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封面來源:初代《恐龍戰隊》

2017年,《超凡戰隊》(Power rangers)重啟電影即將上映,而美版戰隊系列也走過了二十多年,這些年裡它陪伴了無數人的童年,「Go Go Power Rangers」的節奏迴響在耳畔,它是一份無法磨滅的記憶。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2017電影版《恐龍戰隊》劇照。

《超凡戰隊》劇集至今已經有超過20季,包括最著名的初代《恐龍戰隊》在內已經衍生出20隊不同的人類體演員陣容,還包括電影版,舞台劇等等。在這成功的背後,最初項目的啟動花費了美國製作方不小的努力,從日版的超級戰隊到改編美版《超凡戰隊》,這部讓全世界青少年青睞的特攝劇的成功卻不是一蹴而就,靠著幕後製作人的堅持才使得美版戰隊在西方國家問世。在無數長篇電視劇紛紛折戟的美國電視競爭中,《超凡戰隊》屹立不倒,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備受推崇的英雄主義科幻劇,就像其原型日版超級戰隊一樣長青。即使是今天,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甚至成人也會對《超凡戰隊》電影的重啟而充滿期待,這其中蘊含著的也許是人們少年時代的英雄夢想,亦或是一份情懷,這便是美版戰隊空前的影響力的佐證。美版戰隊是如何利用日版特攝的資源打造出屬於西方自己審美體系的英雄世界,這個系列又是怎樣贏得歐美乃至全世界青少年追捧的,那麼讓我們一起回顧美版戰隊從誕生至今日的起落沉浮,喚醒這熟悉又模糊的美版超級戰隊記憶。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哈伊姆塞班照片。

一、遲來的英雄

在80年代中期,哈伊姆·塞班(Haim Saban)的塞班製作公司(Saban Productions)就已經是歐美兒童電視幕後音樂製作的中流砥柱,塞班製作的動畫配樂被列為80年代歐美動畫配樂的標杆。在音樂上獲得不小成功的塞班和他的合伙人舒基·勒維(Shuki Levy)不滿足於公司在動畫配樂上的成就,轉眼就將目光投到了利潤更高的電視產業。當時,美國家庭電視機普及率逐步攀升,伴隨而來的電視頻道日益增多,短短五年里美國電視台數量就增加了約百分之三十。雖然電視台多了,但節目卻無法跟上電視台的增長,各個電視台都需要更多的娛樂節目來滿足觀眾市場需要。除了安排劇集重播填鴨式彌補不足,電視台更想要的是全新的電視節目。塞班想要填補的正是這一塊空缺——製作節目的條件十分苛刻,他必須要推出一組成本低廉、內容豐富、並可以快速製作的劇集,才能滿足電視台如此龐大的電視劇集需求,同時也為自己的公司盈利。

塞班公司先是製作了一檔周末晨間卡通電視節目「卡通之謎」(Kidd Video)給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TV Network),節目由真人秀、音樂和動畫片放映混搭組成,一共兩季27集的節目為塞班贏得了廣泛的好評,也讓公司在電視製作上嘗到了甜頭。但即使是這樣的節目,在製作過程中也耗費了太多時間和成本,並非塞班理想中的「短平快」模式的高產電視劇集,他需要再縮短拍攝進程,同時用更高效的完成儘可能多的劇集數量才能滿足電視台的胃口。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日版《超電子生化人》劇照。

1984年,塞班因公務出差到了日本,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休息。塞班打開了酒店的電視機想要看看節目放鬆一下,當時日本酒店的電視機只有3個日語頻道,這讓對日語一竅不通的塞班犯了難。但就在他來回切換頻道又不明所以的時候,電視里出現了五個年輕人變身超級英雄戰鬥的畫面,電視劇里的五個年輕人變身成了身著戰衣的戰士與外星怪物搏鬥,看不懂聽不懂日文的塞班瞬間對這個劇集產生了興趣,他暗暗思索:如果能將這樣的電視劇帶到西方國家播放給兒童觀看,也許會是不錯的主意。彼時,塞班在酒店所見到的動作片便是日本特攝代表作之一「超級戰隊」的第八代作品《超電子生化人》(超電子バイオマン),正是這一次奇妙的邂逅改變了塞班和他的公司的命運。當年的塞班第一次接觸到了「超級戰隊」和「特攝」這兩個對他而言陌生的辭彙,又進一步了解到了戰隊的幕後製作者,日本電視電影界巨頭東映株式會社,他才知道自己碰巧看見的超級戰隊是始於1975年的老牌特攝劇系列片。回到美國後的他還了解到,美國曾引進播放過超級戰隊劇集,但只有洛杉磯當地的日語有線頻道和夏威夷的地方電視台放送,並只是以日文原聲配以英文字幕的形式播放。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SABAN Brands展台合影。

另一方面,自70年代李小龍熱潮席捲美國,西方國家開始對「功夫」充滿憧憬,以功夫為主題的電視電影也逐漸在歐美火爆,電視台甚至會在周末安排功夫電視電影主題的系列片集中大放送。李小龍的崛起給青少年們營造出了新的功夫英雄偶像熱潮,當時越來越多的歐美青少年喜愛並模仿起了功夫電影,「功夫」這個神秘的東方力量在美國觀眾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攀升。超級戰隊片中的打鬥場面成功的吸引了塞班這個「老外」的注意,在他眼中這就是最能吸引觀眾的「功夫元素」,同時日本戰隊特攝中的變身制服、機甲戰鬥等元素也讓他大開眼界。塞班想要的是把這個「功夫電視」變成美國本土化的東西,不僅限於把原版片子翻譯成字幕放送,而是把超級戰隊重新包裝成符合西方人審美的超級英雄劇集,將原本東方氣息濃重的日本特攝變為美國英雄電視劇。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美版《恐龍戰隊》演員。

塞班心目中的構想便是把日版戰隊的皮套戰鬥鏡頭和巨大機器人戰鬥鏡頭保留,配以美國本土的演員來代替日本人類體演員,把故事情節編排的更符合歐美現代化審美以「重新改造」超級戰隊的故事。事不宜遲,就在同一年,塞班帶著自己的構想再次去到日本,和東映本部的負責人交涉,期望著能夠買下超級戰隊《超電子生化人》的版權,並改造成他理想中的美式英雄劇。東映方面與之接觸後對塞班的構想大為驚嘆,原本東映以為這個老外只是來購買自家特攝的海外放映權的,沒想到塞班腦海中的設想是用一種更加巧妙的方式把日本的特攝變成美國人自己的特攝來推向海外。美國本土對兒童節目有著較多限制,如果只是單純的把日版超級戰隊搬到美國兒童頻道播放是不可行的,塞班又進一步解釋了關於美國電視台對兒童節目的武打場面,演員以及對故事情節的限制,以說服東映方面同意他對戰隊故事的改編計劃。最終,塞班製作公司成功地從東映那兒買到了《超電子生化人》亞洲地區以外的國際播放權,以合同協議一集一萬美元的價格成交,企劃更名為《Bio-Man》來製作美版故事。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恐龍戰隊》劇照2。

回到美國以後,塞班開始向美國電視台推銷他心目中的劇集構思。他把原片中戰鬥畫面以短片形式拆分出來,再以構想好的背景風格以及基礎故事元素作為輔助說明,介紹給電視台的相關人員他所設想的劇集模式。樣片的製作雖然相對粗糙,但塞班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闡述來贏得電視台的認可,更多的用自己的設想來說服對方。事與願違,看了樣片和介紹後,竟沒有一個電視台認同他的想法,得到的多數反響是否定的,電視台負責人紛紛指責他在愚弄觀眾和電視人,有時不等他闡述完就被電視台斷然謝絕。屢戰屢敗後,美版《Bio-Man》計劃不得不夭折,塞班理想中「短平快」的電視劇集似乎並不被電視台所接受。塞班心裡盤算著,所有的特效場景都已經有了現成鏡頭,只需要製作一些迎合歐美青少年的故事橋段過渡,並加以渲染出美式的場景風格就能夠製作出想要的作品,然而在當時這種低成本的電視劇集製作方式卻無法獲得電視台的認可。

塞班堅信自己的設想能夠成功,並且他相信一旦這種模式成型,就能塑造出一個和日版超級戰隊一樣龐大的電視系列劇集,這對他和他的公司而言是一次破天荒的挑戰,整個公司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嘗試和創舉。到了1991年,塞班再一次在他的英雄電視企劃推銷上吃了閉門羹,這次他推出的是日版《鳥人戰隊噴射人》(鳥人戦隊ジェットマン)的改編《Jetman》。此時,就連原本與他同一戰線的塞班製作公司員工也開始動搖,不再堅持去製作系列劇集的創意,並暗地準備著事其他項目,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塞班所做的也許只是無用功。對於電視從業者而言,塞班在音樂製作上的成功恰恰是他進入電視行業的一大阻礙,大多數電視台都覺得塞班和他的公司在電視節目製作上是門外漢,想當然的斷定這種異想天開的腦洞不靠譜,而沒有認真的去考慮他提出的想法背後所潛在的價值。然而,塞班不是一個輕易就認輸的人,越挫越勇的他表現出了比之前更強烈的執著和積極性。

鍥而不捨的製作人: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一)

《恐龍戰隊》劇照3。

經歷了7年多的失敗後,許多人都以為塞班應該放棄這個念想踏踏實實做回自己擅長的動畫配樂了。而就在這一年,塞班做出了《恐龍戰隊獸連者》(恐竜戦隊ジュウレンジャー)的美版全新的企劃,握著這日本超級戰隊系列新作改編企劃,塞班來到了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兒童頻道(Fox Kids)辦公室。這一次塞班遇上了命中的貴人,負責福克斯兒童台的瑪格麗特·勒施(Margaret Loesch),正是這個女士給予了塞班和以往所不同的待遇。一個偉大的電視系列開始有了成型的希望,那便是初代美版《恐龍戰隊》(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

命運的輪迴: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二)

移花接木的魔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三)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四):英雄橫空出世

戰隊演員群像(上):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五)

戰隊演員群像(下):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六)

戰士的繼任者們: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七)

戰隊的輿論風波: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八)

周邊產品的開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九)

首次挑戰大熒幕: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

日漸式微不復輝煌: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一)

尷尬的處境: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三)

日新月異的洗禮: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四)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15: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上)

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中)16: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17: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我知道你們可能玩過了,但麻煩再下載安裝一次支持我們一下吧
對於「印象」的表現——山下清悟專訪(八)

TAG:Anitama |

您可能感興趣

命運的輪迴: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二)
戰隊的輿論風波: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八)
尷尬的處境: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三)
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中):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六
失而復得的系列——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移花接木的魔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三)
戰士的繼任者們: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七)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上)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戰隊畢業後的生涯(下)
坎坷的復歸之路: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戰隊演員群像(上):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五)
戰隊演員群像(下):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六)
日新月異的洗禮: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四)
周邊產品的開拓:美版戰隊歷史回顧(九)
日新月異的洗禮: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首次挑戰大熒幕: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十)
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四):英雄橫空出世
日漸式微不復輝煌:美版戰隊歷史回顧
最新的大電影: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完