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要如何才能逆襲?
衛綰,代郡大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蔚縣。
蔚縣這個地方,很有特色。
它處在恆山,太行山和燕山交匯之地,所以蔚縣具有這三座山的不同地貌特徵,南部是深山,中部是河川,而北部則是丘陵。
來蔚縣,河山大好,風情萬種,你可以盡收眼底。
生於蔚縣的衛綰,那也是個奇人。
衛綰是西漢生人,最早出現於西漢文帝時期。
我們知道,終西漢一朝,朝廷選拔人才的方式,是察舉制,也就是靠地方長官向中央朝廷推薦他認為比較不錯的人才,所以如果你想要做官,最重要的就是你個人要有名氣,說白了一句話,要麼你舉孝廉,要麼你很有錢。
這個衛綰,他名氣不大也沒有錢,但是卻可以青雲直上,從普通人一路坐到丞相。
朋友們,從普通人到丞相,寫出來就七個字,但想要實現這個過程,給你七十年的時間,你也不一定能辦到。
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普通人,很普通很普通的那種,想要實現階級上的跨越,那是很艱難的。
造反的黃巢屢試不中,發瘋的范進不過中了個舉人,就更不用說那個四十六歲才考上進士卻開心的「春風得意馬蹄疾」,想要「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了。
唐朝有科舉,寒門子弟也可以做高官,但西漢沒有科舉,只有察舉,而且就算是察舉,那也要等到漢武帝時期才正式執行,所以作為布衣百姓的衛綰,他想要混到官場上去,必然要有點別緻的,特殊的本領。
那這哥們有么?您還別說,還真有,這位仁兄別的不會,但是駕駛馬車的技術非常厲害。
古代的馬車,比較大,比較笨重,比較難以擺弄,而且往往是一輛馬車要配上好幾匹馬,所以駕駛起來很有難度,車夫稍微一分心,一不留神,輕則顛簸難行,重則人仰馬翻。
達官顯貴要乘車出行,那漢文帝劉恆是皇帝,那他當然有事沒事兒也要乘車溜達,所以,漢文帝需要一個駕駛技術高超,控馬技術一流的司機來為他保駕護航。
所以,擅長駕駛馬車的衛綰被選中了,成為了漢文帝的郎官。
有讀者可能會問了,你說馬車不好駕駛,又說衛綰駕駛技術牛,那他到底是怎麼個牛法兒呢?
是能單手開車啊,還是底盤特穩,還是飆車多年零事故啊?
不好意思,作者不知道。
那作者為什麼不知道呢?因為史書沒有記載。
史書只記載了衛綰駕駛技術好,至於具體怎麼好,不好意思,一字未提。
史書一字未提,那作者就絕不能胡編亂造。
反正總而言之一句話,漢文帝只不過是在人群中看了衛綰一眼,從此後就再也沒能忘掉他的容顏,很快把衛綰提拔起來,安排到宮中做了郎官。
郎官,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室主任的職務。
說白了,雖然是躋身朝廷成了公務員,但問題是,郎官這個職務在朝廷里並不稀罕,到處都是郎官,皇帝不一定能記得住你衛綰,皇帝也不一定天天召見你。
從牆外走到牆內,衛綰才發現,牆內的生活壓力也很大。
作為普通人,從民間的白身布衣到朝廷里的一員小吏要耗費漫長的時間,而從未央宮的大門走到正殿,到天子膝下,從地理學的角度上來說雖然沒有幾步,但卻往往要走一輩子。
想要往上爬,那就要開動腦筋,拉關係走後門送點禮,實在不行投筆從戎,到戰場上去建立軍功,這都是不錯的選擇。
衛綰,當然也有他自己的辦法,他的辦法古老而傳統,那就是,踏踏實實的工作。
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總會被皇帝看見。
這種想法,那當然很幼稚,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騙局,就是有錢人告訴貧苦人,只要你努力,你就會成功,你就會和我一樣有錢。
因為,如果方向不對,你再努力,那也是白費。
衛綰很努力,雖然只不過是做了個郎官,但他辛勤工作,從不請假,積極打卡,自己分內的工作乾的更是相當出色。
史料當時是怎麼記載他的呢?史書說他「醇謹無他」,意思是說衛綰這個人,每天就是認真工作,從來沒有什麼其它的想法。
慾望太多的人,往往會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心無雜念的人,卻時常會在不經意中收穫自己想要的東西。
衛綰認真工作,還真就被漢文帝給看到了。
漢文帝一看衛綰這小夥子行啊,埋頭苦幹,任勞任怨,這不正是我打造治世的人才么,於是再度提拔,把衛綰升職為了中郎將。
西漢時期的武官級別,從上到下分別是將軍,中郎將和校尉。
但問題是,如果不是朝廷有對外的大規模戰爭,是很少設置將軍的,所以中郎將就基本上是當兵的能獲得的最高的官職了。
衛綰所擔任的這個中郎將,他還不是普通中郎將,而是在皇宮裡統兵的,統領的還是皇帝的親兵,所以本質上來講,衛綰就是未央宮的保安隊大隊長。
文帝時期,太子是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景帝。
景帝做太子的時候,比較喜歡在宮裡左右活動,所以他時常會邀請漢文帝身邊的一些近臣和內侍來自己的太子府吃飯。
雖然說受邀者都是高官,都是非富即貴,但你再高再貴,你也比不過皇帝的兒子,更何況劉啟還是太子,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會賣劉啟這個面子,劉啟只要一發請柬,大家就都來捧場。
衛綰作為未央宮保安隊長,那當然每次也在邀請之列,但衛綰和其他人還不太一樣,他這個人就喜歡踏踏實實的干工作,不喜歡湊熱鬧,所以每次劉啟邀請他吃飯,都被他給婉拒了。
太子邀請你吃飯,你不來,那你就是不給太子面子,你不給太子面子,那你就是瞧不起太子,所以當時年輕氣盛的劉啟,對衛綰可就有點心存芥蒂。
漢文帝劉恆當然知道兒子劉啟的心思,生怕以後劉啟當了皇帝收拾衛綰,於是在臨終前還專門交代劉啟:
綰長者,善遇之。
意思是說,衛綰是個老實人,沒什麼壞心思,你當了皇帝之後,你可要好好的對待他。
劉啟答應的挺好,但父親文帝一死,他接班成了漢景帝之後,他可就開始不老實了。
漢景帝這個人,他性格上是有點問題的,當年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和西漢的吳王劉濞的兒子下棋,結果倆人下棋的時候發生口角,劉啟一個不樂意,直接拿起棋盤,把吳王劉濞的兒子給打死了,結果間接導致了吳王劉濞發動七國之亂。
你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劉啟的性格,他是很暴躁的,有點錙銖必較,睚眥必報,所以景帝一直對當年自己邀請衛綰來吃飯,衛綰卻死活不來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後來還單獨召見過衛綰,質問衛綰當初為什麼不給自己面子。
衛綰也是老實人,漢景帝責問他,他也不找理由,只是推說自己身體不好,所以對吃飯喝酒什麼都比較稀鬆,所以不是說不去吃飯是不給你面子,而是怕自己去了掃了你們的興。
面對這樣的老實人,面對這樣坦誠直接的回答,漢景帝非常滿意,氣也不生了,仇也不記了,反而還加封他為河間王太傅。
河間王太傅,這是個虛職,但是很顯然,皇帝已經和衛綰達成了和解。
後來七國之亂爆發,吳王劉濞聯合老劉家的哥幾個造景帝的反,衛綰還曾經作為將領上陣殺敵征討叛軍,又立下來了很大的功勞,那順手再來一波升職加薪,升為中尉也是很合理的。
中尉,九卿之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執金吾」,衛綰這就算是位極人臣了。
這個時候的衛綰,說實話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執金吾的這個工作量也很大,七國之亂前後朝廷政局紛亂,動不動就殺人死人,景帝一看衛綰這也歲數大了,因此直接就讓他告老還鄉了。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人生進程到了這一步,那基本上就算是定局了。
大風大浪也見識過了,皇帝跟前兒也風光過了,好日子也有過,苦日子也熬過了,剩下幾年光景,在故鄉了此殘生,那也就算完了。
畢竟衛綰已經不是普通人,未來在史書上已經會有你的名字,會有你的記載,相比之那些在悠悠歷史長河中隻言片語都留不下的人,你衛綰就偷著樂吧。
然而,命運雖由天定,但功業必由人所成,衛綰的天命,還沒有結束,因為後來漢景帝又給他叫回去了,原因是漢景帝的太子劉徹,也就是未來的漢武帝缺個老師,漢景帝左看右看,發現只有老成持重的衛綰合適,於是乾脆重新啟用衛綰,讓他擔任太子太傅,專門做劉徹的老師。
衛綰雖然歲數大了,但是對待工作是一點也不含糊,認認真真的教了劉徹五年之後,又喜提升職,這一回,他來到了他人生中的頂點,也是終點,那就是大漢丞相。
漢景帝讓衛綰做丞相的理由也很簡單,衛綰這個人,你指望他在丞相的位置上干出豐功偉績,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這輩子也沒有這樣的能耐,景帝願意把他放到丞相高位上的原因,是因為衛綰能替朝廷兜底兒。
雖然我沒什麼成就,但我這個人也絕不會犯下過錯。
漢文帝和漢景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優秀帝王代表,他們當然也有進取之心,但問題他們都清楚的意識到了,現在並不是銳意進取,而是休養生息的時候。
而他們借著休養生息打造文景之治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衛綰這麼一個穩重的人。
命運終於對衛綰的老實巴交有了最大的回報,當年在代郡執鞭捧蓋的衛綰,可能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走上這西漢相位。
三年後,景帝病逝,武帝執政,衛綰終於再一次的退休了。
作為一個從漢文帝時代走過來的老臣,就算是衛綰做過漢武帝的老師,漢武帝也不喜歡他。
因為,在年輕的皇帝看來,衛綰沒有進取之心,他的身上沒有朝氣,反而散發著時代夕陽的味道。
所以,漢武帝辭退了衛綰。
衛綰再一次回到了家鄉,回到了代郡,他終於有時間重溫這河山大好,看一看恆山,太行山和燕山的風貌了。
只是,當他老死將至,昏眊重膇之時,聽著耳邊的山風呼嘯,會不會想起西漢的文景二帝,和自己那些遠去的時光呢?
※南平後主高繼沖:我雖然不出名,但我治下的南平可是個傳奇王朝
※明朝大舞台:雖然只是個龍套,但他的光芒,比主角還要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