2)全場景。支持多種網路協議。3)邊緣智能。路邊 單元基於昇騰晶元實現高精度計算。4)邊雲協同。開放的邊緣計算架構使得邊端設備可更新,並具 有全局監控能力。5)經濟部署。優化部署方案,降低傳輸帶寬要求,部署費用節省 50%。6)引領 標準。實現全流程標準化。

華為好望(HoloSens)機器視覺品牌和路邊單元共同完善感知能力。好望品牌面向智慧交通、智慧 園區等領域提供多種產品,硬體包括好望軟體定義攝像機(如 M23 系列等)、微邊緣智能視頻存儲 (ITS800)、好望雲服務等,構建有效的機器視覺交通解決方案。


智能駕駛:高性能感測器 MDC 提供優秀的感知和決策能力

4D 毫米波雷達逐漸前裝上車,未來發展空間廣闊。4D 毫米波雷達廣視角、高分辨、能探測靜物, 與傳統毫米波雷達相比優勢顯著。其一,傳統毫米波雷達無法獲取高度信息,4D 雷達有效地彌補了 這一點,部分產品垂直視場角可達 30°,能夠有效偵測立交橋、限高桿、路牌等障礙物。其二,4D 雷達探測更加精準,解析度可以做到小於 1°,精度小於 0.1°。其三,4D 雷達可以識別靜止障礙物。 4D 雷達由於點雲密集,可以對靜止點進行識別。更優秀的性能表現能夠讓 4D 毫米波雷達有效支持 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且價格在 1000~1500 元左右,短期內遠低於激光雷達。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 院預計,2023 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前裝 4D 毫米波雷達將突破百萬顆,到 2025 年 4D 成像雷達佔全部 前向毫米波雷達的比重有望超過 40%。

華為 4D 成像雷達性能表現優秀。華為 2017 年 Radar 技術預研,確定第一代產品方向。2019 年正式 立項開發,2020 年進行了路試、冬測、夏測,2021 年實現首項目量產交付。華為成像雷達水平 x 垂 直角解析度為 1°x2°,測量精度達到了 0.1°。使用了 12 個發射通道,24 個接收通道,基本上是業界 可商用的最大配置的成像雷達。相比於傳統 3 發 4 收配置、通過軟體來提升解析度的方式來說,更 加穩定可靠,性能提升更高。通過大陣列設計,使一個毫米波雷達支持兩種波形,兼顧遠距離覆蓋 和近距離廣角要求。長波形支持±9°300m 的覆蓋,短波形支持±60°150m 的覆蓋,能夠很好地滿足城 區的要求。 華為 4D 成像雷達的無模糊高性能帶來了出色且穩定的 4D 點雲。華為 4D 成像雷達通過天線的擺置 關係和信號處理的優化,可以實現角度的無模糊,避免傳統毫米波雷達將模糊的結果和真實的目標 混合在一起造成的虛景。減少虛景以後,加上高解析度帶來的密集探測點,可以形成一個高置信度 的點雲,再通過華為大算力的 MDC 引入 AI 方法進行後端處理。同時,相比於激光雷達而言,毫米 波自身受到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小,形成的點雲具有相當程度的穩定性。此外,華為 4D 成像雷達 針對不同域控制器有不同的輸出方式。對接小算力的域控制器時,會直接輸出目標;對接大算力的 域控制器時,可以輸出點雲。


激光雷達逐漸由機械式向固態式轉型,混合固態產品為目前主流商用類型,純固態激光雷達為發展 方向。車用激光雷達早期為機械式結構,通過收發模組的水平旋轉來實現 360°掃描,但成本高難壓 縮,使用壽命短難車規。經過數十年發展,目前主流商用產品為混合固態產品,典型的是 MEMS 激 光雷達,通過將機械式結構集成到硅基晶元中,通過 MEMS 微振鏡來進行改變光路方向進行掃描。 混合固態產品技術相對成熟,成本低,易車規,在輔助駕駛領域廣泛使用。純固態激光雷達通過純 電子結構進行掃描,理論上性能、成本和穩定性上表現更優,但技術仍有難關未攻克,短期內難以 大規模商用。

激光雷達路線明晰,低成本量產為核心競爭力。混合固態激光雷達技術路線相對成熟,穩定性好、 價格便宜、結構簡單、易過車規,仍為當前主流方案。隨著 Ibeo 申請破產、Veldoyne 與 Ouster 合併、 Quanergy 退市,太過先進和傳統的產品弊端進一步顯露。機械式產品價格高昂、量產周期長、車規 困難,L4 市場需求量有限;純固態產品技術成熟度不夠,量產和維護成本高,短期內表現不如混合 固態產品。同時,國內智能化普及程度更高,激光雷達需求較高,加之受開發、維修等方面制約, 激光雷達呈現較強的地域性,國內車企仍優先選擇溝通成本低、交付能力強的國內激光雷達供應商。 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華為等廠商在量產、價格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市場表現出色。

華為混合固態激光雷達性能綜合表現優秀。華為已公布的激光雷達產品使用 905nm 光源,硅基接收 器,垂直*水平角解析度可達 0.26°*0.25°,垂直*水平視場角相對較窄 25°*120°,探測距離在 10%反 射率下達到 150m。採用獨特的光學設計,在兩側的邊緣視場角也可實現 120 米以上的探測距離,不 會像部分市面產品出現探測距離大幅度縮小。華為激光雷達掃描一次成型,不存在內部圖像拼接, 這樣形成的點雲更加連續,更加穩定,對後端演算法也更友好。目前已成為長安阿維塔 11、北汽極狐 α S Hi 版、長城沙龍機甲龍、合眾哪吒 S 等車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


自駕域控制器向著高算力、易開發發展,ASIC 專用晶元路線成未來方向。隨著汽車電子電氣架構 的逐步演進,自動駕駛架構已經從以往的 ECU 向 DCU(域控制器)遷移。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作為 自動駕駛的核心計算平台,承載著環境感知、數據處理、路徑規劃等重要功能。隨著主機廠及供應 商逐漸完善其自動駕駛功能,程序越來越複雜,對硬體算力、感測器數量和編程便捷度的要求更高。 為滿足上層需求,自駕域控制器產品向著更高算力、更多感測器介面、更便捷的程序開發演進。未 來隨著進一步的跨域融合,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與座艙域控制器會進一步融合。 從內部架構來看,自駕域控制器承擔匯總處理感測器信息數據的功能,目前市場差異化體現在 AI 計算,主要有兩條技術路線。一類是以英偉達為代表的 GPU 為主,ASIC 為輔路線,一類是以高通、 華為、地平線、Mobileye 為代表的 ASIC 作核心計算單元的路線。ASIC 即專用集成電路,是指應特 定用戶要求和特定電子系統的需要而設計、製造的集成電路,前期開發周期長,但功耗和對特定場 景的性能表現更加出色。故在早期演算法不成熟階段,GPU 為市場主流。2022 年新車主要以英偉達的 Orin 和華為的 MDC 平台為主。

華為 MDC 產品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覆蓋多個場景的自動駕駛平台需求。華為 MDC 系列,使用 同一套軟體,同一個硬體架構,方便進行軟體和硬體的迭代升級。目前全系列共有 4 件產品:MDC300F 用於礦區、港口、園區、高速物流等車輛;MDC210 主要用於中低端車的鋪量;MDC610 用於高端 車的拉升品牌;MDC810 用於 robotaxi 或高級別的自動駕駛。MDC810 採用昇騰 620 晶元,算力高 達 400 TOPS。

華為 MDC 平台性能強大,功能安全,提供開放的生態和多種開發工具。華為 MDC 810 性能強勁, 算力達 400TOPS。具備用戶態分散式 OS 內核,調度時延<10us,平台級時延<40ms。其異構計算能 力能針對不同環節提供不同的算力類型和大小,更精準地滿足算力需求。此外,華為 MDC 具備面 向 L4 的高安全架構,通過了信息安全、功能安全、車規級測試、軟體成熟度認證、極端工況測試等 多項檢驗。同時,華為 MDC 基於標準化和平台化的設計理念,實現軟硬體解耦,提供豐富的感測 器介面、全場景覆蓋的工具鏈、100 標準的 API 和開放的 SDK,支持與線控底盤介面對接、支持軟 件開發和移植、支持不同級別自動駕駛的功能要求。華為也提供完整的開發工具鏈,幫助客戶和生 態夥伴提升開發效率,完善華為 MDC 生態構建。華為於 2021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論壇提出, 截至 2021 年底已有 70 余家生態合作夥伴,聯合拓展乘用車項目超 6 個,商用車/專用車項目超 11 個。


華為 MDC 提供了 MDC 工具鏈、MDC Core SDK 和車雲協同開放平台等開發者套件,極大提升了 開發效率。MDC 工具鏈含有 AI 集成開發環境 MindStudio、AP 配置工具 MMC、集成開發環境 MDS、 標定診斷工具 MCD、可視化調測工具 MViz,覆蓋自動駕駛應用的研發、調試、部署、運營全生命 周期。MDC Core SDK 加速開發效率,支持 TensorFlow、caffe 等主流 AI 框架,支持 1000 主流算 子,開放 100 API 介面。雲端提升提供數據、場景、訓練、模擬服務,加速車雲數據閉環,有 20 萬 場景庫和 2000 萬 數據集,大幅提升訓練和模擬效率。

智能座艙:高性能、低耦合的座艙平台提供開發的軟硬體生態

華為智能座艙以提升核心能力和構建軟硬體開放生態為主要發展方向。華為智能座艙主要分為四個 部分:軟體平台、車機模組、顯示平台和生態。 軟體平台——車載操作系統底層集中上層分散,第三方車載 OS 市場空間廣闊。車載操作系統可以 分為底層操作系統、定製型操作系統和 ROM 型操作系統。底層包括黑莓 QNX(貴,穩定)、Linux (較便宜,較穩定)和 Android(便宜,開發易,穩定性稍差)系統,基本沒有廠家新開發該類型系 統。定製型操作系統是在底層操作系統上進行深度定製開發,修改內核、硬體驅動、運行時環境、 應用程序框架,此類系統有華為鴻蒙 OS、特斯拉 Version、AliOS、大眾 vw.OS。ROM 型操作系統 是基於底層系統進行有限的定製化開發,不修改系統內核,只修改應用程序,成本低,開發快,但 非針對汽車深度定製化開發會帶來應用交互不合理等問題,開發實力相對薄弱的企業大多選擇該方 案,此類系統有吉利 GKUI、比亞迪 DiLink、蔚來 NIOOS、小鵬 XmartOS。 在軟體定義汽車背景下,互聯網及科技企業相比於傳統主機廠來說,更具有軟體研發上的技術優勢, 對系統的開發和改造程度更深。由於大廠需要考慮其核心競爭力,會以自研為主。小廠資金和自研 能力有限,會更加傾向於搭載華為一級供應商開發的第三方系統,大廠自研小廠合作的趨勢會更加 明顯。

隨著用戶對座艙應用多樣性的要求逐漸提升,操作系統標準化、生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標準化 的介面可以為操作系統帶來大量的開發者,高速豐富系統生態,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應用。隨著未 來智駕域和座艙域的進一步融合,底層操作系統需要穩定的黑莓 QNX 或 Linux,同時也需要安卓帶 來的開放應用生態以滿足娛樂的需要。目前方向是兼容多個系統,比如使用虛擬機管理,在座艙內 搭載多個底層系統負責不同功能。 Harmony OS 車機操作系統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對開發者來說,鴻蒙操作系統提供了 1517 個車載 業務 API,9 類車載增強能力 Kits,13000 鴻蒙 OS API,並提供全面開放的工具和技術支持,降低 座艙集成開發難度,幫助開發者快速開發和遷移應用。對用戶來說,鴻蒙操作系統採用了分散式的 架構、模塊化的組合設計、軟匯流排的數據傳輸共享,使得各個智能終端之間可以實現快速的互聯互 通,應用生態能在多個智能設備間共享,實現如手機與車機之間的無縫流轉功能、手機車機信息共 享、華為手機所有應用可進入車機等,使系統使用更加便捷。鴻蒙提供部分用戶自定義功能,比如 調整窗口布局、壁紙、主題等。提供人臉識別功能,自動為不同駕駛者切換其個人賬戶,同步其行 程安排、通訊錄、app 賬號等,帶來更加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


鴻蒙通過三段式架構將多種應用集成於車機,豐富用戶體驗。華為將應用分為鴻蒙精品應用、鴻蒙 生態應用和長尾應用三類。精品應用為大部分用戶高頻使用的應用,華為將其深度集成 Harmony OS 車機上的能力,如 HMS-A 語音能力、賬號能力、無縫流轉能力等,會針對車機場景進行深度適配。 生態應用主要為華為 1 8 布局下的產品,如平板、電腦、手機、智慧大屏,會帶入到車機上來。第 三類長尾應用為只有偶爾會用的非常用應用,華為通過手機投屏的方式來解決這類需求。

車機模組——可插拔式的高性能車機模組保證了優質的性能和穩定的更新。一般來說,車的生命周 期在 10~20 年,需要對硬體和系統進行迭代來防止系統落後,影響用戶體驗。華為的可插拔式車機 模組可以替換中央處理單元,在下一代產品推出後可以進行更換,提升性能。此外,下游 Tier 1 廠 商可以通過模塊化設計,減少重複操作,降低開發時間和開發成本。

顯示平台——車載智慧屏性能逐步對標手機屏幕,提升用戶使用感受。華為中控屏使用 HDR 技術, 再加上基於麒麟模組的軟體處理,實現了廣色域,1000nits,相比於業內平均 600nits 來說有了大幅 度提升。此外,華為智慧屏低藍光,無屏閃,並且可以依據用戶習慣來個性化調節屏幕亮度。 生態——硬體解耦持續升級,軟體開放不斷更新。硬體方面,開放 OpenLab,與外設的合作夥伴聯 合定義硬體介面,做到硬體即插即用,可以在車的生命周期裡面持續更新,多硬體之間互聯互通。 軟體方面,HMS-A 將語音等技術通過 API 的方式開放介面,幫助合作夥伴快速開發。


智能電動:多年 ICT 領域積累打造高集成、高效率的智能電動產品

華為藉助其 ICT 領域 30 年積累,結合其領先的雲計算、AI、大數據技術,打造其智能電動解決方 案。華為 mPower 智能電動產品包含電池、電驅、電控及充電產品等多個模塊。電池方面,華為提 供端雲電池管理系統,通過電池控制單元(BCU)、電池採樣單元(BMU)和雲 BMS,精確監控電池狀 態,保證電池安全。電控方面,電子工程專輯提供的數據表明華為提供的電機控制器(MCU)擁有 業界最高峰值效率 98.5%、高功率密度和優秀的防抖技術。電驅方面,華為三合一和多合一電驅高 集成密度、高 NEDC 效率,減小體積的同時保證了性能。充電方面,華為車載充電系統集成了車載 充電機(OBC)和電壓變換器(DC/DC),電源分配單元(PDU)可選集成,加上 HiCharger 直流快充模塊, 提供高安全、高效率的充電錶現。

HUAWEI DriveONE 電驅動系統帶來高集中度、高性能和高舒適度。HUAWEI DriveONE 三合一電 驅目前覆蓋 150kW、165kW、220kW、270kW,採用一體化設計,深度集成電機控制器(MCU)、 電機和減速器。其低功率產品 1)集中度高,布置空間小。2)噪音低。78dB 靜音。3)效率高,續航里 程長。88%NEDC 效率。高功率產品為 800V 高壓平台,峰值效率最高可達 94.5%。

智能車云:八爪魚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數據處理、訓練、模擬服務

華為八爪魚系統主要提供數據處理、訓練、模擬服務。數據處理方面,八爪魚系統提供對原始數據 的自動化處理、存儲、人工及自動化標註能力,進行數據的採集加工。訓練方面,八爪魚系統提供 雲上的在線演算法管理和模型訓練。工程師通過藉助雲上充足的算力和演算法資源,對演算法快速迭代。 模擬方面,提供大量的模擬場景庫、大規模並行模擬、模擬測試驗證、綜合評定服務,滿足車輛對 複雜場景的測試要求。


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基於雲端構建,實現車雲協同、開放設計。商用階段傳統數據中心模式不 適合用在自動駕駛領域,上雲或為自動駕駛從開發到商用的必經之路。華為八爪魚系統是在華為雲 的基礎上構建的。主要有三個特點:1)把算力、數據、演算法解耦,實現車雲的協同。2)算力平台支持 華為的 MDC 和多種主流計算平台,比如英偉達的硬體。3)高精地圖解耦,支持華為和多種主流格式 的高精地圖。預置 2000 萬框標註數據集、20 萬 場景庫、場景數字孿生、虛實混合模擬、日行千萬 公里的模擬服務,真正做到雲服務的開箱即用的優勢。

八爪魚平台通過雲和 MDC 協同來篩選難識別場景。針對於較難識別的非常規車輛(如快遞三輪車 等),華為通過雲端與車端結合,不斷完善識別精度。具體來說,工程師可以針對測試結果,挑選 出識別不精準、不穩定的車輛的圖片,將該圖片推送到車端。車端演算法可以自動搜索相似的目標, 篩掉可以簡單識別的數據,然後將圖片抽取到雲上。通過這樣的方式,華為可以快速且智能化地構 建自己的數據集。據華為官方測算,預計可以減少 70%的路測收集數據的時間,減少 90%的上雲的 數據量。

華為高精地圖助力其 NCA 模式自動駕駛。華為全套高階自動駕駛共有三種自動駕駛模式:NCA、 ICA 、ICA。NCA 模式類似於 robotaxi,基於高精地圖,可以實現點對點的自動駕駛。目前僅支持 北上廣深四個城市,預計後續會持續進行更新擴張範圍。ICA 模式是在初次行駛的地方,沒用全局 地圖,基本依靠車輛自身感測來巡航。ICA 處於二者之間,沒有高精地圖,但是車會根據行駛記錄 來自動學習地圖,獲得比 ICA 模式更好的駕駛體驗,但無法達到 NCA 的水平。華為目前已經獲得 導航電子地圖的甲級測繪資質,預計 2023 年覆蓋全國 20 城市。


華為三電雲服務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實現新能源車的安全和壽命管理。華為三電雲服務基於 VHR 數據服務和電池包模擬系統,提供電池故障檢測、智能充電、熱失控預警、里程精準預估、電池健 康度評估 SOH(state of health)、智能續航、電池剩餘壽命預測 RUL(Remaining Useful Life)、電 池壽命延長 8 個應用。華為三電雲服務的動力電池故障檢測、熱失控預警可以達到 80% 的查全率, 誤報率分別小於 1%、0.5%。電池健康度評估的誤差小於 3%,剩餘循環 Cycle 預測誤差小於 10%。 並且可以 100%追溯電池問題。

智能車控:高性能、高集成的 TMS 系統有效解決新能源車複雜的熱管理需求

華為 TMS 打造了智能化、集成化熱管理系統來解決新能源車複雜的熱管理要求。傳統燃油車發熱 主要聚焦於乘員艙的熱管理,靠發動機的餘熱來取暖,門檻、複雜度低。新能源車除乘員艙熱管理 外,還要關注電池、電機、電控的熱管理,對範圍和功能要求越來越高,複雜度也大幅提升。

兩個集成:高度集成部件 高度集成控制單元有效提升系統可靠性,降低裝配工作量。部件集成: 把板式換熱器、儲液罐、水泵、水閥等 12 個部件集成,並且用基板代替了管路,使得管路數量降低 40%,同時能提升系統可靠性,也降低了整個熱系統在裝配時候的工作量。控制集成:原先多個單 元的 ECU 都是獨立的,華為把這些 ECU 全部集合到 EDU 電子驅動單元里,大幅降低了零部件的故 障率,並且便於整個系統生命周期的維護,為智能化做了更好的鋪墊。

智能車載光:超二十年光學技術積累,大量專利標準支撐

華為 AR-HUD 帶來全新駕駛體驗。華為 AR-HUD 已搭載于飛凡 R7,提供 5 大核心功能:1)AR 導 航。2)安全隨行:夜視、雨霧等極端環境增強路面顯示。3)預警提示:前車、行人距離提示。4) 影音娛樂。5)立體資訊:提供實景地圖 POI。屏幕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體積小,視角廣。13°x5° 可以覆蓋 3 個車道。2)畫面大,畫質高。7.5 米距離實現 70 寸畫面,1920*640 解析度。3)清晰度 高。解析度達 1920x640,空間解析度>100PDD。4)穩定性高。採用 DLP 技術而非傳統 HUD 的 TFT 技術,亮度達到 12000nits,對比度、能源效率更高,適應強光等多種場景。5)無需更換風擋玻璃。 部分 HUD 產品需要更換風擋玻璃來消除重影,華為 HUD 產品可以在普通風擋玻璃上使用。


華為智能車燈解決方案 Huawei XLight 為主機廠提供集安全照明、智能助駕、娛樂交互功能於一體 的方案。華為於 2022 年 11 月提出智能車燈解決方案,Xlight 硬體具備:1)體積小巧;2)14x7°大 視場角;3)雙燈 260 萬高像素等特點,結合圖像處理、智能防抖、雙燈融合等演算法,可實現百萬像 素精細化照明和智慧燈光表達,包括:1)安全照明:根據道路情況自動多樣化調節光型、亮度,近 光做到視野更明亮。遠光採用自適應遠光燈系統 ADB(Adaptive Driving Beam),實現人車精準遮 蔽,不干擾其他交通參與者。2)智能助駕:通過投影光毯輔助駕駛,並通過防抖演算法實現高品質投 影。可實現示寬線提醒、光毯閃爍交互等功能,避免盲區碰撞。3)娛樂交互:投影文字以適應多種 娛樂情景。


華為合作夥伴數量眾多範圍廣,三種合作模式構建產品生態

華為合作從淺到深分為零部件模式、HI 模式和智選模式。零部件模式是最基礎的合作模式,華為向 廠商供應標準化零部件,充當供應商角色。HI 模式下,華為會為車企提供技術支持,與車企合作定 制開發一系列功能,如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但汽車整體設計仍為主機廠主導。已公布的代表車 型有北汽極狐 αs HI 版、長安阿維塔 11。智選模式下,華為會參與到車企產品的設計中,提供包含 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智能車雲等多個系統的軟硬體合作,基於自身在消費電子的設計 製造經驗,共同設計產品外形、內外飾等部分。同時合作的產品會在華為的銷售渠道中銷售,代表 車型有賽力斯 AITO M5/M7 等。智選模式與車企合作更為緊密,盈利能力更強,預計短期內會是華 為主要合作路線。

智選合作模式

智選模式以賽力斯為起點,合作業務迅速鋪開。華為智選模式最早選擇賽力斯合作,先後推出賽力 斯 SF5、問界 M5/M7 等多款產品,問界產品銷量表現較為出色。智選模式合作迅速鋪開,據 36 氪 報道,華為業務與多家車企開展合作。其中,極狐品牌繼 HI 模式後,計劃推出智選模式合作車型。 奇瑞汽車、江淮汽車也分別與華為有至少一款產品合作。智選模式與車廠合作較深,從產品設計、 零部件供應、銷售渠道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賽力斯

賽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的科技製造企業,業務涉及新能源汽車及核心三電(電池、電驅、 電控)、傳統汽車及核心部件總成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賽力斯成立於 1986 年,早期以電器 簧、微車座墊簧等為主。2003 年與東風公司合資成立東風渝安,進軍汽車工業。2007 年小康集團成 立,並於 2016 年正式上市。2017 年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同意新建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純電 動乘用車項目。2019 年初與華為合作,並於 2020 年初推出第一款合作車型賽力斯華為智選 SF5,於 2021 問界品牌 M5、2022 年推出 M7、M5EV。2023 年 2 月,賽力斯與華為在深圳簽署聯合業務深 化合作協議。新平台下首款旗艦車型計劃於 2023 年發布,將搭載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並在後續陸續 推出多款全新車型。


與華為合作密切,先後推出多款合作車型。早期華為與賽力斯主要圍繞新能源領域合作,21 年 4 月, 賽力斯正式發布賽力斯 SF5,定價 21.68~24.68 萬元,分為兩驅/四驅、BEV/PHEV 共四個版本。21 年 12 月,賽力斯發布其與華為智選模式深度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車品牌 AITO。AITO 旗下問界 M5 於 21 年 12 月正式發布,定價 25~32 萬元。22 年 7 月發布問界 M7,定位豪華智慧大型電動 SUV, 指導價 31.98-37.98 萬元。計劃 2023 年推出兩款新車,其一為問界 M9,定位大型全尺寸 SUV,定 價約 45 萬元,計劃搭載華為完整輔助駕駛方案。其二為一款轎車,定價約 30 萬元。

問界 M5 以用戶為核心,全方面提升駕駛體驗。問界 M5 搭載華為 HiCar 平台、雙方共同研發的智 能增程系統、HUAWEI DriveONE 電驅動系統、HUAWEI SOUND 等技術,從座艙到動力系統華為 全面參與。座艙方面,空間寬敞,配置一體式環抱座艙、2K HDR 智能中控大屏、可調節氛圍燈、 無縫全景天幕、三槽式香氛系統、大面積補光鏡、通風加熱按摩座椅,使用多重降噪技術提供靜謐 體驗,淺色內飾也進行防污處理。全景天幕約 2 平方米,使用建築級微米鍍銀 LOW-E 隔熱材料, 隔熱效果相比傳統玻璃提升 40%。搭載 HUAWEI SOUND 音頻技術,擁有良好的舒適性和沉浸式體 驗。搭載 1 支雙音圈低音炮,4 支低音單元,3 支中置單元,5 支高音單元,2 支環繞單元,4 支頭 枕單元,構建整車立體環繞系統,同時支持 5.1 聲道和 7.1 聲道,低頻下潛至 30Hz,提供優質的音 頻體驗。

問界 M7 繼承 M5 優點,在空間及智能化方面進一步升級。車身設計方面,車身空間進一步加大, 長寬高達 5020×1945×1775mm。座艙方面,第二排使用零重力座椅,提升乘坐舒適度;HarmonyOS 系統增加了超級桌面功能,可以讓手機 APP 全部投屏至車機,並自動適應橫屏車機頁面。動力方面, 舒適版/旗艦版零百加速 7.8/4.8s,CLTC 工況續航可達 1220/1100km。 渠道優勢顯著,銷售終端賦能,門店鋪設迅速廣泛。截至 2022 年 12 月,問界體驗店達 776 家,用 戶中心 182 家,覆蓋全國 224 家城市。相比其他新勢力品牌,門店數量有顯著優勢。問界依託於華 為銷售網路,線上登錄華為智選商城進行銷售;線下依託於原有手機門店,面積超過 200 平米的華 為門店可以申請賣車,相比於其他新勢力品牌從 0 開始建設門店,問界門店改造時間短,在選址、 尋租、裝修、銷售人員招募及培訓環節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華為銷售渠道為問界提供更加廣 泛的線上線下銷售覆蓋面和大量流量入口。


江淮汽車

江淮汽車成立於 1964 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 老牌自主汽車廠商。江淮汽車整車產品基本涵蓋乘用車及商用車全品類,包括重、中、輕、微型卡 車、多功能商用車、MPV、SUV、轎車、客車等,包括「思皓」、「瑞風」、「JAC」、「安凱」等品牌;此 外核心零部件產品覆蓋專用底盤及變速箱、發動機、車橋等。 代工蔚來,新能源製造能力優秀。2016 年,江汽集團與蔚來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互聯網+ 智造」模式,為蔚來提供旗下汽車代工業務。打造了擁有國內自主品牌首條高端全鋁車身生產線的世 界級智造工廠——江淮蔚來先進位造基地,通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實現了自動 排產、自動能源管理、自動質量檢測。2022 年 12 月 12 日,江淮蔚來先進位造基地第 30 萬台汽車 下線,再度刷新中國高端品牌汽車量產下線速度。

牽手大眾,有望帶來業績增量。公司與大眾合作緊密,2017 年雙方簽署新能源項目合資協議,成立 合資公司江淮大眾,後更名大眾汽車(安徽)。2020 年簽署產品組合框架協議,大眾集團承諾將授 予合資公司 4-5 個大眾集團純電動品牌產品,目標在 2025、2029 年分別生產 20~25 萬輛、35~40 萬 輛,預計總收入分別達到 300 億元、500 億元人民幣。2022 年 2 月,大眾安徽 MEB 工廠完成車身車 間交付;3 月,大眾安徽綜合實驗中心研發測試場於合肥正式破土動工;6 月,大眾安徽首台白車身 從全新車身車間正式下線,預量產車的下線工作將進入快車道,大眾安徽 MEB 工廠首款車型將於 2023 年量產。7 月,江汽、大眾、大眾安徽簽署大眾智慧物流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參與 各方將攜手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出智慧物流試點項目,進行智能網聯移動出行與自動駕駛運輸 服務的相關測試。該項目第一階段計劃於 2022 年第四季度啟動試運行,持續到 2023 年上半年;項 目第二階段運營時間將從 2023 年持續到 2025 年。與大眾集團在產品、技術上的合作有望貢獻業績 增量。


奇瑞汽車

高端轉型受挫,瑤光戰略加速智能化技術提升。奇瑞燃油車時代多次嘗試高端化轉型,先後推出瑞 麟、觀致、星途等品牌,但受產品定位、競品競爭、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銷量表現欠佳。新能源 方面,奇瑞銷量表現出色,但集中於低端車型。據乘聯會零售數據顯示,2022 年奇瑞汽車銷售新能 源汽車 22.1 萬輛,其中 QQ 冰激凌銷量達 9.7 萬輛,奇瑞 eQ 銷量 9.4 萬輛,佔比超 86%。奇瑞於 2022 年 9 月正式啟動「瑤光 2025」前瞻科技戰略,涵蓋:1)車型平台架構「火星架構」;2)混動、電 動、氫能等多種動力形式「鯤鵬動力」;3)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雄獅科技」;4)數據應用及合作 夥伴生態板塊「銀河生態」。並將以四大核心領域為基礎全力打造包含平台架構、三電、智能駕駛、 智雲平台、生態夥伴在內的 13 大核心技術,構建面向新時代的技術創新鏈,豐富技術儲備,加速智 能化轉型。

華為奇瑞合作已久,智能化領域持續賦能。自 2020 年雙方簽訂合作協議以來,奇瑞多款車型上已搭 載部分華為系統及零部件,包括 iDVP 平台、毫米波雷達、MDC 等產品。據 XEV 研究所報道,後 續奇瑞與華為將聯手打造高端純電中型轎車 E03,基於奇瑞 BEV 純電平台,搭載華為鴻蒙智能座艙 系統,預計於 2023 年第四季度推出。華為技術加持及瑤光戰略規劃,有望推動奇瑞智能化、高端化 轉型。

Huawei Inside 合作模式

Huawei Inside 模式是華為與車企整合雙方優勢資源,與車企共同定義、聯合開發汽車子品牌。該品 牌將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車身將打上 HI 標識。HI 模式車型均搭載華為高階智駕方案 ADS,輔助駕駛功能表現出色。但軟硬體配置要求較高,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合作車型價格帶普遍 較高,加上產品交付較慢等問題,使得 HI 模式商業化進展緩慢。

北汽藍谷

華為與北汽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極狐阿爾法 S 車型。華為和北汽自 2017 年開始合作,2020 年華為 工程師入駐北汽研發基地,以場景定義需求,共同開發解決上千條功能需求。未來,雙方還將在智 能化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聯合打造@me 智能化平台,全方位布局場景化座艙、車聯網、自動駕駛等 領域。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已於 2022 年 7 月正式交付。基礎版售價 38.89 萬元,高階版售價 42.99 萬元。2023 年預計合作推出一款新的高端 SUV,及阿爾法 S·HI 版的長航版。此外,據 IT 時 報報道,華為將與北汽基於智選模式合作,內部代號 X80,基於極狐平台打造,但不會沿用極狐品 牌,新車預計 2024 年上市。


極狐 αS 華為 HI 版智駕配置強大。硬體方面,極狐 α S 華為 HI 版是全球首款搭載了 3 顆激光雷達 的量產車型,感測器部分共搭載 3 顆激光雷達、6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9 顆 ADS 攝像 頭、4 顆環視攝像頭。座艙使用基於麒麟 990A 的華為智能座艙,搭載華為使用昇騰 620 晶元的 MDC 810 智能駕駛計算平台,達到 400TOPS 算力。充電方面,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使用 2.2C 閃充技 術,可以在 10 分鐘內充電 195 公里,15 分鐘完成 30-80%充電。軟體方面,搭載鴻蒙操作系統和華 為 ADS 高階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可以實現高速公路輔助駕駛能力、城區高階輔助駕駛、代客 泊車服務等。2022 年 9~12 月,極狐阿爾法 S HI 版先後通過三次 OTA 升級,開發狂暴/賽道模式, 新增 RPA 遙控泊車等多種功能,推送上海城區 NCA 輔助駕駛功能,進一步優化駕乘體驗。

長安汽車

阿維塔 11 於 2021 年 11 月首次亮相,主打情感智能,定位長安汽車高端品牌。阿維塔前身為長安蔚 來,於 2020 年 4 月由長安和蔚來共同成立。21 年 5 月更名阿維塔科技。阿維塔官方信息顯示,21 年 10 月,阿維塔科技首款車型阿維塔 11 於重慶工廠成功試製下線。22 年 12 月正式量產下線,截 至 23 年 2 月門店已達 100 家左右。阿維塔 11 定位情感智能電動轎跑 SUV,力求做最「懂你」的智能 車,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交付破 2000 台。

長安攜手華為、寧德,共同賦能阿維塔品牌。阿維塔 11 基於長安、華為、寧德攜手開發的 CHN 平 台打造。其中,長安負責底盤設計、整車集成,華為負責電池管理系統及軟體科技,寧德時代提供 電池。三者聯合開發使得數據互通,開發效率更高,產品性能更好。阿維塔 CLTC 續航里程達 550~680km,百公里加速 3.98~4.5 秒,與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方面的合作為阿維塔 11 優秀的動力、 續航能力提供了保障。華為在手機端的設計、製造經驗和智能化系統技術有著充分積累,與長安共 同設計阿維塔造型、UI、內飾等,更好地適配激光雷達等感測器,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同時華 為也提供部分銷售渠道,阿維塔 11 已進駐北京、深圳等地的華為旗艦店,後續有望進一步拓展。


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模式

在傳統供應商合作模式下,Huawei 為車企提供以 MDC 為核心的高品質的智能化零部件,助力車企 造好車。華為 MDC 性能卓越、安全、穩定、可迭代、車規級、可量產、標準化、配套工具鏈完善, 受到大部分企業青睞。華為為長城(機甲龍)、廣汽(AION LX Plus)、比亞迪、吉利、上汽等企 業的多個品牌提供 MDC 產品,Momenta、禾多科技、商湯科技、MINIEYE、易控智駕、主線科技 等企業也基於華為 MDC 610/MDC 300 開發各自智能駕駛功能及相關演算法。 華為與大量廠商建立起廣泛合作關係,涉及產業鏈多個部分。隨著越來越多的合作建立,華為技術 水平也會在不斷合作中逐漸提升,產品會覆蓋更全面、性能表現更加出色、更加適合車機場景。


投資分析

長安汽車:經營業績持續改善,與華為寧德合作前景看好

品牌向上產品提速,發展前景看好。品牌方面,公司發布全新數字純電品牌長安深藍,與華為、寧 德時代合作打造高端 SEV 品牌阿維塔,優化 UNI、長安乘用車、歐尚及凱程等品牌策略。產品方面, 公司計劃 2025 年前推出 30 餘款產品,包括阿維塔 4 款、深藍品牌 5 款等。此外公司計划到 2025 年 實現長安品牌銷量 300 萬輛,其中新能源佔比達到 35% 。公司整體品牌向上發展,產品周期加速, 利好未來銷量及業績提升。 新能源發展迅速,深藍銷售情況良好,阿維塔前景可期。公司 2022 年發售深藍 SL03,市場反饋良 好,預期未來年銷 15-20 萬輛。此外 C673 預計 23 年 6 月上市,有望取得較好業績。阿維塔 E11 於 2022 年 12 月交付,E12 預計 2023 年內上市,後續將推出更多新品,前景值得期待。

攜手華為、寧德,共同打造阿維塔品牌。阿維塔品牌基於長安、華為、寧德攜手開發的 CHN 平台 打造。其中,長安負責底盤設計、整車集成,華為負責電池管理系統及軟體科技,寧德時代提供電 池。三者聯合開發使得數據互通,開發效率更高,產品性能更好。華為在手機端的設計、製造經驗 和智能化系統技術有著充分積累,與長安共同設計阿維塔造型、UI、內飾等,更好地適配激光雷達 等感測器,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同時華為也提供部分銷售渠道,阿維塔 11 已進駐北京、深圳等 地的華為旗艦店,後續有望進一步拓展。智能化方面,阿維塔 11 座艙搭載鴻蒙系統,擁有優秀的交 互能力。搭載華為深度合作的高速 NCA 智能導航輔助駕駛、城區 ICA 智能巡航輔助、APA 智能泊 車功能,智能駕駛能力領先。擁有一鍵備車、主動迎賓、情緒識別、智能情景模式及離車座艙感知 功能,「情感智能」表現出色。


賽力斯:電動技術及智能智造能力領先,智選模式攜手華為銷量出色

華為合作成效顯著,智選模式助力銷量攀升。公司為最早與華為進行智選模式合作的車企。2022 年 先後推出問界 M5、M7、M5 EV 三款車型,均與華為共同定義,搭載華為智能座艙、智能電驅等產 品,產品表現出色。藉助華為門店拓展銷售渠道,鋪設速度快、覆蓋城市廣、門店數量多,帶來銷 售網路方面的優勢。產品力和銷售網路帶來銷量和訂單的出色表現。據 AITO 數據披露,問界 M7 上市 4 小時後訂單量突破 2 萬台。截至 2023 年 2 月,問界品牌累計銷量 8 萬餘輛,後續銷量有望穩 定提升。

整車生產經驗豐富,智能智造能力領先。問界品牌主要通過兩江智慧工廠和鳳凰智慧工廠生產,均 依據工業 4.0 標準及工業互聯網要求打造,自動化程度國內領先,採用了先進的製造運營管理系統 及製造工藝流程,以實時在線的響應方式快速精準地進行規模化定製生產,實現關鍵工序 100%自動 化、執行嚴格的品控標準,在生產銷量較高的同時保障產品品質。電動技術深入布局,新能源業務 研發持續投入。公司全新打造的智慧電動汽車平台具有「硬體可插拔、場景可編程、生態可隨需、系 統自進化」的優勢,兼容純電和增程兩種驅動模式,同時通用化的平台設計能有效降低開發設計成本。 公司自研 DE-i 純電驅智能增程平台,在續航和性能方面表現出色。

營收增速顯著,利潤端短期承壓。問界品牌銷量表現出色,帶來營業收入的同比大幅增長。2022 年 前三季度營業收入 231.2 億元,同比增長 102.0%。後續隨著新車型的不斷推出,營業收入有望維持 同比高速增長。但產品尚處爬坡期,利潤端仍持續承壓。2022 年前三季度歸母凈虧損 26.7 億元,同 比下降 146.9%。主要是新產品處於交付初期,尚不具備規模效應,加上前期渠道布局、廣宣費用、 銷售服務費用等帶來銷售費用的大幅增加等原因所致。後續隨著交付量提升,毛利率及銷售費用率 有望持續改善,帶來規模凈利潤的逐漸改善。

江淮汽車:商乘並行,銷量有望改善;合作廣泛,助力業績增長

江淮汽車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老牌自主汽車廠 商,整車產品基本涵蓋乘用車及商用車全品類,包括重、中、輕、微型卡車、多功能商用車、MPV、 SUV、轎車、客車等。乘用車形成以思皓品牌為主的產品矩陣,據公司產銷快報披露,2022 年全年 累計銷量 50.0 萬輛,同比下滑 4.5%。2022 年江淮乘用車累計銷量 30.2 萬輛,同比增長 19.6%;其 中新能源產品表現出色,2022 年實現銷量 19.3 萬輛,同比增長 44.0;轎車銷量增速明顯,剔除蔚來 代工產品 ET5、ET7 後,仍實現銷量 3.7 萬輛,同比增長 36.4%。商用車以輕卡為主,銷量有望隨行 業一同改善。


華為合作造車,智能化領域深入賦能。2019 年公司與華為正式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暨 MDC 平 台項目合作協議》,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企業信息化、智慧園區、智能工廠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公司 2021 年推出 MIS 皓學架構,應用于思皓 QX、思皓曜等車型,採用鴻蒙 OS、麒麟 990 晶元, CPU 算力大於 75kDMIPS。思皓愛跑搭載華為智能駕駛系統以及華為全球首發的 77G 毫米波雷達。 據電動知家消息,華為與江淮預計合作推出的新車型,定位於中端市場,價格區間在 20-35 萬元。 江淮汽車擬投入近百億元打造全新工廠。預計最快將在 2023 年第三、四季度開啟銷售。

代工蔚來牽手大眾,多模式助力業績增長。2016 年公司與蔚來汽車簽署約 100 億戰略合作協議,蔚 來汽車提供生產所需零部件和物料;公司負責汽車投產生產,雙方共同生產新能源合作汽車車型。 江淮與蔚來汽車聯合打造的世界級智造工廠,代工生產 ES8、ES6、EC6、ET7 等車型,打造了擁有 國內自主品牌首條高端全鋁車身生產線的世界級智造工廠——江淮蔚來先進位造基地。2022 年 12 月 12 日,江淮蔚來先進位造基地第 30 萬台汽車下線,再度刷新中國高端品牌汽車量產下線速度。 公司 2017 年與大眾簽署合資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江淮大眾。2020 年簽署產品組合框架協議,大眾 集團承諾將授予合資公司 4-5 個大眾集團純電動品牌產品,目標在 2025、2029 年分別生產 20~25 萬 輛、35~40 萬輛,預計總收入分別達到 300 億元、500 億元人民幣。

均勝電子:新能源及智能網聯全面布局,未來發展看好

汽車電子多點布局,未來發展看好。22H1 公司汽車電子業務實現收入 65.9 億元( 8.7%),若剔除 歐元貶值影響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 20%,保持較高增速。智能駕駛業務公司成立研究院,L0-L4 產品已具備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2022 年將陸續定點和量產,同時與英偉達合作,基於 Orin 晶元開 髮針對 L2 高速公路及城市 NOA 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新能源推動電控模塊多合一等產品開發。 公司智能化與電動化多項產品齊頭並進,22H1 收穫訂單 250 億元,未來發展看好。 汽車安全業務短期承壓,後續有望改善。2022 年受全球疫情、晶元短缺、俄烏衝突、歐元匯率下跌 等影響,汽車安全業務收入出現下滑;原材料及運費漲價導致毛利潤減少約 6.6 億元,毛利率短期 承壓。22H1 汽車安全業務收穫訂單 400 億元,後續晶元短缺及疫情緩解,收入有望逐步改善;原材 料及運費後續有望下降,並和上下游共擔壓力,加上全球重組優化、公司各項運營優化等影響,毛 利率有望企穩回升,助力公司業績增長。

華陽集團:HUD 產品矩陣不斷完善,發展前景看好

產品矩陣不斷完善,HUD 加速發展。公司擁有豐富的智能座艙產品線,座艙域控獲多家企業定點, 部分項目量產爬坡。HUD 產品獲長城、長安、吉利、廣汽、及蔚小理等多家客戶定點項目,客戶結 構持續改善。智駕業務持續推進,新設子公司華陽馭駕專註智能駕駛業務。與地平線合作的智駕域 控產品正在推廣。壓鑄業務覆蓋面持續拓寬,定點項目不斷增加,收入有望持續提升。 自主品牌深度合作,下游銷量表現出色。公司與長城、長安、吉利、廣汽、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及小 鵬、問界等新勢力合作較深,涉及產品眾多。隨著自主品牌銷量提升及滲透率上升,有望帶動公司 產品收入增長。

華為合作拓展新技術路線,競爭優勢進一步完善。公司 AR-HUD 技術路線不斷豐富,雙焦面 AR-HUD 產品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並獲得定點項目;斜投影 AR-HUD 產品已向市場推廣;光波導 AR-HUD 與 瓏璟光電戰略合作攜手開發。華為 AR-HUD 採用 LCoS 技術,目前已在飛凡 R7 上搭載。公司 LCoS AR-HUD 與華為合作攜手開發,增加技術路線覆蓋,進一步提升在 AR-HUD 領域的競爭優勢。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智庫 的精彩文章:

半導體設備行業研究:國產化加速,開啟千億新藍海
電子特氣行業研究報告:成長動力強勁,國產替代加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