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氏姓氏來源
分布地區
頓丘郡:漢朝初期置頓丘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一帶地區。邾 國:一稱鄒國、邾國郡,商、周時期古國名,其時領地在今山東鄒縣一帶。春秋時期楚國滅邾國,遷其國君至今湖北黃岡一帶,遂稱其地為邾邑。秦朝時期在該地設邾縣,東晉朝末期被廢黜不再。
歷史來源
閭丘(lǘ qiū)姓源出
1.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邾國閭丘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2.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嬰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得姓始祖
閭丘嬰。閭丘是春秋時期邾國的一個地名,那時有個貴族被封在這裡做首領,他的後代就以封地為姓。在古籍《尚友錄》中記載,因為邾國一個叫閭丘的貴族被封到那裡,他的家族昌盛起來,便形成了閭丘複姓。該地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後來邾國被楚國吞併時,閭丘的公族逃到了齊國。春秋時期,齊國出了個名人叫閭丘嬰,他的家族又昌盛起來,然閭丘嬰的後代都不忘他們原來是邾國的貴族,所以這個家族在家譜上的堂號就記作「邾郡」。邾國是被楚國并吞的,楚國在春秋時很強大,而邾國是個小國,那時周朝廷已經管不了強大的諸侯國吞併弱小諸侯國的事,只好聽之任之。閭丘氏後人奉閭丘嬰為閭丘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閭丘氏複姓是非常古老的漢族姓氏,但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八位門閥。閭丘氏族人早期活動于山東地區,漢、唐之際在今河南省北部形成望族,以頓丘郡為郡望。唐、宋時期,陝西、河南均有閭丘氏族人的活動蹤跡。如今北京、上海、日本等地有少量閭丘氏族人分布。邾國的地理位置在現今的山東省鄒城市、滕州市等魯南一帶,以鄒城市為主。首都「邾」位於現今的山東省曲阜東南方的南陬村。閭丘這個複姓確實不大常見。按史書記載,曹安(顓頊的後代)為陸終第五子。周武王時,封其後裔曹挾於邾,且為附庸,建立邾國。所以,邾國為曹姓國,其爵位為子爵。西周時期,因為邾國長期受到魯國壓迫,後來一度投靠晉國以求庇護。至魯穆公在位時,邾國改稱鄒國,降為附庸。春秋時期,春秋時期,邾國逐漸強大,稱「邾婁」。後來,邾國為楚宣王所滅。最後邾國約在戰國中期滅亡。(按《世本》的說法邾國為齊所滅,但按地理位置而言邾國較有可能亡於楚。但及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可靠史料顯示邾國亡於何國、何時。而最後關於邾國的記載見於《孟子·滕文公》。)
堂號
邾郡堂:以國立堂。頓丘堂:以望立堂。
家族名人
閭丘卬:(生卒年待考),著名戰國時期齊國大夫。
閭 快:(生卒年待考),號閭丘子;魏國人。著名戰國時期陰陽學家。齊國大夫閭丘嬰之後。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閭丘子曾著書十三篇,惜已亡佚不再。
閭丘沖:(公元?~311年待考),字賓卿;高平人(今山東金鄉西北)。著名西晉詩人。性通達,好音樂,清平有鑒識,博學有文義,王衍譽之為「高才」。《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二卷,已佚。今存《三月三日應詔詩》二首、《招隱詩》一首,載《藝文類聚》、《初學記》;另有《武悼楊皇后服議》一篇,載《晉書·禮志》。
閭丘均:(生卒年待考),益州成都人(今四川成都)。著名唐朝文學家。
※丘氏姓氏來源
※梁丘氏姓氏來源
※佴氏姓氏來源
※夔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
※譙氏姓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