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縱奇才,也對抗不了命運
西漢代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張家口蔚縣,有一個叫做馮唐的人。
這個馮唐的祖父,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中丘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臨沂。
後來天下大亂,七國紛爭,秦朝一統而又快速崩壞,之後楚漢對峙,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在這個過程中,老馮家因戰亂而遷徙,慢慢的從中丘搬到了代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西南部一帶。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不算漫長的遷徙,卻印證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段發展和巨變。
馮唐生活的年代,是西漢文帝時期。
文帝時期,朝廷已經開始逐步的施行察舉制。
什麼叫察舉制呢?這是一種人才選拔方式。
先秦戰國時期,如果你想要做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你要有一個好的出身,你得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因為只有高門顯赫,朝廷認可你的背景,你才有機會做官。
而如果你是寒門子弟,布衣百姓,你想要做官,那你還是想想得了。
到了西漢初年,朝廷認為以前這種只靠家世門第選拔人才的方式,它不太行了。
世家大族中的子弟不一定都是賢良之才,只知道吃喝玩樂的飯桶,那也不在少數,你讓這樣的人做官,那不純純是糟蹋糧食,浪費社會資源么?
反之,寒門子弟也許登不上檯面,但往往這樣的人寒窗苦讀數十載,人家才是實打實的經綸滿腹,人家才是對國家有利的人吶!
而為了在社會上選拔人才,察舉制應運而生。
俗話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朝廷要人,那往大了說,都是皇帝的人才,都是為了皇帝而服務的。
可咱話又說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漢大了去了,人也海了去了,皇帝要撈人,要找點人才,他總不能還得自己下到民間去撈人,也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甄別人才,一來他沒有那個時間,二來他也沒有那個精力。
皇帝不是鋼鐵俠,你總不能讓他二十四小時不休息,更不能把他給使死。
天下事,人間情,素來是仰而求者難,俯而拾者易,皇帝自己幹不了的工作,自然有底下人幫他干。
察舉制的精髓就在於,可以由地方長官在自己的轄區內隨時隨地的考察,選取和推薦人才到中央朝廷,再由中央朝廷的相關部門進行甄別,最後決定人才的去留和任用。
那麼問題來了,地方官員選拔和推薦人才所側重的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是做人的誠孝之心。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這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被推薦,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得是個大孝子,十里八鄉都很有名氣的那種才行。
巧了,馮唐同志就是個孝子,因此能舉孝廉被地方長官發現,推薦成為一名中郎署長,主要工作就是陪王伴駕,侍奉漢文帝本人。
這個中郎署長,相當於是今天科長,主任一類的職務,是官兒,但是官兒不大,而且沒有什麼發展前景。
並且,一般來說,在宮裡干郎官的一般都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畢竟歲數小,時間充裕,有的是機會拼搏,所以即便是在郎官這種閑職的位置上蹉跎幾年,那問題也不是很大。
可馮唐做郎官的時候,歲數已經不小了,三十多歲,別人都已經步入事業發展期,可他卻還是一介郎官,默默無聞。
宮裡的郎官粗略估計也有幾百號人,皇帝也不是天天召見,馮唐能見皇帝的機會那就更少了。
馮唐見不到漢文帝,但有時候漢文帝在宮裡轉悠,卻能遇到馮唐。
皇帝看到馮唐,那心裡也是相當詫異的,因為平時宮裡的郎官都是年輕人,很少有馮唐歲數這麼大的,於是皇帝就問馮唐:
老人家怎麼這麼大歲數還在做郎官?你是什麼地方人?祖籍何處啊?
馮唐告訴皇帝,自己是趙國時期的代地人。
這個漢文帝呢,他沒當皇帝的時候,曾經就做過代王,封地就在代地,所以他對那旮沓是很熟悉的,中國人愛敘舊,對故鄉或者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更是擁有無限的遐思,因而他立刻回憶起了自己在代地的一些往事:
以前趙國有個叫做李齊的將領,聽說領兵打仗的業務很不錯,你認為這個人如何?
馮唐回答說:這人我聽過,比不上當時趙國的另外兩員名將,廉頗和李牧。
漢文帝不太服氣,因為在他的印象里,李齊才是趙國一等一的名將。
馮唐表示,這我肯定不能和你扒瞎,因為我祖上就曾經在趙國上班,無論是李齊,廉頗還是李牧,我祖上都接觸過,只有接觸過,那才有發言權,所以「李齊不太行」這個結論,那可信度是很高的。
漢文帝聽罷,只好嘆息道:可惜我沒有如李牧廉頗這樣的將領啊,如果我有這種級別的名將,我還用擔心匈奴人的滋擾么?
馮唐則表示,我估計吧,就算你有了李牧和廉頗這樣的將領,你也不會任用他們。
漢文帝一聽,呦呵,這不是是諷刺我識人不明,不會用人么?
皇帝很不高興,天兒也不聊了,直接回宮了。
回宮之後,漢文帝還余怒未消,他越想越生氣,又把馮唐叫到宮裡來責問:
咱就是說,你作為臣子,我允許你批評我,但問題是你不能在公共場面批評我,你應該在私底下跟我說才對,剛才外面那麼多人,你張嘴就來,你搞的我很沒面子啊。
馮唐回答道:我這個人又蠢又笨,不懂得這些道理。
馮唐的態度很不好,當然跟他本人對皇帝,對朝廷心中有憤恨之情,有很大的關係。
馮唐歲數也不小了,一直在宮裡混日子,從來沒有被重用過,在他看來,漢文帝就是一個識人不明的人,連自己這樣的人才都不能善用,給你李牧廉頗,那不也是白搭么?
馮唐態度不好,但漢文帝不愧是明君,竟然不恥下問,詢問馮唐:
說話咱得講理啊,你不能信口開河,你怎麼就知道,如果給我李牧和廉頗,我就不會重用他們呢?
馮唐回答道:咱們西漢有一處地區,叫做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雲中郡的郡守,叫做魏尚。
聽說這個魏尚啊,是個十分優秀的邊將,收上來的稅金,他從來不會獨吞,而是全都用來犒勞將士們,有時候錢不夠,他還自己自掏腰包,為了給將士們改善伙食,他五天就殺一頭牛。
他這樣團結士卒,優待兵士,因此他統御的軍隊戰鬥力很高,凝聚力很強,匈奴人看到了都繞著走。
魏尚手下的士兵,那都是當地募兵,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從村野之地過來參軍,報效國家的。
這些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其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朝廷的法度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當然這你也不能怪他們,因為本身他們所處的那個地方,文化發展就不是很好,朝廷的法律普及,還沒有到他們的那個地方去。
因而,他們是一群只懂得拼殺,只懂得為國效力,簡單而純粹的人。
前不久他們在戰場上打仗,殺了很多匈奴人,清掃戰場的時候上報殺敵人數,一時疏忽多報了六個人,朝廷認為他們犯下了欺君之罪,現在因為這件事兒,魏尚被褫奪了官職,還下了大獄,聽說要關上整整一年時間。
馮唐說到這裡,他就不說了。
馮唐雖然是不說了,但馮唐的言外之意,漢文帝是聽出來了。
啊,魏尚這麼優秀,這麼能幹,這麼忠心的將軍,你漢文帝都不懂得珍惜,不過犯了點小錯你就這麼收拾人家,你還指望有李牧和廉頗那樣的將領為你效命,你不純純是異想天開么?
漢文帝聽完,可以說是醍醐灌頂,他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過失,不僅赦免了魏尚,將他官復原職,還順便提升了這個敢於仗義執言的馮唐的官職,把他任命為了騎都尉。
這個官職有讀者可能不熟悉,作者舉個例子,東漢末年的曹操曹老闆就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如公孫瓚,呂布,乃至於董卓,都做過這個騎都尉。
可以說,這個騎都尉,他屬於是預備役幹部,能幹上這個,就等於是跨出了輝煌仕途的第一步。
幸福來的太過突然,讓馮唐有些目眩神迷,只是他不知道,隨著年華逝去,這已經是他人生中能夠達到的頂點了。
漢文帝死,漢景帝即位,景帝很顯然對已經老之將至的馮唐不太感興趣,直接給他擼到了西漢的封國楚國去做丞相,相當於是給下放了,後來連地方丞相的職務也給他免了。
景帝死,武帝即位,武帝這個人,倒是十分重視人才,當時西漢朝廷里的同僚們也很給馮唐面子,一聽說武帝要人,紛紛舉薦馮唐,但問題是,當時的馮唐,已經直逼一百歲了,歲數實在是太大了,因此漢武帝終究是沒有啟用他。
昔李廣有射虎之威名,但一生到老,未獲朝廷封賞,嘆馮唐有乘龍之才氣,可終其一生,落得懷才不遇。
太史公司馬遷用八百多字記敘了這位西漢奇人的生平,透過泛黃的書頁,我們又該如何去品味馮唐這命運乖舛的一生呢?
※朱瞻基:斗蛐蛐純屬子虛烏有,但卻創立了一項幾乎毀滅明朝的制度
※營銷號是不會好好講歷史吧?那我講一段西夏歷史來給它們做個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