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姓氏來源
分布地區
據《姓氏考略》所載,嚴姓郡望主要有三個:天水郡:漢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馮翊郡:漢武帝置左馮翊,三國魏改置馮翊郡,治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華陰郡:古代縣名。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漢代時置華陰縣(因在華山之北故名華陰)。治所在今陝西省華陰縣東,南朝宋時移治今陝西省勉縣西北。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華州置華陰郡,治所在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華州。故城在現在陝西省華陰縣東南。
歷史來源
「嚴」源出
嚴姓源出有六:1、出自庄姓,為避明帝劉庄之名諱,改姓嚴。據《通志·氏族略·以謚為氏》所載,東漢時,庄姓為避明帝劉庄之諱,改姓嚴。到魏晉時期,姓嚴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復了原來的庄姓。這樣,就出現了庄、嚴姓並存於世的情況。故有「庄、嚴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說。2、出自羋姓,為戰國時楚莊王之後,以謚號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羋姓,楚莊王支孫,以謚為姓。」而羋姓又可追溯到黃帝後裔顓頊帝。3、出自戰國時秦有嚴君疾之後,以封邑名為氏。秦有嚴君疾,受封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以邑為氏,故稱為嚴君疾,其子孫遂世代相傳姓嚴,稱為嚴氏。4、出自古有嚴國,國人以國名為氏。據《姓考》所載,古有嚴國,國人以國為氏。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嚴為氏。據《晉書》所載,後燕慕容盛時丁零人有以嚴為氏者。6、出自少數民族有嚴姓。滿、彝、土、錫伯、朝鮮等族均有嚴姓。
得姓始祖
嚴忌。嚴忌,本庄姓,為西漢名滿四海的大學者、詞賦家,後人稱「嚴夫子」。其著述甚豐,有辭賦二十四篇,但流傳至今僅剩《哀時命》一篇,為哀傷屈原之作。史載,東漢時,因有明帝劉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嚴忌之姓嚴,亦為死後之事。嚴姓族人因尊嚴忌聲譽,奉其為嚴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嚴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來,故一開始就分布廣泛。史載,東漢時,嚴姓多居山東、湖北、安徽、浙江一帶。另四川、雲南、貴州一帶亦有嚴姓足跡。魏晉時,北方嚴姓多居於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北方地區,其中以陝西、甘肅嚴姓最旺,嚴姓發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馮翊郡、華陰郡皆出此二地。可見,此期北方嚴姓發展之盛況。但隨著後世戰亂,更朝換代,進而導致嚴姓多南遷等原因,中原嚴姓漸沉寂,而南方嚴姓日益出鋒露鞘。唐代以後,北方嚴姓雖經戰亂,發展受到壓制但還是有嚴姓名人鳳毛麟角於史冊,如唐代太府卿嚴挺之,出華陰(今陝西華縣)。而南方嚴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時有嚴仁、嚴羽、嚴參,均邵武(今屬福建)人,世稱「三嚴」。明清時期,嚴姓多居於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一線。另雲南、廣東等地亦有為數較少的嚴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嚴姓由大槐樹遷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間,嚴姓始有從福建、廣東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間,入台者數量漸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嚴姓尤以湖北、江蘇、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嚴姓比之全國漢族嚴姓人口逾半。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四。
堂號
天水堂:據《千家姓》說,古代嚴氏家族在天水郡。此外,嚴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富春堂」、「調山堂」、「古秋堂」、「鈐山堂」、「宜雅堂」、「四錄堂」、「尺五堂」、「海雲堂」等。五、宗族特徵1、嚴姓為一典型南方姓氏。2、嚴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見著於史,如西漢有一心閉門讀《老子》的嚴遵,東漢有隱士嚴光。武將有三國時嚴顏、唐時嚴武等。
【嚴姓宗祠通用對聯】
〖嚴姓宗祠門楣題辭〗
富春流芳「富春流芳」典出嚴光故事。嚴氏族譜載:「嚴光,字子陵,餘姚人,少與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東漢武帝劉秀),公乃變姓名隱身不見,帝思其賢,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乃備安車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後至,引光入論故舊。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聯與故人嚴子陵共卧。除諫議大夫,不屈,去。耕釣於富春山。今釣台即漢富春縣地也。」對嚴子陵不事權貴、志行高潔的精神風貌,歷代文人評價頗高。范仲淹為之作「嚴先生祠堂記」,稱讚其人其事云:「……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並作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嚴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天水世澤;富春家聲。——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嚴姓的「天水」郡望堂號。
姓源羋氏;望出華陰。——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嚴姓的姓氏源流。
會稽賢守;藕盪漁人。——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吳人嚴助,舉賢良,武帝時官中大夫,善於辯論。建元年間任會稽太守,有賢德。下聯典指清初文學家嚴繩孫,字蓀友,晚年號藉盪漁人,無錫人。早年與朱彝尊、姜宸英並稱「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間舉博學宏詞,歷官檢討、中允,參與修《明史》。詩作多吟詠山水田園,又能畫,著有《秋水集》。
大漢千古;先生一人。——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浙江省桐廬縣嚴子陵祠聯。
翻譯天演;卜筮成都。——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又留學英國海軍學校,光緒年間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總辦。中日甲午戰爭後,翻譯《天演論》,以「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號召人們救亡圖存,對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戊戌變法後,翻譯《原富》等,傳播西方政治經濟思想,首次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下聯典指西漢隱士嚴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時,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錢以自養,便閉門講授《老子》並著述,一生不願做官,為當時著名文學家揚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經指歸》十三卷。
成都跡著;富春名垂。——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介溪永駐鈐山堂上聯典指唐·嚴武,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鄭國公。下聯典指漢·嚴光,隱於富春山,耕釣以終,有嚴子陵釣台勝跡在。
魚台世澤;雉水家聲。——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出魚台,屬山東省。如皋古稱雉水。僑居如皋之嚴姓後裔有用此聯者。
遁居剡曲;賣卜成都。——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東漢·嚴光(子陵),隱富春垂釣。下聯典指西漢·嚴君平,隱士,賣卜於成都,日得百錢即閉門講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經指歸》。
〖嚴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五色驚彩鳳;千里震驄威。——嚴維撰嚴姓宗祠通用聯唐代進士嚴維詩句聯。
公子稱博士;鐵橋諳韻學。——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今文春秋學「嚴氏學」開創者嚴彭祖,字公子,宣帝時立為博士。下聯典指清代文學家嚴可均,號鐵橋,精通文字音韻之學。
〖嚴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譯文遵守信達雅;奇才擅長刻畫詩。——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近代思想家嚴復,首倡「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下聯典指明代詩畫篆刻家嚴拭,能詩、善畫、工篆刻。
幾道長留天演論;介溪永駐鈐山堂——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嚴復,字幾道,曾譯《天演論》。下聯典指明代弘治進士嚴嵩,號介溪,有《鈐山堂集》。星耀辰垣封鄭國;風流輔列典秘書。——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唐劍南節度使嚴武,功封鄭國公。下聯典指唐代名人嚴協律。
春暖煙波人下釣;夜深花月客垂簾。——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東漢初會稽餘姚人嚴光(本姓庄,避明帝諱改姓嚴),字子陵,曾與劉秀同學,劉秀建東漢即帝位的後,他改名隱居。劉秀派人到處尋找,後召至京城洛陽,任為諫議大夫,他小肯接受,歸隱於富春山。後來,人們把富春江上他垂釣的地方叫「嚴陵瀨」、「嚴子陵釣台」。
水光風力俱相怯;星象煙雲喜共和。——嚴復撰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嚴復撰書聯。
千秋大雅扶輪手:一片寒泉薦菊心。——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福建省邵武縣嚴羽祠聯。
〖嚴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萬石類嫗,賢揚東海;三體居士,高卧中林。——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東海下邳人嚴延年的母親。嚴延年,字次卿,年輕時學習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彈劾大司馬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二十七天後又廢去,朝中教都很懼怕他。任涿郡太守時,鎮壓豪強東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強,殺了很多人,被稱為「屠伯」。他母親從東海來,正遇上處決犯人,便不肯入家門,斥責他說:「天道神明,對人不能只管殺。我不願以老年人見年輕人受刑戮!」說完,便回東海去了。嚴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高官,東海人稱他母親為「萬石嚴嫗。下聯典指宋代羽族人嚴參,字少魯,志氣偉岸,斷絕與人交往。有人勸他廣結朋友,他則捂著耳朵不回答。
天祿談經,獨晰公羊之旨;富春垂釣,人欽肥遁之風。——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嚴彭祖。下聯典指東漢·嚴光。
秋水名篇,錦繡文章綿世澤;春山垂釣,聊將竿竹蘊經綸。——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江西省上猶縣嚴氏宗祠聯。全聯典指戰國時期文學家、哲學家莊周,因嚴由庄姓所改,故有把莊周亦當作先祖也,《秋水篇》《南華篇》都是莊周的文章。
系在楚庄,開自西漢,賜姓以來,分開水波流,世端祀典;派由遄頊,衍溯桐廬,肇基而後,挹春山氣脈,代起人文。——佚名撰嚴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江西省上猶縣嚴氏宗祠聯。全聯典指嚴姓的源流。
附錄:【嚴姓典故、趣事】
〖嚴亞照案〗1826年(清道光六年)初,在澳門的華人少年嚴亞照被葡萄牙少校法瓦喬(Favacho)殺害,其母嚴徐氏向香山縣府指控殺人兇手。香山縣府要求澳葡當局將被告送交香山縣丞衙門審訊。澳葡當局訛稱「兇手」是帝汶奴隸麥努埃爾,聲稱兇手應按葡萄牙法律判罪。嚴徐氏即至廣州上訴,兩廣總督阮元派廣州知府高廷瑤去澳門查處,高廷瑤多次向澳葡當局索取兇犯,仍遭拒絕,僅讓中國官員在澳門獄中面訊「罪犯」。結果,中國官員確認此人因醉酒殺人,澳葡當局又堅持照葡萄牙法律處決罪犯。3月13日,在澳門絞死這名帝汶奴隸時,聚集在刑場上的居澳華人發生暴動。他們認為被處決者無罪,兇手卻逍遙法外,還用磚石投擲中葡官員,搗毀法瓦喬的住宅,甚至準備衝擊大炮台。澳門總督出動配備有野戰炮的軍隊及炮船,並擊斃了一名中國居民,才勉強鎮住局勢。居澳華人還要求中斷對澳門葡人的糧食供應,因中國官府的阻撓而未能成功。
家族名人
嚴遂:戰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史載其初仕韓國,因與韓相俠累結仇,遂投齊。
嚴遵: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西漢哲學家。好老莊,精《大易》,遵從老子有生於無的思想,認為虛無是世界的本原,隱居不仕,以卜筮為生。著《老子指歸》。
嚴助:漢代會稽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有賢德。時武帝求才,邵舉助,帝拜為中大夫,後又任會稽太守,百姓稱其為「會稽賢守」。
嚴光:字子陵,會稽郡餘姚(今屬浙江)人。少曾與光武帝劉秀遊學,有高名。後秀稱帝,欲召光為諫議大夫,光隱姓埋名於浙江富春山,以垂釣自娛。
嚴綬: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書右僕射、太傅。為政寬厚,所轄之地土馬蕃息,境內安平。
嚴仁:邵武(今屬福建)人,宋代詩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於世。
嚴羽:邵武人,宋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滄浪集》二卷,現傳世作品有《滄浪詩話》一卷。
嚴嵩:袁州分宜(今屬江西)人,明弘治年間進士。授編修,官至太子太師,專國政二十餘載,陷害忠良頗多。其工詩古文辭,著有《鈐山堂集》,刻《歷官表奏》十二卷。嚴嵩死後,其子嚴世蕃獨攬朝政,賣官鬻爵,大肆揮霍,後為林潤所劾,遂處死。
嚴澄:常熟(今屬江蘇)人,明代音樂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風格清微淡遠,著《松弦館琴譜》等。
嚴拭:常熟人,明代詩畫篆刻家,崇禎年間進士。能詩、善畫、工篆刻,時人謂其「文才武略」。
嚴復:福建福州人,清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曾任北洋海軍學堂教授、京師大學校長等職。譯《天演論》、《中國教育議》等,另著《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等,其中不乏有譯成別國文字,流傳國外之作。
嚴彭祖:漢代東海下邳(今江蘇邳州)人,官任河南東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職。早年與顏安樂同學於眭孟,精「四書」、「五經」,對《公羊春秋》的解說精闢至極,曾談經於天祿閣。
嚴可均:浙江烏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學家,嘉慶年間舉人。其對文字音韻有深入研究,撰《說文聲類》、《鐵橋漫稿》等,另輯有《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一書。
嚴繩孫:江蘇無錫人,清代文學家。康熙時興博學鴻詞,授檢討,曾參與編修《明史》。工於詩,亦能畫,著有《秋水集》。
嚴遂成:浙江省烏程人,清代詩人,著有《海珊詩鈔》十一卷,補遺二卷、《明史雜詠》四卷、《詩經序傳輯疑》二卷等巨作。
※慎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